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 /李凭箜篌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必修中册《李凭箜篌引》...

更新时间:2024-03-24 浏览次数: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李凭箜篌         引:古代一种诗体标志 B . 吴丝蜀桐张高秋     高秋:指弹奏的时间 C . 芙蓉泣露香兰笑     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 D . 昆山玉碎凤凰叫     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
  • 2. 下面对李贺《李凭箜篌引》的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B . 第五、六句分别“以声”“以形”写声,写出了乐声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 C . 第七、八句起到篇终,借助丰富的想像力,扩大了诗的意境,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结尾两句用吴刚、玉兔静止的动作,进一步烘托了乐声的效果 D .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想像奇特,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借助诗人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构成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
二、古代诗歌阅读
  • 3.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 (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空山”句写箜篌的乐声使空旷山野上的浮云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倾听。 B . “十二”句写箜篌的乐声聚合了十二门前的冷光,让人们感受到了深秋的寒冷。 C . “石破”句写女娲在天上所补的五色石为箜篌声破裂,天界震惊,逗落了秋雨。 D . “吴质”句写成天伐桂的吴刚被箜篌的乐声吸引,倚着桂树,陶醉而忘了睡眠。
    2. (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四句,诗人按次序先后写了时间、地点、人物、器物、事件,有先声夺人的力量。 B . “昆山”句以形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芙蓉”句则以声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 C . 第七句到篇终写音乐效果,其中前六句写运动着的物象,后两句写静物,以动衬静。 D . 诗人想象奇特,把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等联想为具体的物象,使之形象可感。
    3. (3) 本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都有对音乐的描写,请结合两诗的内容,从修辞手法的使用、音乐描写的角度、所写音乐的表达作用等方面赏析两诗音乐描写的异同。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李凭箜篌引

    李贺(唐)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B . 诗歌前两句先写弹琴人、时间、地点,三四句写琴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 C . 诗人写“紫皇”,用巧妙自然的过渡手法,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 D . “老”和“瘦”这看似干枯的字眼修饰“鱼”和“龙”,使音乐形象更丰满。
    2. (2)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分别用了什么手法?简要分析。
  • 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听颖师弹琴

    (唐)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 (1) 下列选项中,可将两首诗一并收录的一项是(   )
      A . 《乐府古题菁华》 B . 《格律诗精粹》 C . 《古体诗精编》 D . 《曲子词精选》
    2. (2) 下列对两首诗共性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想象丰富 B . 层次分明 C . 以形写声 D . 意象怪诞
    3. (3) 两首诗皆写音乐,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 6.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吴丝蜀桐张高秋”,开门见山,“吴丝蜀桐”突出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即写人。 B . “李凭中国弹箜篌”,点出演奏者名姓和演奏地点,在写琴、写声之后写人,安排精巧,有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C . “老鱼跳波瘦蛟舞”,“老”和“瘦”两个看似干枯的字眼突出了行动艰难的鱼蛟形象,也衬托出了音乐的艰涩。 D . “露脚斜飞湿寒兔”,玉兔任凭露水把自己浸湿也不肯离去,形象优美。此处没有对李凭技艺作直接评判,却饱含情思。
    2. (2) 诗歌五、六句描写音乐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 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的首句开门见山,以“吴丝”“蜀桐”突出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借此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娴熟。 B . 前四句先写琴、声,再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C . “梦入”两句,用“老”和“瘦”突出羸弱乏力的鱼龙竟伴着音乐腾跃起舞,形象地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D . 诗人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和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既表达了对李凭技艺的赞赏,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思。
    2. (2) 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是如何摹写琴声及其效果的。
  • 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 (1) 对这首诗理解和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诗想象丰富,色彩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B . 诗歌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照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C . 诗中“梦入”两句,用“老”和“瘦”两个看似干枯的字眼修饰鱼、蛟,突出本已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鱼、蛟,竟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D . 本诗不但成功地描写了李凭弹的箜篌声之神奇美妙,而且直抒胸臆,赞美了他的高超技艺并寄托了自己的情思。
    2. (2) 这是一首描摹音乐的诗歌,诗人是如何将抽象无形的音乐写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 9.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调笑令

