选项 | 现象 | 微观解释 |
A | 水沸腾掀起壶盖 | 分子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B |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 |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
C | 天然气压缩贮存在钢瓶中 | 分子间有间隔,加压使得间隔缩小 |
D | 向一杯清水中滴入红墨水,整杯水都会变红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 通入氧气后点燃 |
B | 鉴别木炭粉和二氧化锰两种黑色粉末 | 分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观察现象 |
C | 除去KCl固体中的少量KClO3 | 加入MnO2后,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 |
D | 鉴别CO2和H2 | 闻气味 |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储量有限,不可再生。随着科技进步,全球能源结构也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图1是世界能源在近200年内的变化趋势。从图中可见,天然气水合物将成为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具有笼状结构的类冰状结晶化合物,其分子结构见图2,主要分布于陆地永久冻土层或深达千米的海底。可燃冰具有燃烧值高、污染小、储量大等特点。标准状况下,1m3可燃冰可释放出164m3天然气和0.8m3的水,能量密度是天然气的2~5倍、是煤的10倍。单位体积的可燃冰燃烧放出的热量远远大于煤、石油和天然气。虽然可燃冰有着诱人的前景,但可燃冰非常不稳定,改变低温高压的条件就会泄漏,它比二氧化碳带来的全球升温高10~20倍,所以目前对可燃冰的开采仍处于试验阶段。2017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连续海上开采可燃冰时间最长、产气量最大的国家,将推动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同学利用如图1装置测量了反应前后圆底烧瓶内压强的变化。
步骤1:某同学检验了图1装置的气密性,得到如右侧图像,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步骤2:两瓶250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的水和澄清石灰水,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打开活塞1和活塞2,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1,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像情况如图2所示。
步骤1中该同学进行气密性检查的操作是:打开活塞Ⅰ和活塞2,(填“推”或“拉”)注射器活塞一段距离后停止。
同学们又进行如图3所示实验,把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湿度传感器探头放入有少量空气的保鲜袋中,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如图4所示,纵坐标为某一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为时间(s)。
①能说明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曲线是。
②根据图4中信息,推断Z曲线在下降后又略有上升的可能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