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名称 | 可乐 | 苹果汁 | 酸奶 | 牛奶 | 苏打水 |
pH值 | 1.7 | 4.5 | 6.0 | 6.5 | 7.9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溶液中少量的 | 加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B | 除去中混有的 | 将固体加热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
C | 分离混合溶液 | 通入过滤、洗涤,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
D | 鉴别固体和 | 分别取样,与熟石灰混合后研磨,闻气味 |
硝酸铵 化学式: 注意事项:防潮防晒,密封保存,结块时不能用铁锤砸碎。 |
A.植株矮小,叶片发黄 B.茎秆细弱,易倒伏
A.稀盐酸和金属铜 B.氢氧化钠固体和水
所测数据记录在表中:
动力 | 阻力 | ||||
0.2 | 0.02 | 0.1 | 0.04 | 0.004 | 0.004 |
记录并分析数据后,小宁得出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慈得出结论:
“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到底谁的结论正确呢?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得出普遍规律,接下来的做法应该是____。(填字母代号)
【实验器材】新的干电池3节,小灯泡(额定电压为、电阻约为),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若干(所有器材均完好)。
【实验方案】将量程为的电压表并联到小灯泡两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实验改进】于是小科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电路图,电压表 , 选用量程,电压表 , 选用量程,进行实验,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得到三次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 小灯泡两端电压 | 变阻器两端电压 | 电流 |
1 | 3.0 | 1.1 | 0.24 |
2 | 3.4 | 0.7 | 0.26 |
3 | 3.8 | 0.3 | 0.28 |
小科按反思后的思路,利用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时所测数据,计算得到的小灯泡“额定功率”比真实的小灯泡额定功率(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反思交流】小科发现测得的小灯泡两端电压与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小于电源电压。带着这一疑问,他继续展开探究……
组别 | 废液缸中现象 | 现象解释 |
第1小组 | 无沉淀、有气泡产生 | |
第2小组 | 无沉淀、无气泡产生 | |
第3小组 | … | |
… | … |
【原理分析】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讨论后认为: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的用量不同,反应后物质的组成成分就可能不同,这是最终导致各组废液缸中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交流讨论】
解释图中AB段和BC段溶液质量呈现不同增重趋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