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06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4八上·廉江期末) “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将烟土切碎抛入石池,泡以盐卤,烂以石灰,统俟戮化成渣,于退潮时,送出大海。”材料反映的是( )
    A . 虎门销烟 B . 黄海海战 C . 公车上书 D . 戊戌变法
  • 2. (2024八上·廉江期末)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图片能对此进行佐证的是( )
    A . 虎门销烟 B . 圆明园遗址 C . 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的宝座上 D . 日军在旅顺的暴行
  • 3. (2024八上·廉江期末) 《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富要收归国库;《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
    A . 适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 B . 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C . 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富强 D . 导致了太平天国灭亡
  • 4. (2024八上·廉江期末) 洋务运动兴办同文馆等多所学校,在这些学校就读过的学生中,有北洋海军军官邓世昌,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翻译《天演论》的严复。材料表明洋务运动( )
    A . 巩固封建帝制 B . 创办近代企业 C . 创建强大海军 D . 培养近代人才
  • 5. (2024八上·廉江期末) “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与材料相关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虎门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6. (2024八上·廉江期末)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定国是诏》

    维新派获得了变法成功

    D

    戊戌政变

    实现了光绪皇帝的理想

    A . A B . B C . C D . D
  • 7. (2024八上·廉江期末) 冯骥才在《神鞭》中描写了天津小贩傻二练就了“辫子功”,人称“神鞭”……尽管二英勇无畏,但挡不住洋枪洋炮,辫子也被打断了。这表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的严重缺陷是( )
    A . 带有迷信色彩 B . 崇洋媚外 C . 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D . 盲目排外
  • 8. (2024八上·廉江期末) 下图漫画《在中国的战争》中用德文写道:“我们团结在一起不停地鞭打他(清政府)。”漫画反映的场景与哪一场战争有关(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9. (2024八上·禅城月考) “他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材料中的“他”是( )
    A . 林则徐 B . 孙中山 C . 胡适 D . 叶挺
  • 10. (2024八上·廉江期末) 陈天华的《猛回头》、邹容的《革命军》,在新军中影响很大,许多武昌起义老人曾读过和传递过这类小册子。这里的“这类小册子”主要内容是( )
    A . 宣传民主共和理念 B .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C .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 . 传播民主科学理念
  • 11. (2024八上·廉江期末)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 )
    A . 背景 B . 内容 C . 过程 D . 意义
  • 12. (2024八上·廉江期末)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追忆120多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是( )
    A .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 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运动 C . 都依靠无实权皇帝支持的运动 D . 都实现了国富兵强的目标
  • 13. (2024八上·廉江期末) 五四运动时期,有文章写道:“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毋忘此国耻纪念日。”这主要体现了( )
    A . 科学精神 B . 自由精神 C . 民主精神 D . 爱国精神
  • 14. (2024八上·廉江期末) 以下是某同学在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

    A . 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 D .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 15. (2024八上·廉江期末) “我们……谨决于本月四号午刻宣布京汉路全路总同盟大罢工……我们是为争自由作战,争人权作战,决无退后的。”这段材料体现出( )
    A . 全国工人运动高涨 B . 工农武装割据形成 C .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 . 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 16. (2024八上·廉江期末) 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 . 中共二大的召开 B .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 中共三大的召开 D . 中共七大的召开
  • 17. (2024八上·廉江期末) 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特殊环境的产物,它能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以下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是( )
    A . 自强求富 B . 扶清灭洋 C .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 .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18. (2024八上·廉江期末) 下面是1928年红军战士用土制画笔,蘸上锅底灰调制的颜料绘制的壁画。作品反映了( )

    工农红军井冈三团十一连战士绘(局部)

