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月...

更新时间:2024-07-02 浏览次数: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七上·期末) 下图为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历史信息是(    )
    A . 北京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 B . 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十分广泛 C . 当时中华大地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 D . 我国农业生产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 2. (2024七上·期末) 历史学习需要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一项是(    )
    A .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 . 1929年,中国学者裴文中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C . 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发现山顶洞人骨骼化石 D .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了碳化稻粒和家猪骨骼
  • 3. (2024七上·期末) 良渚遗址考古发现,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这说明当时(   )
    A . 原始农业已经兴起 B . 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C . 原始城市开始兴建 D . 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 4. (2024七上·期末)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陶器,还制作乐器琴瑟;黄帝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制造船只。而考古学者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独木舟、骨笛、蚕茧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说明远古传说( )
    A . 都是真实的 B . 蕴含着一些可靠的历史信息 C . 完全不可信 D . 可以印证考古发现的真实性
  • 5. (2024七上·期末) 清明节寻根祭祖、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发展的深厚积淀。每年清明节的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更成为广大华人集体寻根的盛会,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    )
    A . 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B . 他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C . 他是中华医学的创始人 D . 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6. (2024七上·期末)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 . 商汤灭夏 B . 武王伐纣 C . 国人暴动 D . 平王东迁
  • 7. (2024九下·薛城模拟) 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陕西省简称“秦”。这些省的简称与周朝哪一项政治制度有渊源(    )
    A . 郡县制 B . 禅让制 C . 分封制 D . 世袭制
  • 8. (2024七上·期末) 北京冬奥会仪式火种台以“承天载物”为设计理念,创意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青铜礼器尊。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工艺精湛,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 B . C . D .
  • 9. (2024七上·期末)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 .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 . 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 . 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 10. (2024七上·期末) 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 . 中央集权加强 B . 周王室衰微 C . 社会和平稳定 D . 儒学居主导地位
  • 11. (2024七上·期末) 诗人岑参在《石犀》一诗中写道:“江水初荡橘(yù),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诗中“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
    A . 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 B . 加强管理并提倡依法治国 C . 奖励耕战,使秦国迅速强大 D . 修筑都江堰,解决岷江水患
  • 12. (2024七上·期末)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些言论最可能出自(   )
    A . 《道德经》 B . 《墨子》 C . 《论语》 D . 《庄子》
  • 13. (2024七上·期末)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上,画有“楚河-汉界”,作为双方的分界线。这是以下棋比喻历史上楚汉战争,关于“楚汉之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B . 项羽取得胜利,成为“西楚霸王” C . 刘邦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D . 楚汉之争结束,标志秦朝灭亡
  • 14. (2024七上·期末)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汉高祖采取的措施是(    )
    A . 休养生息 B . 选任贤能 C . 增加徭役 D . 对外征战
  • 15. (2024七上·期末) 近代历史学家蔡东藩评论:“汉武诸将,首推卫霍,一舅一甥,其出身相同,其立功又同,亦汉史中之一奇也”。卫、霍二人相同的“立功”是(   )
    A . 平定诸侯叛乱 B . 率军北击匈奴 C . 统一漠北草原 D . 打压地方豪强
  • 16. (2024七上·期末)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定鼎(建国)帝王”与“中兴之君”两项头衔的皇帝。和他两个头衔相符合的历史事件是(    )
    A . 西汉建立,文景之治 B . 西汉建立,盐铁专卖 C . 东汉建立,光武中兴 D . 东汉建立,黄巾起义
  • 17. (2024七上·期末) “他没有指挥千军万马,但用自己的一双脚改变世界……让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两个帝国之间有了间接的经贸交流。”据此可判断,“他”的主要功绩是( )
    A . 促进了东西文明交流 B . 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C . 让西域正式归属中国 D .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 18. (2024七上·期末) 南朝时,《四部目录》著录的书有64582卷,与汉朝《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图书相较,时过338年之后,书籍卷数增加4.3倍。促使这种现象出现的科技因素是(    )
    A . 中外交流频繁 B . 佛教的传播 C . 印刷术的发明 D . 造纸术的改进
  • 19. (2024七上·期末) 班固曾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体现了《史记》的写作特点是(    )
    A . 公正记事,秉笔直书 B . 开创了“纪传体”体例 C . 《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典范 D . 内容准确无误
  • 20. (2024七上·期末) 下列示意图能反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是(   )
    A . B . C . D .
  • 21. 魏晋时期,从蒙古草原迁居山西的匈奴人,为适应山西自然、社会环境,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并发展冶铁、制陶等手工业。据此可知,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
    A . 减轻北方民族偏见 B . 推动北方民族交融 C . 增加中原文明内涵 D . 缘于游牧经济局限
  • 22. (2024九下·东莞模拟) 317一589年,在这二百多年间,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这主要体现了江南地区( )
    A . 生产技术的进步 B . 环保意识的增强 C .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 自然条件的优越
  • 23. (2024七上·期末) 天文学与数学是两个关系密切的学术领域。在上述两个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的是(    )
    A . 顾恺之 B . 贾思勰 C . 钟繇 D . 祖冲之
  • 24. (2024七上·期末)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继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的文化,下图作品既有道家的“飘逸”,又有儒家的“文质”,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中和之美”。这一作品(    )

    A .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 . 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C . 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D . 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特点
  • 25. (2024七上·期末) 学习历史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下图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    )

    目录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A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 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0分,共40分)
  • 26. (2024七上·期末)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农业文明在中华文明体系中享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甲骨文字形

    表达的含义

    三个“力”并列,表示合作

    材料三

    1. (1) 材料一属于哪种史料类型?材料一遗址中发现的文物代表的是哪一流域的农耕文明?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协”字体现的农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3. (3) 材料三两幅图片反映了春秋时期出现的哪两种生产工具?这两种生产工具的使用有什么积极影响?
    4. (4) 综上所述,谈谈农业发展需注意什么问题。
  • 27. (2024七上·期末)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三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从汉代以来,孔子一直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圣人”的代表。

    ——何燕江《孔子》

    材料四  汉武帝是西汉时期很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即位之后……广施德治,安抚人民,同时又吸收法家思想的精华,创新改革,以法治国,恩威并施,积极寻找多渠道的治国良方,在他执政五十四年中把西汉王朝推向鼎盛时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都得到空前大发展。

    ——摘自李风启、张应二《汉武帝治国方略论析》

    1. (1) 根据材料一,图一反映了秦朝创立了哪一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图二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措施?该措施有何作用?
    2. (2) 材料二中的“上从其计”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了地方诸侯对中央的威胁?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采取了哪项措施使孔子“被放在一个神坛上”?
    4.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治国措施的影响。
  • 28. (2024七上·期末) 阅读材料,从以下观点中任选一个,并结合表格人物及其事迹与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至少选择两个人物,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表达规范。)

    中国历史上的部分重要人物及主要事迹简表

    序号

    人物

    主要事迹

    商鞅

    秦孝公任用他主持变法。

    老子

    春秋后期楚国人。

    墨子

    墨家创始人。

    张仲景

    东汉名医,提出辨证施治原则。

    华佗

    东汉名医,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

    北魏孝文帝

    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

    观点一:杰出人物推动社会进步。

    观点二: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促进社会发展。

    观点三:科技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