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生物-第11节-碳循环和氧循环

更新时间:2024-03-25 浏览次数:40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循环现象,如:①碳循环;②氧循环;③水的自然循环。 在上述循环过程中,不需要通过原子重新组合就能实现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D . ①③
  • 2. 如图为自然界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植物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氧气 B . 图中的碳元素的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 C . 生理过程①可以补充自然界中的氧气 D . 过程①②的意义在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 3. 遵循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规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下列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 . 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C . 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只涉及碳循环 D . 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不会破坏碳一氧平衡
  • 4. (2023九上·慈溪月考)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氧循环”中循环的是( )
    A . 氧气 B . 二氧化碳 C . 氧元素 D .
  • 5. 如图为小科所在小组研究某植物在夏季一昼夜中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a点表示凌晨温度低,呼吸作用弱,CO2的释放量少 B . ac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C . d点温度过高,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 D . e点植物在一天中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 6. (2023八下·拱墅期末) “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下图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自然界中,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B . 在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中,②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C . 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增强③过程不会打破碳循环的平衡 D .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与氧循环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
  • 7. (2023八下·杭州期末) 分析图①-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图①表示树林里一天中CO2浓度变化的情况 B . 图②B点显示此时某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 . 图③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 D . 图④表示晴朗高温状态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强度变化的情况
  • 8. (2023八下·路桥期末) 如图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草的光合作用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B . 草的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为牛生存提供了物质基础 C . 牛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并释放碳元素到空气中 D . 牛与草只参与了自然界的碳循环,未参与氧循环
二、填空题
  • 9. (2023九上·台州开学考) 将某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装置中,研究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图中的勒克斯是光照强度的单位)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测得数据如图所示。

    1. (1) 从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一点即可):
    2. (2) 该叶片在20℃时的呼吸速率是10℃呼吸吸速率的倍;
    3. (3) 20℃、2万勒克斯光照时,叶片每小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毫克。
  • 10. (2023八下·黄岩期末) 图甲是被子植物叶片上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运输的方向,字母A表示导管、B表示筛管,代码Ⅰ、Ⅱ、Ⅲ、Ⅳ表示物质,图乙表示该植物置于密闭大棚内一天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中的Ⅰ表示的物质为
    2. (2) 二氧化碳和氧气等气体通过甲图中的C(填结构名称)进出叶片。
    3. (3) 根据图乙曲线判断该植物-天24小时内,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总量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总量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 11. (2023八下·路桥期末) 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连接实验装置,关闭阀门K1和K2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将整个装置移到阳光下照射数小时:

    ③打开阀门K1 , 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管中,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④打开阀门K2 , 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验;

    ⑤取下两个塑料袋中的叶片a和叶片b,进行脱色、漂洗处理后,滴加碘液,观察两个叶片的颜色变化。

    1. (1) 步骤①把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 (2) 步骤③后,若发现木条复燃,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
    3. (3) 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沉淀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 (4) 步骤⑤后,叶片ab中变蓝色的是
三、实验探究题
  • 12. (2023八下·上虞期末) 某科学兴趣小组将三组基本相似的同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透明玻璃钟罩中,密封。经一昼夜暗处理后,置于室外相同环境下,其中甲做遮光处理,乙、丙不遮光(如图)。(注:丙钟罩内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 (1) 甲和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2. (2) 一段时间后,将甲、乙、丙中的叶片分别经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处理后发现:甲中的叶片不变蓝,乙中的叶片变蓝;丙由于缺少,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片不变蓝。
    3. (3) 上图表示0点到24点之间二氧化碳浓度的连续变化情况。甲、乙、丙三个装置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与上图相符的是
四、解答题
  • 13. (2022·鹿城模拟) 生物圈Ⅱ号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仿真地球生态环境,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帮助人类了解地球如何运作。8名科研人员进驻生物圈Ⅱ号,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均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数据和实践经验。

    资料1:生物圈Ⅱ号大约有8层楼高,主体为密封钢架结构的玻璃建筑物,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封闭系统。

    资料2:为了模拟地球的生态环境,圈内共引入了约4000个物种,其中动物、植物约3000种,微生物约1000种,它们分别来自澳大利亚、非洲、南美北美等地。

    资料3:居住区内的指挥室能够通过遍布圈内的5000多个传感器(每15分钟记录一次并读入无限增长数据库)有效地监测主要的参数,如O2、CO2浓度等,并能进行数据传感器及所有报警装置的状态显示。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结合以上资料,请你对设计者的设计作出合理的解释。

  • 14. 目前,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已上升了1.1℃,其主要原因是自然界中的碳平衡被破坏。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期间,我国承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CO2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排放的CO2量,重新实现碳平衡。如图是碳循环和碳中和策略的示意图。

    1. (1) 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碳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可采取的碳中和策略②有
    2. (2) 要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目标,除图中策略外,还可用化学方法人工捕获,如将空气通入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写出用氢氧化钾捕获CO2的化学方程式:
    3. (3)  2020年1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多年未遇的极寒天气,因此有人质疑:今年天气这么冷,地球气温真的在上升吗?对于这样的质疑,你是否认同?并说明理由。
  • 15. (2023九上·温州开学考) 植物的生长与无机盐、光照、温度等因素有关。如图表示某植物在恒温25℃时每小时氧气释放量(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1. (1)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该植株矮小,叶色发黄,下列化肥中能改善该植株发育情况的是     
      A . 尿素[CO(NH2)2] B . 碳酸钾[K2CO3] C . 磷酸二氢钙[Ca(H2PO4)2] D . 氯化钾[KCl]
    2. (2) 盛夏的中午,天气很热光照程度高,植物为了保持自身的水分,便会关闭大量气孔,减弱作用。
    3. (3) 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将环境温度改为30℃,则图像中的Q点会水平向移。
  • 16. (2023八下·仙居期末)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等途径,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如图所示是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1. (1) “碳中和”中的碳主要指的是
    2. (2) ⑤的过程属于(生理活动),其文字表达式为
    3. (3) 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 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 B . 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 C . 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分子总数增加 D . 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 17. (2023八下·上虞期末) 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呼吸作用则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和原料。

    1. (1) 为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小柯对种子消毒杀菌后,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对种子消毒杀菌后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几天后,澄清石灰水最先出现明显浑浊现象的装置是(选填“A”、“B”或“C”)。
    2. (2) 研究人员在晴天环境下,对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进行24小时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绘制的曲线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选填“P点前”、“P点”或“P点后”)。
  • 18. (2022·温州模拟) 我校开心农场社团同学为提升农作物产量,查阅资料得到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植株在24小时内O2吸收速率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2. (2)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图甲C点之后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
    3. (3) 若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在一天24小时内不发生变化,则图乙中光合作用速率最高时,每小时植物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量是mg。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6CO2+6H2O=C6H12O6+6O2)
    4. (4) 液化气是指用作燃料的液化石油气、煤气等。对石油气、煤气进行加压,可使其理常温下液化。图甲到图乙为对石油气加压的过程,6个“O”代表所有的石活寨油气分子,该过程中石油气的内能如何变化:
    5. (5) 在图乙中画出加压后的活塞位置及石油气分子的模型图:
    6. (6) 小温家使用的是瓶装液化气,每瓶中装有15kg液化气,每瓶液化气全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56%被利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可把多少质量的水从20℃加热至沸腾?(液化气的热值q=4.2×107J/kg,水的比热容c=4.2×103J/ (kg·℃)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