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复习卷...

更新时间:2024-03-14 浏览次数: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4·毕节模拟) “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这说明(  )
    A . 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手段多样化 B . 二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C .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获得了胜利 D .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 2. (2024·毕节模拟) 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第四款规定,各缔约国“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该条约签署的目的是(  )
    A . 维护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 B . 废除德国在中国的特权
    C . 促使日本放弃对山东问题要求 D . 纠正巴黎和会不当决定
  • 3. (2023九上·射洪期末) 数据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直接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

    持续时间

    参加国

    涉及人口

    死伤人数

    经济损失

    4年多

    30多个国家

    大约15亿人

    3000多万人

    3000多亿美元

    A . 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 B . 世界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C .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激烈较量 D . 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 4. (2023九上·丰润期末) 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这样的评价:“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下列史实中能印证该观点的是,这一时期(   )
    A .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B .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 C .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 . 纳米比亚实现了独立
  • 5. (2023九上·成华期末) “19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与此同时,另一个拯救福音正从东方传来。”这主要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 . 引发对制度的信任危机 B . 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C . 致使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D . 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 6. (2023九上·平南期末) 人类的发展常常伴随着危机,如何应对和解决危机考验着人类的智慧。1921年,面对经历了数年战争、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的苏维埃俄国,列宁的解决方式是( )
    A .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实行余粮收集制 C . 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D . 进行工业化建设
  • 7. (2022九上·邯郸期末)  某历史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赛,正反方辩论的观点如表。据此判断,该辩论会的主题是(  )

    正方:它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反方:它没有尊重经济规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A . 苏联模式 B . 勃列日涅夫改革 C . 新经济政策 D . 戈尔巴乔夫改革
  • 8. (2022九上·邯郸期末)  “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而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体现在(  )
    A . 结束了沙俄的专制统治 B .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 . 使苏俄退出协约国集团 D . 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 9. (2023九上·沈阳期末) 五年计划把俄国的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提高到1926年的56.6%、1939年的87.4%和1959年的98.5%。在医疗卫生方面,外科医生的人数从1913年的23200人增加到1961年的425700人;预期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同样,在社会服务方面,五年计划则为苏联公民提供了免费医疗、养老金、疾病和残疾津贴、产假、带薪休假和儿童补助等。由此可见,五年计划的实行( )
    A . 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B . 壮大了俄国的军事力量 C . 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D . 加重了俄国政府的负担
  • 10. (2023九上·壶关期末) 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同学们围绕研究主题绘制的思维导图。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 古代亚非文明的进步 B .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C . 近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D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 11. 对下列图片中的措施所体现的共同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
    A . 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 .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C . 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D . 迅速推进了本国工业化进程
  • 12. (2023·福田模拟) 如表为“罗斯福新政期间的部分措施”,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   ) 

    时间

    措施

    1933年

    颁布《紧急银行法案》、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颁布《农业调整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

    1934年

    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

    1935年

    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成立工程进展署

    A . 奉行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 . 缓和了国内社会矛盾 C . 通过立法等手段干预经济 D . 遏制了法西斯势力扩张
  • 13. (2023·越秀一模) 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出:“我们最重大的首要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那样。”该材料表明罗斯福准备(    )
    A . 增加民众的就业岗位 B . 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 . 调节农业生产和销售 D . 宣布国家进入备战的状态
  • 14. (2023·合肥三模) 罗斯福总统曾经表示:“如果在每一个互相竞争的集团内所有的雇主都同意付给其工人同样的工资——合理的工资,并且规定同样的工时——合理的工时;那么,高工资和短工时就不会伤害任何雇主。不仅如此,这样做,比失业和低工资对雇主还更好一些。”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   )
    A . 消除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 有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C . 推行了“以工代赈”计划 D . 重视对全国工业的计划指导
  • 15. (2023·包河二模) 下图是1936—1938年美国"工程兴办署"吸收的失业人员占总失业人数的比例情况。由此可知,“工程兴办署”( )

