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 /燕歌行并序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

更新时间:2024-03-24 浏览次数:7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漠穷秋塞草          腓:茂盛 B . 两朝开老臣心          济:扶助 C . 斗酒十千恣欢          谑:玩笑 D . 樯独夜舟              危:高的
  • 2. 下列词语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的别名还有菡萏、莲花、芙蕖、水芝、水华、水芙蓉。 B . “大漠穷秋塞草腓”中的“穷秋”和“辞根散作九秋蓬”中的“九秋”,都指深秋。 C . 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谷神的节日,分春社和秋社。“燕子来时新社”中“新社”即春社。 D . 彩云,古代常用以比喻美丽而薄命的女子。《红楼梦》中晴雯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就隐含此意。
  • 3. 诗歌鉴赏

    燕歌行(节选)

    高适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①,孤城落日斗兵稀。

    [注]①腓:枯萎。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中描写战前敌我双方部署军事行动的情景,动词“飞、照”说明军情危急。 B . 敌人骑兵深入中原,来势汹汹,像狂风暴雨发动猛攻,衬托了战士们的形象。 C . 孤城、落日、衰草等意象突出边塞的萧条凄凉,烘托了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D . 八句诗虽是节选,却逐步推进,完整再现了战斗前、战斗中和战斗后的场景。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解读凉州

    ①离开兰州,我乘上汽车,直奔武威——古称凉州的边塞名城。时值阳春四月,我离开故城济南时已是春色酽酽、绿意沸腾了,而这里却是一派边塞景象:左边是霸气粗豪的祁连山,白雪冠顶,渗透出一缕缕凛凛寒气;右边是雄浑苍莽的龙首山,呈现出一抹冷漠的灰黄。看不见山泉流水,听不见莺歌燕语,稀稀落落的村庄里偶尔传来一两声鸡鸣犬吠,传递出一缕生命的气息。天地间一片旷达的静寂,一片枯涩的静寂。

    ②汽车穿行在河西走廊,历史的密码从时间隧道里蹦跳出来,扑落在大脑的屏幕上……

    ③两千多年前,张骞途经古凉州,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以河西走廊为核心的古凉州地带便成为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亚、西亚的重要通道。在这条历史通道上,作为丝路重镇的武威,见证了丝绸之路上无数的历史变迁和美好梦想的时空流转,而历史变迁中沉淀孕育的凉州文化,成为丝路文化融汇的结晶和典范。

    ④秦汉之际,匈奴在中国北方崛起,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数十年间没有力量与匈奴抗衡,只好采取和亲政策,以缓和边境危急。到了汉武帝时,这位有囊括四海之志的一代君王,决心要开疆拓土,疏通丝绸之路,连续派卫青、霍去病、李广出击河西走廊。骠骑将军霍去病首战告捷,一举击垮了匈奴休屠王,占领河西走廊东端。为了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此战场被命名为武威。汉武帝在河西走廊开设郡县,武威郡即凉州刺史的治所,这样,武威便有了凉州的别称。

    ⑤到了唐朝初年,河西走廊先后被匈奴人的后裔突厥和吐蕃、吐谷浑割据。唐王朝建立后一百多年中,与西北少数民族发生了多次战争,大都是以凉州为根据地进行的。整整一个唐朝,在丝绸之路上进行了上百次的大战役,前后三百年,前仆后继,为开拓这条人类文化的运河、中西友谊之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⑥在唐朝国力极度强盛时,西域诸国与大唐的关系进入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水乳交融的阶段,凉州作为河西走廊的桥头堡,自然也达到了繁华鼎盛时期。那时,凉州的知名度极高,仅次于都城长安。凉州词、凉州乐、凉州伎舞,风靡全国。温子升描述当时凉州的繁华景象:“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由此可见盛唐时期这西北边塞重镇一幅歌吹喧天、文化葱茏的画面。

    ⑦我知道,凡是文化名城,街巷里总是要飘曳着文化人的衣袂。王之涣、王维、高适、岑参、李益……多少诗人钟情凉州,用生命和卓越才华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流韵千古的凉州词,让凉州这座边塞小城在唐诗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形象。

