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1 老王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同步精选卷

更新时间:2024-04-06 浏览次数:1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笨(zhì)    荒(pì)      想(chī)     惑(yòu) B . (dì)     腾(xuān)    清(chè)     愧(zhà) C . (yì)     葬(mái)     着(zuàn)    恐(huáng) D . 偻(yǔ)     田(luó)     败(tā)      骷髅(kū lóu)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闲话    肿涨    不幸    失群落伍 B . 荒辟    欺负    田螺    破破落落 C . 塌败    嗓子    边缘    面色死灰 D . 镶嵌    骷髅    奏合    维持生活
  • 3. 在下面短文中横线上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向全世界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国际、国内、两岸是中国当前所要努力的方向,中国将按照自己的步伐、发展目标与需要,来进行有计划的改革。

    A . 和平 和谐 和气 B . 和平 和谐 和解 C . 和平 和气 和解 D . 和气 和谐 和解
  • 4. 结合语境解释划线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赶不上队伍) B . 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塌陷败落) C .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带着病做某件事) D . 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惭愧)
  • 5. 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语言描写) B .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心理描写) C .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肖像描写) D .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动作描写)
  •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作用分析不除当的一项是(    )
    A .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冒号表示提示下文) B .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双引号表示引用) C .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D .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破折号表示转换话题)
  • 7.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使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作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

    ①把读书看成了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

    ②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

    ③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④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与他对质。

    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

    A . ①③②⑤④ B . ①②③⑤④ C . ③①②⑤④ D . ③②⑤④①
  • 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也经常运用。 B . 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议后叙的,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 C .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阅读时只有掌握了产生这种感情的依据,才能更加深刻地受到感染。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在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内容中去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D . 《老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其中也有作者的记叙。
  • 9. 《老王》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以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B . 本文以老王的活动为线索。 C . 本文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 D . 本文以作者对老王的态度变化为线索。
二、填空题
  • 10. 填空题
    1. (1) 《老王》的作者,是著名的家、家,文中提到的默存是作者的丈夫的字,有小说
    2. (2) 阅读下面语段,给加点的字注音。 

      我们从干校回来,()客三轮都取()了……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3. (3) 指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

      ①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②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③他……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④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三、语言表达
  • 11. 以善良去体察善良。仔细观察生活中的那些弱者和不幸者,从他们身上挖掘人性中的至真的闪光点,仿照本文的组材写一个片段。
四、问答题
五、综合题
  • 13. 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追忆杨绛先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阅读下面新闻,为其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0字)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记者姜潇施雨岑)

      记者25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获悉,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在北京逝世。

    2. (2) 阅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补写几句议论性的文字。

      人们熟知杨绛先生,直接来源于其在文学界的地位,作为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用几近百年的时间,演绎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化涵养,用一部部作品、一篇篇文章,把国事、家事娓娓道来。

  • 14. 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抄写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
    1. (1) 老王常有失群落武的慌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改为“”;“”改为“”。

    2. (2) 每天清辰,老王抱着冰上三楼,带我们放人冰箱。

      ”改为“”;“”改为“”。

    3. (3) 我女儿说他是夜盲证,给他吃了大瓶的鱼杆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改为“”;“”改为“”。

六、现代文阅读
  • 15.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⑪“早埋了。”

        ⑫“呀,他什么时候……”

        ⑬“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⑭我没再多问。

        ⑮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 (1) 文中的“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一句话概括他的形象。
    2. (2) “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作者却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作者害怕什么?请简答。
    3. (3) 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我却拿钱去侮辱他”的理解。
    4.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把琐碎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延续了杨绛散文的一贯风格,沉静简洁、气度从容、意味深长。 B . “老王”生存的年代,物资匮乏。“老王”送的一瓶香油,还有一二十个“新鲜的大鸡蛋”这份厚礼必然用去他不少积蓄。 C . “老王”举目无亲,微薄的“财产”无人继承。在去另一个世界之前,他可以倾尽所有,向这个世界上给他最多关心和温暖的人致谢。 D . 文章开头的四段按照时间顺序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一是职业;二是生理缺陷;三是居住条件。接下来叙写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段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段写“文化大革命”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最后一个片段,是写“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
    5. (5) 请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写一段作者听到“老王”死讯后的内心独白。
  • 16.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驼背李的春天

