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极地地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地理 七下第十章 极地地区培优...

更新时间:2024-04-01 浏览次数: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3七下·青岛期中) 2018年1月26日,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是北极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愿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图为黄河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1. (1) 黄河站是我国首个北极科考站,它位于图中甲点的(  )
      A . 东北方向 B . 西北方向 C . 东南方向 D . 西南方向
    2. (2) 关于我国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的见闻说法错误的是(  )
      A . 有时能在午夜看见太阳 B . 每年11月到2月为科考的旺季 C . 可感受到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 D . 能见到北极熊、北极狐等动物出没
  • 2. (2023七下·道县期末) 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我国科考队员去北极考察时间一般选择在6~8月的主要原因是( )
      A . 此时正是北极极夜时期,风雪小 B . 此时北极冰雪大量消融,草长莺飞 C . 6~8月为北极的暖季,白昼时间长 D . 此时为北极的雨季
    2. (2) 科考队员在南极大陆考察时,科考员不能感受到的是( )
      A . 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使人晕眩迷途 B . 看到因纽特人在捕鱼 C . 酷寒的天气,导致考察队员冻伤 D . 企鹅在冰面上觅食
    3. (3) 两极地区的各个科考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 昆仑站 B . 泰山站 C . 黄河站 D . 长城站
  • 3. (2023七下·文山期末) 我国在南极地区已建成长城站和泰山站等科考站。泰山站的房屋采用圆环形外观、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四个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 长城站 B . 中山站 C . 昆仑站 D . 泰山站
    2. (2) 泰山站房屋采用圆环形外观、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是为了( )
      A . 防潮、防暴雨 B . 通风散热 C . 防止积雪融水进入 D . 视野开阔、减小风阻
  • 4. (2022七下·汶上期中) 读北极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北极地区周围大洲①②③的名称正确的是( )
      A . 非洲、亚洲、北美洲 B . 北美洲、亚洲、欧洲 C . 欧洲、北美洲、南美洲 D . 亚洲、北美洲、南美洲
    2. (2) 对北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指以北冰洋为中心的地区 B . 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C . 黄河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D . 原住居民是因纽特人
  • 5. (2023七下·钟山期末) 南极罗斯海新站是我国建设的第五个南极科考站。我国科学家将开展罗斯海区域海洋、海冰、冰川、生物生态等的调查、监测和研究工作。下图为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约为111千米。估算一下,五个科学考察站中位置最南的考察站与南极点的距离约为( )
      A . 555千米 B . 1110千米 C . 2220千米 D . 3330千米
    2. (2) 读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位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的夏季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

      ②罗斯海新站位于太平洋沿岸

      ③位于西半球的长城站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科学考察的任务有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等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6. (2023七下·海东期末) 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2023年4月返回国内。读“雪龙号科考航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本次前往南极的过程中,雪龙号的航线依次经过( )
      A . 太平洋、北冰洋 B . 大西洋、印度洋 C . 太平洋、大西洋 D . 太平洋、印度洋
    2. (2) 极地地区气候终年严寒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 经度因素 B . 纬度因素 C . 海陆位置 D . 地形地势
    3. (3) 关于我国赴南极科考的说法,下列错误的是( )
      A . 为今后向南极大量移民做准备 B . 将科考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带回处理 C . 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 D . 科考最佳时间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
  • 7. (2023七下·汝南期末) 我国在南极科考站建立了智慧温室大棚(下图),科考队员吃上了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实现了“蔬菜自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南极地区无法自然生长蔬菜,是因为当地( )
      A . 温和湿润、少光照 B . 高温、干旱、多风沙 C . 低温、下雨、刮台风 D . 酷寒、干燥、吹烈风
    2. (2) 在南极地区建造温室大棚的最佳时间是( )
      A . 3月~5月 B . 6月~8月 C . 9月~11月 D . 11月~次年2月
    3. (3) 南极智慧温室大棚的主体建筑架空离地,目的是为了( )
      A . 减少太阳辐射 B . 避免积雪掩埋 C . 抵御洪水灾害 D . 防止动物入侵
  • 8. (2023七下·徐闻期末) 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大洋A是( )
      A . 北冰洋 B . 大西洋 C . 太平洋 D . 印度洋
    2. (2) 相比北极地区,南极更为寒冷,其原因是南极地区( )

      ①以陆地为主且海拔高                        ②风暴更多,风力更大

      ③大部分陆地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        ④纬度比北极地区低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9. (2023七下·中山期末) 2020年我国远征队完成了从海岸线到南极大陆“难抵极”“难抵极”是指一块大陆上,距离任何一个方向海岸线最远的地点)的徒步远征,这是人类首次依靠双脚到达此地。图为“南极洲区域图”,据此完成问题。

    1. (1) 我国远征队在南极洲徒步前行时需要克服的恶劣天气有(  )