    ⑧在凉州活动时间最长的是高适和岑参。高适二十岁时在长安求仕不遇,经人举荐混了个县尉,是官吏中最低的一级。“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他毅然辞职,投奔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做掌书记,驻守凉州。凉州虽然没有江南的杏花春雨、烟柳画舫,但这里边风浩浩,大漠茫茫,山岭峻拔,戈壁旷大,他在这里度过一段充满审美体验的浪漫人生。无独有偶,岑参也是二十岁时到长安求仕不遇,“诗赋满书囊,胡为在战场?”满腹诗书,经天纬地 , 在京都却不能施展,只好另辟蹊径,投笔从戎,仗剑出塞。“风萧萧兮夜漫漫,琵琶一曲肠堪断”,“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这首《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写出了凉州的繁华,胡人云集,琵琶声喧。书剑飘零的诗人,在前线与老友相会,热酒冷梦,吟诵如潮。这不是江南才子的浅斟低吟,而是军旅诗人的狂饮浪醉。也只有边塞重邑凉州,那边月凄清、风沙萧萧、战马嘶鸣的大景象,大氛围,才能酿就这一腔豪迈悲壮的诗情!
           ⑨我在武威的街巷里寻寻觅觅。青砖斑驳的鸠摩罗什【1】古塔,古色古香的城门钟楼,出土铜奔马的擂台,气宇轩昂古树千章的孔庙,还有稀世珍宝的西夏碑【2】……边塞古城仍保留着一角静谧和肃穆,展示着这片土地的厚重。漫步街头,触目所及,更多的是高楼、绿树、宽街、阔路,一爿爿商店、酒肆、咖啡馆、网吧、舞厅,人影飘动,熙熙攘攘。流行歌曲在大街小巷横冲直撞,却不闻胡人的琵琶羌笛;舞厅里传来舞曲强烈刺人的节奏,却不见凉州乐伎婀娜优雅的舞姿,没有凉州曲的悲怨苍凉,没有凉州词的雄沉宏阔,更没有“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的场景。一切远去了。

    ⑩造物主早把一段盛世的历史撕下来深深地埋葬在时间的泥土里,它还能萌发出新的故事、新的传奇吗?

    ⑪我走向郊野。高邈深邃的夜空,满天晶莹闪烁的星斗,裹着寂寞裹着孤独的祁连山,依然呈现出狂飙卷澜般的雄姿,庄严、沉郁,每一座山峰都高贵地矗立着,平静而肃穆,从容而大度。望着远处隐隐的长城、烽燧、垛堞,还有身后的边城,我肃然起敬。感谢武威,感谢古凉州,我应该脱帽叩首。是凉州这个伟大的支撑点,支撑着汉唐历史的一页苍穹,支撑起中华民族一个辉煌的时代。凉州,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有谁能像你一样既有镞矢如雨、战马长啸的战争画卷,又有汹涌的诗情、滂沛的乐章以及那充塞天地之间的至大至刚的浪漫主义情怀呢!

    (取材于郭保林同名散文)

    注释:【1】鸠摩罗什:东晋时期后秦高僧,生于西域龟兹国,曾在凉州生活17年,弘扬佛法。【2】西夏碑:即“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是迄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数最多的西夏碑刻,原置凉州大云寺。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葱茏:文中指蓬勃繁盛。“茏”也可写作“笼”。 B . 经天纬地:谋划天下事,形容人志向很高。 C . 狂飙:指急骤的暴风。“飙”读作“biāo”。 D . 浪漫主义:指用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去创作。
    2.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唐时同西北民族的征战,护卫了国家西北边境,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凉州文化的发展。 B . 鼎盛时期的凉州知名度极高,既是有“桥头堡”作用的边塞重镇,又是瑰丽的诗词歌舞之城。 C . 诗人们钟爱凉州,因为这里景致雄浑阔大,激发他们吟咏出大境界、大悲壮,一吐胸中块垒。 D . 时代的变迁已经改变了凉州的面貌,作者认为武威已经很难再创造出新的故事、新的传奇。
    3. (3) 请结合第①段加点的词语,赏析文章开头部分景物描写的作用。
    4. (4) 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凉州文化”的内涵并做简要解说。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适少落魄,不事生 , 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磷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迁太子少詹事。