    侯海霞

    ①要远远看见他,刚才还在嬉笑玩闹的孩子们,总是吓得迅速逃窜开,呼啦啦作鸟兽散。

    ②说来,他的样子确实有些瘆人。瘦小黧黑,背弓如钩,手拄木棍,常年罩着黑色的旧衫子。只要戴上一顶尖帽,他就像极了童话里的男版老巫婆。

    ③孩子们都怕他,村子里的大人们也不喜欢他,直呼他驼背李,谈论起他时,都流露出一副可怜和鄙夷的神情。谁家的孩子调皮或是半夜哭闹,只要说一声,驼背李来了啊,孩子便立马噤声,变得听话起来。

    ④驼背李一人独住在村子东北角。家门口有棵歪脖子树,一年四季常青着。当村民们的口袋日渐饱满,一家赛一家地盖起窗明几净的小洋楼时,驼背李的家仍是七十年代低矮的红砖房。远远望去,就如歪脖子树下立着的一顶黑蘑菇。

    ⑤除了李奶奶,几乎没人去驼背李家。李奶奶是驼背李的姐姐,她常送去一些蔬菜瓜果。只要李奶奶去了,驼背李就一改往日的落寞寡言,姐姐长姐姐短地叫,满是皱褶的脸盛开如菊的花。

    ⑥李奶奶和我家是邻居,一次她和母亲聊天,说到驼背李,突然落下泪来。也是那时,十岁的我,听了驼背李的故事,才开始渐渐懂得人世的艰辛。

    ⑦驼背李有过一个完整的家,妻子贤惠,儿子乖巧,日子虽然贫穷却也温馨。而这幸福生活,在儿子两岁那年结束了。冬日里,一场极致的严寒,让儿子半夜感冒发起了高烧。两口子踏着没膝深的雪,赶到村子卫生所。赤脚医生忙中出错,未做皮试就给孩子注射了青霉素……

    ⑧孩子夭折了,妻子如抽去主心骨般悲痛欲绝,不久也生病去世了。接连的打击,让只有三十来岁的他迅速苍老下来。空荡荡的屋子里,常听到他一个人在自言自语地念叨着什么。

    ⑨驼背李沉寂了很久,当他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发染白霜,背驼得更厉害了。有好心人介绍他去城里一家工地做保安。半年后,工地完工,他回到了村里。回来的他变得精神抖擞起来,脸上也有了久违的笑容。

    ⑩从那以后,无论刮风下雪,驼背李每个月都雷打不动地去趟城里。去时满脸期待,回时满目欢喜。于是,有好事者嬉笑着调侃,说驼背李去城里找相好的了。他听了,亦不恼,一个人微笑着径直走回他的蘑菇房里去。

    ⑪当再次偶遇驼背李时,我几乎没认出他来。他更消瘦了,发白如雪,面颊深陷下去。他让我想到了深冬里枯槁的树木,似乎在一寸寸地腐朽下去。不久,就听到了驼背李重病卧床的消息。

    ⑫初春的一天,有个年轻男孩一路寻了来,挨家挨户地问李二勇的家在哪儿。村民们呆愣半晌,一个满口无牙的大爷恍惚记了起来,说:“他问的好像是驼背李吧?”大家才醒过神来。

    ⑬村民们跟着年轻人去了蘑菇屋。进到黑暗的屋子里,见到病床上的驼背李,男孩扑通跪下了:“爹,儿来看你了……”他的一声“爹”让大家惊呆了,也让昏迷中的驼背李醒了过来。他睁开迷蒙的眼,定定地看着男孩,脸上有了明媚的笑容,竟奇迹般地精神焕发起来。

    ⑭原来,那年驼背李去城里打工,无意中从电视上得知偏远山区的孩子们需要捐款助学时,他默默地记下了校址,捐了身上所有的钱,资助了一名品学兼优、早年丧父的孩子。前些年,他每个月定时去县城,就是去邮局给孩子汇款。钱不够了,他便去公园和街头拾荒,所得的钱全都给孩子汇去,一直供到那孩子中专毕业。

    ⑮他资助的孩子就是眼前的男孩。如今,男孩已事业有成,便一路寻来报恩。在场的村民得知事情的经过,一边唏嘘感叹,一边落下泪来,看向驼背李的眼神多了赞许和敬佩。

    ⑯自那天起,驼背李的头发被梳理得格外齐整,衣服也是分外地整洁。在暖暖的冬阳下,我常看到男孩着驼背李出来晒太阳。男孩将毛毯细致地在驼背李的腿上,将热茶到他的手上,然后坐在一旁和他聊天。画面温馨感人。

    ⑰村民们都羡慕地说,驼背李的春天来了。

    1. (1) 通读全文,依次找出村民对驼背李态度变化的词语。

        可怜和鄙夷→→羡慕

    2. (2) 文章开头部分写孩子们怕驼背李、大人们也不喜欢他,从全文来看,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3. (3) 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在暖暖的冬阳下,我常看到男孩着驼背李出来晒太阳。男孩将毛毯细致地在驼背李的腿上,将热茶到他的手上,然后坐在一旁和他聊天。

    4. (4) 本文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读完本文,联系杨绛的《老王》,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写出两点。
  • 17. 阅读

    亲情呼唤

        田庄村十字街口是个热闹场所。村里人好在那里议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好在那里张贴各种启事,广而告之。

        信息时代,乡下人也懂得传递信息的重要性了!

