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卷——阶段检测卷四(中国现代史)

更新时间:2024-07-24 浏览次数:5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 新政协的代表来自不同的民族 B . 新政协会议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 . 新政协会议只有形式上的民主 D . 新政协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准备
  • 2. 1949年某日《人民日报》刊载的文章写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述的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C . 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3. 某记者为一次重大的纪念活动撰写的报道中说:“对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这次活动纪念的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西藏和平解放 C . 西藏民主改革 D . 西藏自治区建立
  • 4.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集中展出540余张照片、1900余件文物,其中824件珍贵文物首次揭开神秘面纱,展览引发热烈反响,被认为是跨越时空、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这“赞歌”是( )
    A . 舍生忘死、保家卫国 B . 艰苦创业、公而忘私 C .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D .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 5. 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从广泛意义上说,朝鲜战争对中国而言不只是平局……它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
    A . 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 . 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C . 增强了中国经济实力 D . 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 6. 针对下表反映的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领导人民开展了( )

    成分

    占全国农户总数比重

    占全国耕地比重

    地主、富农

    不足7%

    50%以上

    贫农、雇农

    57%以上

    14%

    A . 抗美援朝 B . 土地改革 C . 三大改造 D . 工业建设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这说明土地改革( )
    A . 注重维护社会稳定 B . 奠定工业建设基础 C . 实现土地公有目标 D .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8. 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达到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飞机制造、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A .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改革开放的进行
  • 9. 根据下图重点工程领域分布情况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A . 完整的工业体系全面形成 B . 以东北作为国家工业重心 C . 中国已经全面实现工业化 D . 当时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 10. 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公私经济成分比例。与此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C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 11.
    宣传画是颇具时代特色的一种绘画。下面是1958年11月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宣传画,它反映了当时我国人民群众( )

    猪羊肥大赛黄牛(木刻)

    A . 渴望进行土地改革的迫切心情 B . 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C . 变革生产关系实现强国的愿望 D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
  • 12. 1961年,毛泽东说:“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要那么十分急。十分急了办不成事,越急就越办不成,不如缓一点,波浪式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急。违反客观事物的规律,硬去实行,要受惩罚。”这一指示( )
    A . 有利于调整经济克服困难 B . 推动了三大改造的开展 C . 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D . 为改革开放奠定思想基础
  • 13.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凭借“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仅用三年时间就拿下大庆油田。他的事迹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 坚持真理、英勇斗争 B .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C . 献身科研、默默坚守 D . 严谨治学、求真务实
  • 14. 下面是某班制作的“历史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 . 民族政策 B . 法治建设 C . 制度创新 D . 祖国统一
  • 15. 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它们可以用于研究( )

    A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 人民公社的发展历程 C . 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 D . 对外开放的推进步骤
  • 16. 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头版刊发福建国有骨干企业55位厂长、经理的公开信——《请给我们松绑》,随后,福建省委组织部决定在企业人事任免、干部制度改革、厂长权力等三方面,给企业“松绑放权”。一周后,《人民日报》对此大加赞赏。这种“松绑”( )
    A . 调整了国民经济结构 B . 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 C . 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 D . 改变了城乡居民生活
  • 17. 梁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也是最早开放消费品价格、取消各种票证,使购物变成了一种自由选择和轻松享受的地方。这一现象表明深圳( )
    A . 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 B . 率先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C . 经济水平领先于全国 D . 引进外资促进快速发展
  • 18. 年代尺是记录历史年代所发生大事的记录工具。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进程 B .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C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过程 D .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该讲话出自( )
    A . 中共十七大 B . 中共十八大 C . 中共十九大 D . 中共二十大
  • 20. (2024八下·凤城期末)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中共二十大报告中,“人民”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这体现了( )
    A . 我国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 . 党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C . 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 . 真正地实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 21. (2023八下·澧县期末) 2020年,国家在新疆实施一批公路、铁路、航空等重大项目,加快实现“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
    A . 加强各少数民族交流 B . 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 .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 . 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 22. 2023年4月1日,马英九携家人来到湖南省湘潭县,在马家祖墓前祭拜祖父马立安,表达慎终追远之意。回乡途中,遇到当地群众问候“欢迎回家”,马英九用湖南方言回应:“湘潭伢子回来了!”这说明海峡两岸( )
    A . 结束敌对状态 B . 实现三通 C . 逐渐走向统一 D . 同根同源
  • 23. 有学者指出,被毛泽东誉为“钢铁公司”的邓小平,其强硬的原则与灵活的外交手段在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中表现得酣畅淋漓,也为世界提供了一种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争端的成功范例。该评价意在说明( )
    A . 解决国际争端须妥协退让 B . “一国两制”蕴含丰富的政治智慧 C .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D . 中英两国之间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 24.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时代新的外交话语,如“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而不同”等。这体现了我国外交( )
    A . 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B . 受冷战国际局势的影响明显 C . 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 对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
  • 25.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创立于1946年,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医院,近年来已经更名为“中部战区总医院”。同样,位于沈阳市的原沈阳军区总医院和原解放军第202医院也已合并组建“北部战区总医院”。这些医院的改组更名体现了( )
    A . 我军由单一兵种到多个兵种转变 B . 军队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使命 C . 新时代不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D . 武器装备逐步实现自主研发创新
  • 26. 毛泽东说:“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由材料可知,毛泽东主张研制原子弹的目的是( )
    A . 抵制他国的武力威胁 B . 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C .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D . 增强我国的航天实力
  • 27. 稻田老农,泽被苍生;无双国士,禾下筑梦。在世间,“吃饭的事情最大”,他把一生献给了这件顶天大的事情。他在时,爱说一句话:“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他”是( )
    A . 钱学森 B . 袁隆平 C . 邓稼先 D . 屠呦呦
  • 28. “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反映出( )
    A . 西方文化的深远影响 B . 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 C .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D . 中国经济居世界首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29题8分,30题12分,31题12分,32题12分,共44分。)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INCLUDEPICTURE"新12.TIF" INCLUDEPICTURE "E:\\方正转word系列\\方正转图片3218\\转出文件\\新1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86180\\Desktop\\中考福建历史\\新12.TIF" \* MERGEFORMATINET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1. (1) 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A处的成就。
    2. (2) 小历同学认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绝大部分指标提前且超额完成,是因为国家制定了正确的经济计划。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全国平均每人占有的粮食大体上还只相当于1957年的水平,全国农业人口平均每人全年的收入只有70多元,有近四分之一的生产队社员收入在50元以下,平均每个生产大队的集体积累不到1万元,有的地方甚至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

    ——摘编自197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摘编自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 (1) 据材料一,概括我国1978年的农业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这一状况我国采取的应对措施。
    2. (2) 据材料二,归纳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认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材料二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简表

    时间

    事件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1954年

    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对民族区域自治进行了规范,明确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1982年

    修改后的宪法就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自制权的内容及自治机关的设立作了规定,再次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宪法地位。

    1984年

    六届全国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基本法律的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下来。

    ——摘编自李天顺等《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探析》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的政治建设。
    2. (2) 据材料二,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特征。
    3. (3)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共同之处。
  • 32.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事件

    1950年

    邓稼先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回到国内

    1958年8月

    邓稼先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此后的28年间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0世纪70年代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

    袁隆平为了攻克制种高产这一关,守在制种田里,几乎不分昼夜。他饱尝了“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酸甜苦辣,最终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