    (节选自《旧唐书》)

    材料二:

    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少性拓落,不拘小节,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远。后举有道,授封丘尉。未几,哥舒翰表掌书记。后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忌其才。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迁西川节度使。还,为左散骑常侍。永泰初卒。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中间唱和颇多。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迄大历述作者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

    (选自《唐才子传》)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 B . 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 C . 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 D . 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业”,职业。“生业”意为“生涯”“职业”。与《种树郭橐驼传》中“驼业种树”的“业”意思不同。 B . “体格”意为“体裁格调”,与《红楼梦》第三回中“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的“体格”意思不同。 C . “薄”意为“靠近”,与《陈情表》中“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薄”意思相同。 D . “耻”意为“以……为耻”,与《师说》中的“而耻学于师”的“耻”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安禄山反叛时,高适征讨哥舒翰,哥舒翰让他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于是他又辅佐哥舒翰镇守南阳。 B . 皇帝让各个皇子分别镇守地方,高适曾极力劝阻,但未被采纳。后来永王李磷造反,肃宗召其商量,认为他的意见与众不同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 C . 高适忠心耿耿,敢于直言劝谏,招致李辅国的嫉恨。李辅国在皇帝面前诋毁高适,高适因此被贬为太子少詹事。 D . 同为高适作传,材料一所记高适劝谏及预言永王必败的事,表明他在政治军事上有突出的才能,而材料二所记偏重他的才学品性,其他如政治活动、为官业绩等却一笔带过。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

      ②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

    5. (5) 材料二中说高适“敢言”,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四、古代诗歌阅读
  • 6. 阅读高适的《燕歌行并序》,回答下面的问题。

    燕歌行并序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 (1) 诗人把“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起来,有何表达作用?
    2. (2) 简要分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的修辞效果。
    3. (3) 有人认为“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简要分析。
  • 7.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虏障:指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③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④《梅花落》:是古代横笛名曲。梅花:多种植在江南,塞上无梅。

    1.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金鞭”“铁骢”“虏障”“胡天”“羌笛”“关山”等用词来看两首诗都属于边塞诗。 B . 第一首诗中“功名万里外”点出李侍御远赴安西的目的,这也冲淡了此次离别之愁。 C . 第一首诗颈联连用地名扩大意境,使人联想到安西与长安有万里之遥,隐藏着情语。 D . 第二首诗前两句交代听吹笛的时间和地点,第一首全诗却没有交代送别时间和地点。
    2. (2) 两首诗的末两句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画线诗句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8. 燕歌行
    1. (1) 《燕歌行》开头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的两句:“。”
    2. (2) 《燕歌行》中描写行军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的句子:“。”
    3. (3) 《燕歌行》中用“飞”字警告军情危急,气氛紧张的两句:“。”
    4. (4) 高适的《燕歌行》中揭露“汉军”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暗示了必败原因的句子:“!”
    5. (5) 高适的《燕歌行》最末两句,诗人想起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将军李广而发出感慨:“!”
六、选择 简答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出县城便是沙漠。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____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见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   )。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

    王维实在是____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____地写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   )。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____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扑  温厚  缠绵淡雅  铺展 B . 扫  温暖  缠绵悱恻  铺展 C . 扑  温暖  缠绵淡雅  延伸 D . 扫  温厚  缠绵悱恻  延伸
    2. (2)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千百年来抖动在寒风中       策马扬尘,慷慨赋诗 B . 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     洒泪悲叹,执袂劝阻 C . 在寒风中抖动了千百年       开怀畅饮,把酒言欢 D . 千年之后在寒风中抖动       望眼欲穿,黯然神伤
    3. (3) 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效果。
七、语言表达
  • 10. 请把唐代诗人高适的名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扩写成一段语言形象、鲜明、生动的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八、微写作
  • 11. 随笔训练(关键环节考核题)

    关于冬天,关于雪,古人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句。比如高适的《别董大》中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再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笔下的冬天的雪景是怎样的呢?请你写一段文字,描写冬日的雪景,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字数15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