    唐  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韦应物诗作写了边地风光而并非主旨。在对马的拟人化的描写中,揭示了它的象征意义。 B . “远放燕支山下”,“放”前着一“远”字,体现野马奔腾,令人遐想。 C . 李贺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通过具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 D . 李贺诗中“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也体现诗人理想抱负。
    2. (2) 韦诗与李诗都有借“马”抒情,请分析情感异同。
  • 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 , 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 , 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记述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 11. 阅读《李凭箜篌引》,完成文后各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写出这首诗中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并分析其妙处。

  • 12. 诗歌鉴赏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①李凭:中唐时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弹箜篌。②箜篌引:乐府旧题。

    1. (1) 下列诗句中加线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 . 吴丝蜀桐高秋  张:演奏 B . 空山凝云不流  颓:崩塌 C . 十二门前冷光  融:沉浸在 D . 石破天惊秋雨  逗:引
    2. (2) 对下列诗句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这里的“吴丝”是指吴地盛产的蚕丝,适于做弦;“蜀桐”是指四川所产的桐木,是做乐器的优质木材。这两句描述了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 B .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这里的“十二门”是指当时的长安城门;“二十三丝”是指箜篌的弦数,此处代指乐声。 C .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老鱼”和“蛟”本已老弱无力,现在竟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人意料的形象描写,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D .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里的“露脚”指像雨点一样连续下落的露珠,这两句形容音乐的感人至深。
    3. (3) 对本诗的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B . 第五、六句分别“以声”“以形”写声,写出了乐声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 C . 第七、八句起到篇终,借助丰富的想像力,扩大了诗的意境,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结尾两句用吴刚、玉兔静止的动作,进一步烘托了乐声的效果 D .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想象奇特,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借助诗人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构成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
三、情景默写
  • 13. 李凭箜篌引
    1. (1) 《李凭箜篌引》中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的诗句是“”。交代演奏者姓名和演奏地点的诗句是“”。
    2. (2) 《李凭箜篌引》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
    3. (3) 《李凭箜篌引》中“”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4. (4) 《李凭箜篌引》中“”两句,写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5. (5) 《李凭箜篌引》中“”两句,写每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也不肯离去。
  •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以女娲补天的神话表现箜篌乐音的震撼效果的诗句是“”。
    2. (2) 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写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能让善弹箜篌的神仙求教;乐声感物至深,致使“”。
    3. (3) 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写箜篌声传到月宫,让吴刚和玉兔回味良久的诗句是“”。
四、语言表达
  • 15. 课文题记可以是文章的内容、使用的手法与情感等。下面是一名同学为《虞美人》写的一则课文题记。请你为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写一则课文题记。要求语言优美生动,60字左右。

    示例:春花开,秋月圆,人生美好的时光终有完结;小楼夜,东风起,李后主独自凭栏,难忘旧事;雕栏存,玉砌在,只是物是人非万般皆改;满腔愁,一江水,徐徐缓缓流淌至今。

五、文言文阅读
  •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元和中,进士李贺善为歌篇。韩文公深所知重,于缙绅之间每加廷誉,由此声华藉甚。时元相国稹年老,以明经擢第,亦攻篇什,常愿交结贺。一日,执贽造门,贺览刺不容,遽令仆者谓曰:“明经擢第,何事来看李贺?”相国无复致情,惭愤而退、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贺亦以轻薄为时辈所排,遂成轗轲。文公惜其才,为著《讳辩录》明之,然竟不成事。

    选自康軿《剧谈录》卷下

    材料二

    李藩侍郎尝缀李贺歌诗,为之集序。未成,知贺有表兄与贺笔砚之旧者,召之见,托以搜访所遗。其人敬谢,且请曰:“某尽记其所为,亦见其多点窜者,请得所辑者视之当为改正。”李公喜,并付之,弥年绝迹。李公怒,复召诘之。其人曰:“某与贺中外 , 自小同处,恨其傲忽,常恐报之,所得兼旧有者一时投于涠中矣。”李公大怒,叱出之,嗟恨良久。故贺诗篇什流传者少。

    选自张固《幽闲鼓吹》)

