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因: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 | 历史事件:____ | 是中国制度变革的尝试 |
内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
(注:石头上坐着“帝国主义”“军阀”“买办”“大地主”“土豪”“劣绅”)
①时期:受到洋务运动的诱导而产生 ②时期:重工业发展特别迅速
③时期: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④时期:“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材料一 唐宋时我国商业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唐代以前,城市布局是一种方格状的坊市结构,到唐代,城市的扩大,居民的众多,工商业的繁荣,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在一些城郊附近、交通要道、驿站渡口,形成了大的农村市场,这被称为草市。到了宋代,商业的发展遂导致坊市制崩溃,因四川使用铁币不便,当地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我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已经趋于形成,大宗商品被长途贩运而广泛流通,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品的地区性生产基地出现。因钞易为政府滥用,又在中西方贸易中,中国是出超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而大量的商品流通需要有一种稳定的货币,于是民间渐弃钞不用,改用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唐宋以后社会经济新因素的成长,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向近代化的萌动,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并且首先是在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出现的。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也有曲折,也有波澜,但始终具有不断向前的活力。
——摘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材料二 近代各阶层救亡图存的斗争此起彼伏,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篇章。
图一林则徐 图二洪秀全 图三谭嗣同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斗……以手枪、炸弹等铁血手段对抗残暴的专制政体……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同时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永远值得炎黄子孙尊敬和怀念。
材料四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事、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吴玉章回忆录》 |
材料一 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如果不先推倒祸国殃民的大小军阀及帝国主义,一切美好理想的实现都无从谈起。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年版)
材料二 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是指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是指建立民主政治;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反对少数人垄断土地和操纵国计民生,力求改善人民生活。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历史》
材料三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绥(绥远省)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丁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替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又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暴,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材料四 1937年10月26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坚守上海四行仓库战斗,他给家人留下这样的遗书:“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
1937年11月16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在家信中这样写道:“我担负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余年来坚(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苦,决非虚语……近来转战华北,常处在敌人后方……我决不能再顾家庭,家庭亦不能再累我革命……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
材料五 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