    A . 落实“以工代赈”政策 B . 解决了社会失业问题 C . 遏制了通货膨胀现象 D . 保障工人基本权利
  • 16. (2020九上·苏州月考) 在1934年的头四个月里,公共工程艺术计划雇佣了三千多位艺术家,在全美各地为政府的各种建筑创作了一万五千多件艺术品。政府部门计算了艺术家们的报酬:总计118.4万美元,每件作品约合75.59美元。该计划的作用是( )
    A . 整顿金融 B . 以工代赈 C . 调整农业 D . 恢复工业
  • 17.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图是某学习小组绘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年代尺(部分)。空格内应填写的一项是( )

    A . 莫斯科保卫战 B . 波茨坦会议 C .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 雅尔塔会议
  • 18. (2023·海珠二模)  “爱因斯坦是犹太人,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乌尔姆市。1933年,政府查抄了他在柏林的寓所,焚毁了他的书籍,没收了他的财产,并悬赏十万马克索取他的人头。爱因斯坦当时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任客座教授,得知消息后,他便加入美国国籍。”材料所述事件的背景是 ( )
    A . 国际联盟的成立 B . 经济危机的爆发 C . 纳粹政府的建立 D . 绥靖政策的破产
  • 19. 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俄国、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为“这么一天”打下坚实基础的是 ( )
    A . 罗斯福新政 B . 欧共体的成立 C .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 D . “福利国家”的建立
  •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下列历史事件中可以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
    A . 印度民族大起义 B . 联合国的成立 C . “非洲年”的到来 D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21. (2023九上·古冶期末)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出现了新变化,下面符合其“新变化’的表现是( )
    A . 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 . 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 . 由欧共体到欧盟,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D . 日本战后发展成为政治大国
  • 22. (2023九上·古冶期末)  下图局面的出现标志着( )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

    A . 冷战的开始 B . 美苏同盟关系开始破裂 C . 欧洲冷战局面基本形成 D . 两极格局的形成
  • 23. (2022九上·邯郸期末) 二战后,美国对苏联形象的宣传从“盟友”变成了“黑暗”“残酷”的“邪恶帝国”,同样,苏联也利用电影、小说等多种形式塑造美国的敌人形象。这一变化是由于(    )
    A . 冷战的发生 B . 多极化趋势加强 C . 苏联的解体 D . 艺术的不断发展
  • 24. (2023·罗湖二模) 1964年1月27日中法建立外交关系。匈牙利著名政论家萨波伊斯特万评论说:“法国不管美国的公开威胁和抗议而承认人民中国,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此后,西方国家纷纷效仿法国,改变孤立中国立场,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美国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B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已全面推进 C . 世界两极格局受到了有力冲击 D . 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二、材料分析题
  • 25. (2024·吉林模拟) 自由、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王老师以“自由、平等”为主题设计了如下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走近人物——感受家国情怀】

     
    任务二【研读法典——体会自由力量】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或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任务三【梳理信息——撰写历史短文】

    1. (1)  如图中两位人物都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他们为追求自由平等而作出的贡献。 
    2. (2)  根据法令内容,分析说明19世纪60年代俄国颁布的法律是如何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 
    3. (3)  根据下面年代尺上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无产阶级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为题,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围绕主题,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史实准确。) 
  • 26. (2023九上·成华期末) 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船】

    材料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

    【创新之船】

    材料二 图8是以蒸汽为动力的“克莱蒙号”新轮船。在此船之前,水面航行船只以人力和风力作为动力, 而以蒸汽为动力的 “克莱蒙号”新轮船于1807年8月在哈得逊河试航,并取得成功。它是由美国人富尔顿建造的。