      ①酷寒②大风③白色荒漠④暴雨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2. (2) 徒步队员向“难抵极”的前进方向大致是(     )
      A . 先向北,再向东 B . 先向北,再向西 C . 先向南,再向东 D . 先向南,再向西
    3. (3) 距离南极洲“南抵极”最近的中国科考站是(   )

      ①酷寒②大风③白色荒漠④暴雨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4. (4) 各国科学家“长途跋涉”赴南极科考,主要是为了(   )
      A . 开发利用种类多样的自然资源 B . 建设南半球航空交通运输枢纽 C . 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开展科研 D . 开辟世界游客旅游新的目的地
  • 10. (2023七下·石城期末) 在南极地区,科研队先后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和南极地区气候资料图,完成完成下面小题。

    1. (1) 能解释南极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的学说是( )
      A . 大陆漂移说学 B . 板块构造学说 C . 海底扩张学说 D . 生物演化学说
    2. (2) 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建设是因为( )
      A . 动物在冬眠 B . 气温较温和 C . 降水较丰富 D . 冰雪已融化
    3. (3) 各国对南极地区矿产没有开采的原因是( )
      A . 矿产难以开采 B . 运输距离遥远 C . 为了保护环境 D . 技术难以保障
  • 11. (2023七下·泰兴期末) 图1为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图2为南极大陆“白色荒漠”的成因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图1                                                       图2

    1. (1) 下列科考站中,离南极点最近的是( )
      A . 长城站 B . 中山站 C . 罗斯海新站 D . 昆仑站
    2. (2) 科考队在南极开展的考察项目有( )

      ①冰下地形探测②企鹅的生活习性③冰雪环境监测④因纽特人的分布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3. (3) 图11中数字含义正确的是( )
      A . ①-气温低 B . ②-降水少 C . ③-海拔高 D . ④-冰雪覆盖
  • 12. (2023七下·海淀期末) 新伊丽莎白公主站是比利时建造的全球首座零碳排放的南极科考站。图为南极地区简图。读图,完成问题。

    1. (1) 该科考站

      ①位于高纬度地区②有极昼极夜现象

      ③位于西半球④位于北半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2. (2) 比利时建造零碳排放的科考站主要目的是
      A . 降低站点运营成本 B . 开发南极自然资源 C . 保护南极生态环境 D . 改变南极气候特点
  • 13. (2023七下·惠州期末) 一项于2023年6月发表的研究表明,到2030年,北极地区(见图)有可能会出现无冰夏季,这比此前的预测提前了大约10年。据此完成问题。

    1. (1) 北极地区出现无冰夏季时间提前的主要原因是;
      A . 人类环保意识弱化 B .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C . 当地火山活动频繁 D . 当地降水量在减少
    2. (2) 北极出现无冰夏季会

      ①促进北极航运发展②改善动物生存环境

      ③沿海低洼地区被淹④极昼极夜现象消失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二、图文材料题
  • 14. (2023七下·海口期末)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4月,南极雪变成红色和绿色的照片再次引发关注。这是继南极乌克兰科考站在去年发现“西瓜雪"后,南极地区气候异常变化的又一例证。研究人员表示,南极雪的变色或与当地雪藻在偏暖气候时大量繁殖有关,异常开温可能导致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重视。

    材料二:图为我国两极地区科考站分布简图。

    1. (1) 为了研究和保护南、北极资源,我国科学家到南、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分别是____。
      A . 12、1、2月和6、7、8月 B . 都在12、1、2月 C . 6、7、8月和12、1、2月 D . 都在6、7、8月
    2. (2) “西瓜雪”出现时,南极地区正值季。气温异常偏高,会造成藻类繁殖加快,冰面变暗,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减弱),使气温进步升高,加速冰川融化。
    3. (3) 我国的科考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罗斯海新站面向洋。
    4. (4) 北极的代表性动物是,南极比北极气候更寒冷,原因是
    5. (5) 南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向标”,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有助于保护极地环境的建议。(至少两点)

  • 15. (2023七下·桐柏期末)   2021年2月,南极地区发现红色的“西瓜雪”,“西瓜雪”的出现与当地雪藻在偏暖气候时大量繁殖有关。

    1. (1) 此次“西瓜雪”出现时,气温偏,造成藻类繁殖加快。每到此季,成群的(北极熊或企鹅)聚集在沿海一带,蔚为壮观。此时,中山站正处于(极昼或极夜)。
    2. (2) 南极科学考察站的房屋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1~2米,这样设计是为了。                                                      

      A.防寒、保暖

      B.防御动物侵袭

      C.防积雪融水进入

      D.防暴风雪掩埋

    3. (3)  2022年3月14日,中国极地气象科学研究所观测发现,南极海冰面积创下1979年以来最小面积纪录,异常高温导致冰层不稳定,引发世人对全球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担忧。

      在框图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词语,完成对冰川面积变化、原因及其影响的分析。

      ,②,③

    4. (4)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企业、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结合图文资料,写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措施。(至少两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