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春季期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B卷训练

更新时间:2024-03-20 浏览次数:57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对现代诗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 B . 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C . 每句诗自述都有固定的要求 D . 表达独特感受和保函真挚情感
  • 2. 将句子填入语段中横线上,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岳母刺字,孟母三迁,____;乌鸦反哺,羔羊跪乳,____;游子远行,万水千山,____。伟大的母爱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中,温暖一生。

    ①恩情似海,永铭心间
    ②母爱如山,亘古不变
    ③慈母心牵,春晖延绵

    A . ①②③ B . ②①③ C . ②③① D . ③①②
  • 3. 将下面的词语依次填入文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诗歌他      点燃了我们澎湃的激情,诗歌它      , 芬芳了我们多彩的人生,诗歌它      , 滋润了我们平淡的生活,诗歌它      , 沉醉了我们躁动的心灵。

    A . 如一团火焰   似一片鲜花   如一场春雨   若一杯美酒 B . 似一片鲜花   如一场春雨   若一杯美酒   如一团火焰 C . 如一场春雨   若一杯美酒   如一团火焰    似一片鲜花 D . 如一团火焰   若一杯美酒   若一场春雨    似一片鲜花
  • 4. 判断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和重音部分的词语是否正确,正确的是(    )
    A .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 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B . 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C . 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
  • 5. 品读诗句,按要求完成练习。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1. (1) 关于这节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这节诗是说白桦的枝头裹了一层雪花,像绣上去的花边,又像绽放的花穗,也像洁白的流苏。 B . “潇洒”原本形容人的神情、举止等自然大方不拘束,用在这里写出了雪枝的独特风韵。 C . 这节诗写出了雪中白桦的动态美。 D . 这节诗写出了雪中白桦的静态美。
    2. (2) 下列诗句中,与这节诗描写的景象最相近的一项是(    )
      A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C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 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
二、填空题
  • 6. 选词填空。
    1. (1) 集中     集合   汇集

      ①我们约定十分钟后在操场上

      ②上课时要精力听老师讲课。

      ③这本资料了国内外计算机领域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2. (2) 飘动   飘扬   飘浮

      ①一抹火烧云静静地在天际。

      ②鲜艳的红领巾在少先队员的胸前着。

      ③广场上彩旗,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 7. 给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选择正确的用法。

    A.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

    B.表示语意未尽。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1. (1)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2. (2) 每年三月至五月间,这里的美人梅、榆叶梅、杏梅……次第开放。
    3. (3) 小亮飞奔而来,气喘吁吁地对大家说:“我们班……得……得了第一名。”
  • 8. 补充成语,并选词填空。
    1. (1) 补充成语

      剔透

      不可

      然无味

      失所

      众星

      辉煌

      有味

      难以

      神怡

    2. (2) 圆明园中,有的殿堂,也有的亭台楼阁,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损失。
    3. (3) 一场洪涝灾害,让人们,饱受饥饿的折磨。
    4. (4) 形容事物枯燥无味的词语是,它的反义词是
  • 9. 据所给词语,将下面宋代诗人郭熙所作的《四时之风》补充完整。

    秋雨  解冻  鸟雀  荷香

    春:春风能,和煦催耕种。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

    夏: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小立池塘侧,隔岸闻。

    秋:秋风杂,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

    冬: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整日呼呼响,尽潜藏。

三、语言表达
  • 10.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1) 小白菊抬起头。(扩句)
    2. (2)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3. (3) 溪水在温风中晕皱。( 改变词序,不改变句意)
    4. (4) 白桦好像仿佛涂上银霜。(修改病句)
    5. (5) 牵牛花开了。(改为拟人句)
  • 11. 口语交际。

    有的同学认为我们没必要读诗歌,因为诗歌和现实生活没有关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一说你的观点。

四、现代文阅读
  • 12. 课外阅读。

    秋天向我们微笑(节选)

    玉米举着红缨乐了,

    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

    高梁红着脸儿笑了,

    一曲酒歌在心窝酿造。

    几只小小的鸟,

    把快活的音符一路轻抛。

    觅食的小蚂蚁看见了,

    衔入小小蚁巢。

    满树的黄叶,

    飘进大地妈妈的怀抱。

    它们好像在对我们诉说——

    明年春天,我们会重新长满树梢。

    走在秋天,

    头顶有明丽的阳光照耀。

    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

    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

    1. (1) 第一节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派的景象。
    2. (2) 判断对错。

      ①“满树的黄叶,飘进大地妈妈的怀抱”,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写秋天来了。(    )

      ②从“我们会重新长满树梢”这一句,我仿佛看到落光叶子的树木又重新长出新叶。(    )

    3. (3) 这首诗通过描写的成熟、的活动、的飘落和捡起黄叶悄悄珍藏,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多彩和迷人,表达了作者之情。
    4. (4) 雨过天晴,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都变得生动起来,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选择其中一个事物,具体描写它的情态。
  • 1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诗中的“秋”

    ①小时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唐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妙处。我问爸爸什么叫“妙处”,爸爸笑而不答。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

    ②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歌》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哦,懂了。

    ③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哦,这首诗我懂得。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穿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④“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花瓣为什么这样整齐呆板呢?纸剪出来的似的。谢了的花梗子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

    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

    ⑤张籍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还有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

    1. (1) 第①段中爸爸的吟哦声显得很“古典”,主要是因为(    )
      A . 爸爸读诗有古人的韵味 B . 萤火、风吹竹唱、蛙叫的衬托 C . 吟哦的唐诗内容很典雅 D . “我”听不懂觉得神秘
    2. (2) 第②段中“捣衣”是指(    )
      A . 万户月下演奏 B . 儿童调皮捣蛋 C . 特殊材质衣服 D . 用棒子打衣服
    3. (3) 第③段中“我”学到的读诗方法是(   )
      A . 要联系生活实际想意境 B . 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C . 要想象诗句域面悟情感 D . 要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
    4. (4) 作者引用的诗句中,与“秋”无关的是(    )
      A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B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C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D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 (5) 第⑤段中作者引用《秋思》和《逢入京使》的主要目的是(   )
      A . 说明两首诗题材不同 B . 说明两位诗人都思乡心切 C . 说明两首诗写法不同 D . 说明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6. (6) 如果将第④段“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中的“水墨画”换成“油画”,你觉得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
    7. (7) “我”最终也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读诗的妙处”,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有哪些妙处。
五、写作题
  • 14. 只要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你就会发现,生活充满诗意。请选择一处美丽的风景或一精彩的活动,把它写成一首诗。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简练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两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