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项 目 | 成就 | 与西方比较 |
数学 | (公元1世纪)《九章算术》 ——正负数加减法法则 | 最早 |
造纸术 | 西汉;劳动人民制造絮纸、麻纤维纸 东汉:(105年)蔡伦的改进(植物纤维纸) | 最早 |
地震测量 | 东汉:(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 早1700年 |
材料一
秦统一岭南以后,最初令军队留在当地落户定居。由于北方人初去水土不服,人口死亡 率很高,“秦民见行,如往弃市”,征兵不易,因而秦朝政府从内地组织移民充边。随着大量移 民进入岭南,秦朝政府按照中原的统治方式改造岭南,在郡县治所或戍守据点建造城郭,并 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此外,在内地移民较多的地方设县,在原住民族聚居的地 区设道,施行针对民族地区的《属邦律》,利用民族首领“臣邦君长”对本民族地区进行管理, 同时在有些地区还允许维持其旧的部落组织,所谓“且以其故俗治”。从此,岭南被纳入中央 政权的统一管辖之下,成为秦王朝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
随着岭南与中原经济联系的加强,秦朝在三郡的郡县治所,由地区性的政治、军事中心, 逐步成为经济、文化中心。南海郡治番禺,由于扼三江而临南海,水陆交通便利,可与江南、 中原、西南、东南甚至海外交往,因而贸易兴盛,成为岭南与内地商品交流的中心。《史记 · 货殖列传》中把番禺列为全国十九个经济都会之一,为“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是岭南和 海外所产珍奇物品的集散地。
——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清谷《试论秦对岭南的统一与开发》
材料一
南朝时期,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由于北人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冶铁技术,南 方冶铁业因此得到发展。稻田耕作开始使用铁犁、耙、秒等铁农具,这使得北方作物麦、粟、 菽等耐旱、耐寒作物在南方得到推广。随着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剩余产品 也随之增加,这推动了南方粟、麦市场的发展。历宋、齐、梁三朝都城建康有较大规模的粟、 麦市场。此外,山区的“蛮族”在政府的鼓励下,大力开发“蛮田”,使得“蛮田大稔,积谷重岩, 未有饥弊”。
——摘编自杨乙丹《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及其思考》
材料二
以往史学界有一种传统的看法,认为只有建立全国性的统一政权,才能促进当时经济的发展,而对分裂时期的地区性政权或偏处一隅的地方性政权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所起 的作用,则往往不予注意,也没有给以应有的评价。从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间歇发展中不难 看出,即使暂时处于分裂时期,只要地方政权的统治者实行缓和矛盾、保境安民的政策,是可 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
——摘编自许辉《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科举制的兴起有其内部与外部的深层逻辑。就内部而言,它是人类人才选拔活动内在 发展规律驱动的必然结果,即由“推(选)举——推(选)举并考察——规范化考试”的不断追 求科学、公平与效率的历史选择……到隋朝再次一统天下时,在经济上, 一方面实行均田制 和租调制来减轻农民的生产压力,另一方面又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的 措施,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由此,经济基础的变化与发展,为供养大批脱离生产的官僚队 伍提供了物质可能。而为进一步巩固中央集权,吸纳寒族俊才进入统治集团,彻底改变领主 经济统治时代世家大族垄断仕官途径的时机已经成熟,符合地主经济发展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应时而生。因此,可以说,科举制是“在士族门阀庄园经济衰落、庶族地主经济发展 的历史背景下,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而产生的”。
——摘编自李木洲《科举制兴起的深层逻辑》
材料二
中国古代社会在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选拔国家官吏的尝试之 后,发现仍然不能很好地解决围绕官本位争夺权力这一政治中轴展开的各种政治和社会冲 突。虽然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比世袭制更进一步,选官以后天资格取代先赋资格,但久而久 之,就会加剧地方望族大姓和地方士族势力的膨胀,加上其他政治和社会原因,最终引发了 汉末三国鼎立的百年大乱和魏晋南北朝的大乱。但自隋唐之后,中国人把科举考试推上解 决政治和社会冲突的舞台后,使得围绕官本位展开的政治和社会冲突走向了有序、规范并可 以调控的道路。此后,中国约1300年的政治冲突转变为一种在公正、公开、公平旗帜下展开 的考试竞争冲突。
——摘编自张宝昆《科举制与社会稳定的政治学研究》
材料
战国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灿烂局面,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辉煌 的一页。“百家争鸣”首先需有“百家”出现,“百家”是指诸多颇具相当学识而又各有一定理 念的个人或群体。他们因获得的知识不同,思想观点各异,从而形成许多不同的“家”,即学 派,因称“诸子百家”。如果没有这些“学富五车”的“诸子”和不同理念的“百家”,何人相争, 以何而鸣?
——摘编自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
根据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 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