        这天早晨,红艳艳的太阳升起来时,一张红艳艳的启事也在那里贴了出来。村里人好事儿,不管下地的还是回村的还是担水洗衣服碾米磨面买油盐酱醋的,都一齐立在那里,争相观看那张启事。

        其实那是一则寻物启事,具体一点讲是一则寻狗启事,有人把狗丢了,请乡亲们协助查找,把狗送还给主人。

        那启事写道:

    各位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因我们小夫妻两个一时疏忽大意,走失了家里养着的小狗“亲亲”。“亲亲”是一只京巴狗,憨态可掬,玲珑可爱,浑身皮毛如雪,惟脑门处染有一片红色’,我们戏称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亲亲”悟性极高,很有感情,很有礼貌,能给我们叩头作揖敬礼,还能对我们喊爸喊妈,十分乖巧伶俐。“亲亲”嘴馋,非鸡鸭鱼肉不吃,非鲜奶果汁不喝……自“亲亲”五天前丢失后,我们夫妻两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整日惶惶然怅怅然,焦头烂额中已是重病在身,眼见灯干油尽奄奄一息。务请各位乡亲伸出友谊之手,搭救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有提供确切线索者,酬谢人民币3000元!有将“亲亲”送还者,酬谢人民币8000元!

        A.各位乡亲您找的是一只狗,救的是两个人!

        谨此启事!

    寻狗人:仁杰、艾荷花

    x年x月x日

        村里人看罢启事,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夸这只狗福大命大,摊上这么一对“爸爸妈妈”,是前生的造化;有的说现在的事情真是说不清了,怎么一只小小的哈巴狗比一个大活人还值钱……慷慨激昂或扼腕叹息地议论完了,却又该下地的下地,该回家的回家,该干啥干啥。就在谁也没有注意的时候,又一张红艳艳的启事紧挨着那张启事红艳艳地贴了出来,字迹比那张启事的字迹还大!

        这是一张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写道:

    各位乡邻,各位亲朋好友:

        非常不幸,我们老夫妻两个的儿子于五年前丢失﹣﹣他结婚以后一直没有到过我们的家。我们的儿子28岁,西装革履,背头长发,因担任包工队的头头儿,活得十分潇洒。他最大的爱好是喜欢养狗,有狗就会有他!

        现在,我们老两口均已年过古稀,体弱多病,生活窘迫,衣食无着,急需有人照料。我们不求鸡鸭鱼肉,不求鲜奶果汁,只要粗茶淡饭,只要温饱而已!

        B.儿子,回家来吧,你是娘生的爹养的呀!

        儿子,回家来吧,领上你的媳妇,抱上你的孩子!

            烦请各位乡邻帮我们一把,协助我们把儿子找一找﹣﹣告诉您一条线索,到狗群里找他!

        谨此启事!

    寻儿人:仁老栓夫妻

    x年X月X日

        村里人看罢这则启事,照样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则启事写得及时贴得及时,占的位置也好;有的说这启事写得有毛病吧?既然是寻人,为什么不把被寻的人的名字写出来?

        C.你只写寻儿子,这样的儿子太多了!

    1. (1) 小说标题“亲情呼唤”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
    2. (2) 根据两则启事提供的信息,你觉得仁杰是个怎样的人?
    3. (3) 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画线句,想想这些语言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感情?(分别用一个短语回答)

      A.仁杰、艾荷花:各位乡亲,您找的是一只狗,救的是两个人!

      B.仁老栓夫妻:儿子,回家来吧,你是娘生的爹养的呀!儿子,回家来吧,领上你的媳妇,抱上你的孩子!

      C.村里人:你只寻儿子,这样的儿子太多啦!

    4. (4) 寻人启事中,老人介绍自己的儿子“活得十分潇洒”。读完小说后,你认为仁杰、艾荷花活得“潇洒”吗?为什么?
    5. (5) 小说用两则启事展开故事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 (6) 寻狗?寻人?!老人能寻回自己的儿子吗?请展开想像给小说续一个合理的结局。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