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五四学制)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5*最苦与最乐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16《最苦与最乐》...

更新时间:2024-03-25 浏览次数: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题目
  • 1. 下面是一位同学找到的几幅书法作品,对其书体及特点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甲]
     

          [乙]
     

     [丙]          

    A . [甲]是楷书,字体方正,端庄严谨。 B . [乙]是篆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C . [丙]是行书,行云流水,潇洒有致。
  • 2.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 契约(qiè)  揽住(lǎn)  悲天悯人(mǐn) B . 卸却(xiè)  赔礼(péi)   如释重负(shì) C . 恩惠(huì)  缠着(chán)  自投苦海(tóu) D . 坟墓(mù)  大抵(dǐ)   心安理得(ān)
  • 3.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 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 . 课文第5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 . 课文第5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 . 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 4.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关于责任,一位同学朗读了上述文段。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画线的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作者的观点。 B . 这段话中引用古语和俗语是道理论证。 C . “如释重负”“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这两处的引号表示强调。 D . “如释重负”中“释”的意思为“放下”。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唐雪健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大千世界五光十色,面对诱惑,有时舍得放弃,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该放弃的时候放弃,是一个人精神内涵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人生智慧,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应做到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而弃之。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伟大事业之中去,让生命焕发多姿多彩的绚丽。

    舍得放弃是一种境界。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容易浑浑噩噩,目光短浅,容易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范围之中,看不到远处的风景。居里夫人的会客厅里,只有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旧椅子。她说:“我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生活。”为了搞好科学研究,她放弃了许多交往,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她为之毕生奋斗的事业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不图享受,不追求生活的安逸,这种放弃为人生做了精彩的诠释。

    1955年,许光达在得知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消息时,感到十分不安。他给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写了一封《降衔申请》,说:“高兴之余,惶惶难安。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带四星,心安神静吗?此次,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功绩授勋。回顾自身历史,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说同大将们相比,就是与一些资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为了心安,为了公正,我曾向贺副主席申请:授予我上将军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作为平凡的人,我们敬仰这种大舍得、大境界的人。

    能放弃的时候舍得放弃,实在是一种人生智慧。把身外之物看得淡一些,顺其自然,就不会将有限的生命搅到无限的名利场中,就会表现出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风格,自觉用有限的生涯追求无涯的知识,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社会创造财富。做到在人生追求上,有正确的信念;在神圣的职责面前,有无私的忠诚;在人民群众的疾苦面前,有博大的爱心。

    舍得放弃还是一种自守。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倘若让自己跟着诱惑走,被身外之物所束缚,就很少能感受到生活的绚丽和多彩。放弃不是不讲物质利益,而是保持淡泊、旷达的心境,把名利看淡一些,用更多的时间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专注于我们的精神生活。这种豁达的放弃,就是一种人生的自守。

    《易经》中有一句话说得好:“安其心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宇宙之大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相同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以宇宙为空间,在自己的支点上站得住。放弃是一种自守,就要以宁静的心态面对纷呈的生活,以平常的心态对待不平常的事情,以安静的心态对待嘈杂的外界。

    错过了花,你将收获果实;错过了太阳,你会看到璀璨的星光。追求与放弃都是正常的生活态度,有所追求就应有所放弃。有价值的人生,需要开拓进取、成就事业,但更要懂得正确和必要的放弃——这不是无奈,而是一种智慧。

    (有删改)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得放弃是一种境界。 B . 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能做到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而弃之,是一种人生智慧。 C . 放弃就是完全不讲物质利益,保持淡泊、旷达的心境,专注于精神生活。 D . 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观点。
  • 6. 请你为上文《放弃也是一种智慧》补充一则事实论据。不少于1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