    材料三

    《剧谈录》:“元和中,进士李贺善歌诗,元相国稹年老,以明经擢第,常愿交结。执贽造门,贺览刺,遽令阍者谓曰:‘明经擢第,何事来看李贺?’相国惭愤而退。”按:元擢第既非迟墓、于贺亦称前,讵容执赀造门,反遭轻薄?小说之不根如此。

    一选自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卷二

    材料四

    走马引

    李贺

    我有辞乡剑,玉锋堪裁云。

    襄阳走马客,意气自生春。

    朝嫌剑花净,暮嫌剑光冷。

    能持剑向人,不解持照身。

    材料五

    剑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1. (1) 对上述材料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后自左拾遗制登科日当要路/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进/不合进士举 B . 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 C . 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 D . 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
    2. (2) 对上述材料中加点词句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缙绅”,原指将笏板插于衣带,是旧时官宦的装束,转为官宦的代称。 B . “轗轲”,原指道路起伏不平,这里比喻朋友之间产生误会,发生矛盾。 C . “笔砚”,笔墨砚台是学习时的必备文具,也可以指在一起学习的同学。 D . “中外”,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戚为“内”,父系血统之外的亲戚为“外”
    3. (3) 对上述材料所作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贺发现元稹在来信中暗含讥讽,所以一气之下拒绝与他会面。 B . 韩愈欣赏李贺的才能,希望调解他和元稹的矛盾,但未能如愿。 C . 李贺的表兄觉得李藩傲慢无礼,因而不愿为他整理搜集的资料。 D . 李贺拒见元稹的传闻虽不可信,但反映了唐代注重进士科的风气。
    4. (4) 把上述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某尽记其所为,亦见其多点窜者,请得所辑者视之,当为改正。

      ②元擢第既非迟暮,于贺亦称前辈,讵容执贽造门,反遭轻薄?

    5. (5) 下列对李贺《走马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辞乡远游,仗剑独行,充分展现了襄阳走马客纵横洒脱、快意恩仇的风采。 B . “玉锋堪裁云”形容剑刃明净锋利,可以剪裁浮云,想象奇特,气势雄壮。 C . “朝嫌”与“暮嫌”互文见意,感叹宝剑虽锋利,却未能受到主人的重视。 D . 同样是借剑打情,李贺的《走马引》和贾岛《剑客》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
    6. (6) 前人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言己能持剑向人,而不能自照,所以不免于见嫌,感己不遇故云尔耳”请结合材料一、二中所反映的诗人的性格和遭遇,对此做简要分析。
六、选择题组
  •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李凭箜篌引》中大量神鬼意象的运用,是为了实现诗歌作品“奇”的特征。中唐文学为了____,实现对盛唐诗坛的突破,有意标新立异,主要有两种途径,一则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通俗派,强调明白晓畅;一则以韩愈、李贺为代表的尚奇派,强调“惟陈言之务去”。(      ):“韩愈诗奇而雄,孟郊诗奇而古,贾岛诗奇而清,卢仝诗奇而怪。”

    如果中唐诗坛“奇”的审美取向的追寻是共性的话,那么李贺的“奇而冷艳”则是个性的彰显。较之李白诗歌创作的天马行空,____,挥洒自然;李贺则是点滴积累、____。前者彰显的是“天工”,后者呈现的是“思力”。这又让我们自然想到李商隐《李贺小传》一段文字:“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辈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这里强调李贺写作素材的获取、储备过程,又说“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这就是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即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正如李贺在《南园》中自己说到的“寻章摘句老雕虫”。可以说,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大量神鬼意象的援引,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以“奇而冷艳”实现诗风的“标新立异”、“迥乎不同”。由是观之,李贺被誉为“诗鬼”是____的。

    1. (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即着力于创新,因此他们有完全不同的诗风 B . 而尚奇派的诸位诗人,其诗风又有差异 C . 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唐的尚奇诗派 D . 因此诗人的个性禀赋不同,所以诗风不同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特立独行  一蹴而就  励精图治  水到渠成 B . 另辟蹊径  一挥而就  惨淡经营  不容置疑 C . 另辟蹊径  一蹴而就  惨淡经营  水到渠成 D . 特立独行  一挥而就  励精图治  不容置疑
    3. (3)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是由于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 B . 因为李贺的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所以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 C . 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就是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 D . 这就是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它与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有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