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必考常刷题(三)

更新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5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4八下·高州月考) 毛泽东说:“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
    A . 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纪元 B .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C .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D .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2. (2023八下·长丰期末)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A . ③①④② B . ③④①② C . ④①②③ D . ④③②①
  • 3. (2024八下·南昌期末)  下列标语中与西藏和平解放有关的是(  )
    A . 我以我心爱祖国,我以我行报祖国 B . 祖国大陆获统一,各族实现大团结 C . 走全面建设道路,建强大工业国家 D . 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 4. (2023八下·社旗期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建成五个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通过哪一部文件确定下来的( )
    A . 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典》 D . 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5. (2024八下·保山期中) 1950年10月,我国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由彭德怀率军入朝作战,该军被称为( ) 
    A . 联合国军 B . 中朝联军 C .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 中国维和部队
  • 6. (2023八下·安达期末)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
    A . 都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B . 都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C . 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 都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7. (2023八下·双峰期中) 某班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

    A . 董存瑞 B . 邱少云 C . 黄继光 D . 罗盛教
  • 8. (2023八下·拜泉期末) 每年3月初,全国“两会”召开,即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 )
    A . 1949年9月;上海 B . 1949年10月;上海 C . 1949年9月;北平 D . 1949年10月;北平
  • 9. (2023八下·涡阳期末) “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价的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西藏和平解放 C . 西藏民主改革 D . 青藏公路通车
  • 10. (2023八下·呈贡期末)  八年级(1)班历史小组正在学习“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历 史内容,那么他们学习的主题应是(  )
    A . 保家卫国 B . 巩固新政权 C . 百姓民生问题 D . 经济建设
  • 11. (2023八下·安溪期末)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这是一位英雄的绝笔诗,其应写于(  )
    A . 北伐战争时期 B . 十年内战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抗美援朝时期
  • 12. (2023八下·盐田期末)  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说过:“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大将军此番言论重在说明(  )
    A . 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 B . 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 C . 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果 D . 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 13. (2023八下·盐田期末)  读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它从根本上反映了(  )

    A . 地主阶级完全消灭 B . 国家重视农业生产 C . 农民真正获得解放 D . 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 14. (2023八下·兴宁期末) 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其中实物史料主要通过实物本身的形态、结构、质地、原料和工艺等提供历史信息,体现史料价值。下列属于实物史料有(    )
    A . 抗美援朝战争中缴获的美军枪支 B . 《朝鲜停战协定》(复印件) C . 抗美援朝战争亲历者的回忆录音 D . 《开国大典》油画
  • 15. (2023八下·呈贡期末) 某学校八年级历史小组正在学习“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历史内容,那么他们学习的主题应是( )
    A . 保家卫国 B . 巩固新政权 C . 祖国统一 D . 经济建设
  • 16. (2024八下·会昌期中) 1959年,计时工资制度在中国的企业中替代了传统强调将产量和工资挂钩的计件工资制度,结果据调查显示,国家在分配机制中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计件”的作用。从“计时”恢复到“计件”得益于( )
    A . 中共八大会议的决定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 C . 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D .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 17. (2023八下·城阳期末) 1953年,《人民日报》出现了12次“共同富裕”,主要集中在“向农民宣传总路线”专栏,用大规模生产和新的农具、农业机器,使大家能够共同富裕”。这时期政府鼓励“大家联合起来”( )
    A . 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B . 完成“第一个五计划” C . 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D .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18. (2023八下·城阳期末)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 19. (2023八下·禅城期末) 下表是新中国1954年宪法制定的部分过程。                                                                                                                      

    时间

    概况

    1954年3月

    形成宪法草案初稿,各大城市组织八千多人讨论,修改后形成宪法草案。

    1954年6月

    宪法草案公布,交全国讨论,两个多月中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讨论并提出意见。

    1954年9月

    中央政府委员会通过修改稿,形成提交第一届全国人大的讨论稿。

    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的制定( )

    A . 保障了人民的选举权利 B . 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C . 因缺乏经验而过程漫长 D . 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 20. (2023八下·东丽期末) “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投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21. (2023八下·长丰期末)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的方法,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材料中这种开创性的“和平方法”是指(    )