    【侵略之船】

    材料三 图9是1840年来到太平洋东岸的英国兵船,是英国崛起的见证。

    【自强之船】

    材料四 1871年12月23日,以岩仓具视为正使,木户孝允、伊藤博文等人为副使的“欧美使节团” 离开横滨,前往美国,图10《岩仓大使欧美派遣》描绘了出行的人和送别的人,海面上漂浮的是一行人搭乘的“亚美利加号”船。半年之后,转向欧洲,途经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俄国等国家。 “欧美使节团”历经一年零九个月,对欧美诸国进行了全方位的、细致的考察。

    【革命之船】

    材料五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晚9时,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停泊在彼得格勒顿涅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进攻冬宫的信号。……起义者冲进并占领了冬宫。从此,“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就成为了十月革命的象征,这一炮声改变了世界。

    1. (1) 材料一中“远航探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如何理解“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这句话?
    2. (2) 写出与材料二中同一时代交通运输领域的另一项重要发明成就及发明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3. (3)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简要分析近代英国崛起的原因。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派遣使团出访欧美的目的是什么?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
    5. (5)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声中这场革命针对的对象是谁?为何说“这一炮声改变了世界”?
  • 27. (2023九上·成华期末) 部分国家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导下,过分夸大安全需求实施所谓的预防性战争,导致地区安定与世界和平受到严重威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作战疆域拓展】

    材料一 1910年,法国元帅福煦曾说: “飞机只是玩具,没有什么军事价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飞机分配到的任务仅有目视侦察一项,之后开始尝试空中照相。由于战争需要,飞机逐步应用于空战,驾驶员用枪支互击,用手投掷炸弹。1915年,德国出现配置机枪的战斗机,交战国开始争夺制空权。1916年,德国运用“空中马戏团”的方式组成特殊的作战中队,并于1917年最先制成全金属军用飞机,使空军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1918年,协约国和美国发起总反攻时,拥有飞机8000多架,而德国有3300余架,协约国牢牢掌握了制空权。

    —摘编自(英) 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

    【战争目的变化】

    材料二 “当我们采取这些极重要的措施之时,并使举世皆知我们的动机与目的是什么……如今,我们的目的仍和从前一样,要在世界生活中捍卫和平与正义的原则,以与自私的和无人性的权力相对抗,并在世界上真正自由和自治的民族中竖立起今后可以保证遵守这些原则的一致决心和一致行动。 ”

    “我们现在正在接受这种敌对目的的挑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些权利已经得到保障,而各国的信义与自由也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于愿足矣。”

    ——美国总统威尔逊1917年在国会的演讲

    【混合战争出现】

    材料三 二战以后, 美国打着推进世界“民主化”和“自由化”的旗号,通过控制世界经济,宣传其政治价值来建立以其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谋求和实现自身的霸权红利。以美国“净评估”为代表的战略评估兴起,根据其“测量性” “判断性”来研判战略威胁。

    ——摘编自黄少安《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回顾与总结》

    材料四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如何解决发展赤字、破解安全困境、加强文明互鉴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中国和非洲正在通过共同探索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回答历史之问,携手推进合作共赢、和合共生、文明共兴的历史伟业。

    ---2023年8月24日, 习近平在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材料五 加沙地区冲突已持续一个多月,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和人道主义灾难,并出现扩大外溢趋势,中方深表关切。当务之急,冲突各方立即停火止战,释放被扣平民,避免更为严重的生灵涂炭; 保障人道主义救援通道安全畅通; 国际社会拿出实际举措,防止冲突扩大。

    ---2023年11月21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情况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参战的实际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驳斥威尔逊演说中的伪善言词。
    3. (3)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和材料五,运用世界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以“和平”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
  • 2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 ‘暂时休战’。”一旦……他们必将重开争夺之战,那个时候也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之时。

    ——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

    材料二

    鉴于美国所处的非常有利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美国的势力在1945年后便向外迅猛发展⋯⋯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世界性的思想体系,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一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 (1)  材料一中,“争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利益的严重冲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3. (3) 材料三中,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怎样的中国方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