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公车上书 |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
B | 百日维新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 | 《定国是诏》 | 维新派获得了变法成功 |
D | 戊戌政变 | 实现了光绪皇帝的理想 |
工农红军井冈三团十一连战士绘(局部)
材料一
鸦片战争形势图 |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
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后,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的侵略也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要形式转变到以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把中国进一步推入了半殖民地的苦难深渊。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条约内容完全由列强“自行商定”,清廷只可签字画押而不能讨价还价。……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违者皆斩”地方官对于反帝事件,“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为了强化对清廷的军事控制,并便于对中国人民的直接镇压,还把从北京到大沽沿路的炮台“一律削平”。
——摘编自宋小庆《世纪之变,沧海桑田》
材料一
从教育方针讲,它培养的不再是为求取功名走读书做官之路的封建士子,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如福州船政学堂先后培养出628名航海、造船、蒸汽机制造方面的管理、驾驶及工程技术人员。
——孙春芝《略论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
在戊戌变法前,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实就是当时中国教育的失误。因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希望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以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
——冯君《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材料三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促进了新思潮新思想在北大的传播,使北大最终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和中心。
——路伟《论蔡元培的民主思想》
材料一
在北伐进军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也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摘自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
西安事变发起者合照
材料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而国共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国共分别主导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又是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摘编自《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合作抗战是中国制胜法宝》
材料四
1945年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