    A . 北伐的胜利进军 B .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 .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 19. (2024八上·廉江期末) 歌词“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 . 抗日战争 B . 红军长征 C . 秋收起义 D . 解放战争
  • 20. (2024八上·廉江期末) 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研究“西安事变”时,可信度最高的证据应是( )
    A . 当时的照片和相关的文物 B . 当代电影《西安事变》 C . 文学著作中对事件的描述 D . 当代电视新闻的报道
  • 21. (2024八上·廉江期末) 1938年创作的歌词“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把他在哪里灭亡。”从中可以感受到( )
    A . 北伐军胜利进军的气势 B . 井冈山艰苦奋斗的精神 C . 抗日军民乐观自信态度 D . 解放战争人民必胜的决心
  • 22. (2024八上·廉江期末) 绘制示意图有助于整体理解历史。以下示意图中的①处应填写(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淞沪会战 D . 百团大战
  • 23. (2024八上·廉江期末) 抗战期间,有一个“人人想去的、充满阳光的、愉快和蔼的地方”,那是敌后战场的指挥中枢,那是中共七大召开的地方。这个地方是( )
    A . 上海 B . 延安 C . 古田 D . 瑞金
  • 24. (2024八上·廉江期末)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这段材料反映出( )
    A .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 . 抗日战争胜利标志中国彻底实现了独立和富强 C . 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坚强核心
  • 25. (2024八上·廉江期末) 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 . 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 . 结束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C . 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 .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 26. (2024八上·廉江期末) 从淮海战役到渡江战役,山东农民有153.3万人参与支援前线,为前线战士送去了7.12亿斤粮食。这反映了( )
    A . 井冈山根据地不断扩大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抗日战争获得胜利 C . 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失败 D . 农民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 27. (2024八上·廉江期末)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该诗反映的是(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28. (2024八上·廉江期末)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对应的时间应该是(    )

    A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 . 甲午中日战争后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29. (2024八上·廉江期末) 民国时期的《百美图》中的女性不再像传统那样居于室内,而是出现在街道、茶室等公共场合中。《礼拜六》上的仕女封面的形象由卑微刻板,拘泥守礼变成了自然活泼、自信松弛。女性形象的变化反映了( )
    A . 女性文化水平普遍高于男性 B . 女性成为国家发展的主导者 C . 自然松弛是中国女性的特质 D . 女性个性得到一定程度解放
  • 30. (2024八上·廉江期末) 1909年,《大公报》载文宣传了一种新的文化娱乐方式:“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见的一样,不妨时常看看。”这里所说的“文化娱乐方式”是( )
    A . 听京戏 B . 看电影 C . 读报纸 D . 刷手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小题12分,32小题12分,33小题16分,共40分)
  • 31. (2024八上·廉江期末) 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形势图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后,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的侵略也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要形式转变到以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把中国进一步推入了半殖民地的苦难深渊。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条约内容完全由列强“自行商定”,清廷只可签字画押而不能讨价还价。……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违者皆斩”地方官对于反帝事件,“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为了强化对清廷的军事控制,并便于对中国人民的直接镇压,还把从北京到大沽沿路的炮台“一律削平”。

    ——摘编自宋小庆《世纪之变,沧海桑田》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地理位置分布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列强对中国侵略形式的变化及其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由?
  • 32. (2024八上·廉江期末)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教育方针讲,它培养的不再是为求取功名走读书做官之路的封建士子,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如福州船政学堂先后培养出628名航海、造船、蒸汽机制造方面的管理、驾驶及工程技术人员。

    ——孙春芝《略论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

    在戊戌变法前,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实就是当时中国教育的失误。因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希望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以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

    ——冯君《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材料三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促进了新思潮新思想在北大的传播,使北大最终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和中心。

    ——路伟《论蔡元培的民主思想》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的教育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的教育改革有何新发展?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京大学是哪一场运动的主阵地?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大与五四运动的联系?
  • 33. (2024八上·廉江期末) 国共关系是中国近代以来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北伐进军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也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摘自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

    西安事变发起者合照

    材料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而国共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国共分别主导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又是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摘编自《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合作抗战是中国制胜法宝》

    材料四

    1945年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合影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及取得的成果?
    2. (2) 写出材料二图中西安事变一位发起者的名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4. (4)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中的照片与哪一事件有关?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上的国共关系有何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