    A . 建立人民公社 B . 实行赎买政策 C . 建立合作社 D . 实施公私合营   
  • 22. (2024八下·青阳期末)  1953年4月,中央选举委员会发出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指示,正式开始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普选,各地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无记名投票、举手、豆选等方式进行选举。材料反映了(  )
    A . 对外政策演变 B . 宪法得以实施 C . 民主政治发展 D . 文化建设成就
  • 23. (2023九上·廊坊开学考) 2017年是“一五计划”完成60周年。“一桥二铁三公四厂”是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四厂”有第一飞机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可见,“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    )

    A . 手工业 B . 轻工业 C . 交通运输业 D . 重工业
  • 24. (2023九上·廊坊开学考) 造成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的原因不包括(    )

    A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 . 三年自然灾害 C . 苏联背信弃义 D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
  • 25. (2023八下·焦作期末) 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八字方针是为了( )
    A . 恢复建国初遭破坏的经济 B . 开展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 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D . 缓和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
  • 26. (2024八下·绵阳期末) 费正清认为:“中国人寻找适合中国的政治制度,直到毛泽东时才找到了。”这些“政治制度”中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 ) 
    A . 民主集中制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社会主义制度 D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27. (2023八下·南海月考)  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
    A .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 B . 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 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 28. (2023八下·西青期末)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的战略布局是(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从严治党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9. (2023八下·崂山期末) 《人民日报》反映时代风潮。1976年“阶级斗争”一词重复出现两百余次,1979年其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1980年又新增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 )
    A .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B . 经济特区设立成为热潮 C . 农村改革取得卓越成效 D . 对外开放助推思想转变
  • 30. (2024八下·沅江期末) 1984年,福建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写了《请给我们“松绑”》的公开信,这封信经《人民日报》刊发后引起了广泛反响。厂长、经理们呼吁的“松绑”是指( )
    A . 发展私有制的经济 B . 扩大企业经营权 C .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 . 改变企业所有权
  • 31. (2023八下·城阳期末) “没有人会预料到,当一个刚刚饱经10年文革摧残的国家复苏起来的时候,会爆发多么剧烈的能量,中国站上了希望的新起点。”材料中“中国站上了希望的新起点”指的是( )
    A . 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 .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 做出工作重心转移决策 D . 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 32. (2023八下·辛集期末) 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指导思想,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这次大会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七大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中共十五大
  • 33. (2023八下·藁城期末)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阶段,先后来到河北雄安新区、沧州市、石家庄主市考察调研,一路上满怀深情的指引与嘱托,让7400多万燕赵儿女倍感亲切,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从深圳经济特区到上海浦东新区再到河北雄安新区( )
    A . 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B . 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C .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 .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 34. (2023八下·藁城期末) 早在1983年,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10元。到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31元,比上年增长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 )
    A .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 . 土地收归国有 C . 农业合作社的推广 D . 经济体制的改革
二、材料分析题
  • 35. (2023八下·赞皇期末) 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

    材料一:

    ①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浆橹,革命从此上新途。——伍修权(1935年)

    ②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董必武(1961年)

    ③二十年来穷变富,天翻地覆史前无。三中全会乾坤转,十亿炎黄醉醍醐。

    ——诗人许允禄(1998年)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创造了辉煌成就。

     ——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料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整理自陈海秋《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材料四 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从材料一中任选两首诗词说出相关会议名称及其意义。
    2. (2) 将以下内容填入材料二中的相应位置。(写字母,多选、错选不得分)

      ① ② ③ 

      A.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图表反映的共同现象。任选两张,分别说出与其相关的农业政策。
    4. (4)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认识。
  • 3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图片组

    材料二: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材料三:中国农村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农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人民币134元提高到了1983年的310元和1987年的463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1) 材料一的图1和图2共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
    2. (2) 材料一的图3、图4、图5共同反映了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完成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述这上事件的历史意义。
    3. (3)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运动?
    4. (4) 材料三中我国的”农村改革”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概括其历史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