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年春季期高中必修三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更新时间:2024-04-28 浏览次数:4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法者,治之端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全社会都要树立法治思想。下列表述符合法治思想的是(  )

    ①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 
    ④治国之道,务在举贤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 [2023·黑龙江鸡西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中华法系是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法律体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治国理念。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主张“天下无讼”“以和为贵”,崇尚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无讼与和谐体现着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一种价值取向。这表明中华法系(  )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凸显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 
    ②体现了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的核心思想理念 
    ③具有教育功能,对法治建设具有决定作用 
    ④是中国古代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重要保障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③④
  • 3.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材料表明(  )

    ①西方法治模式不适合我国国情,不值得借鉴 
    ②中华法系独树一帜,应全盘继承和吸收 
    ③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 
    ④一国的法治由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并与其相适应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4.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资本主义法的本质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这句话揭示了(  )

    ①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产物 
    ②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资本主义法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④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5. 美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埃德加·博登海默曾说,“法律是人类最大的发明,别的发明使人类学会了驾驭自然,而法律让人类学会了如何驾驭自己。”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法律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 . 人类所发明的“法律”为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行为设定了公平规则 C . 法律平衡了人们之间的权益,以理性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争议 D . 法治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途径,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
  • 6. 近年来,一些歪曲历史、恶搞英烈的网络公害引发众怒。依法遏制网络造谣诽谤、恶搞英烈乱象,大力弘扬保护和尊崇英烈正气,《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利剑出鞘,备受关注。据此完成6题。

    英雄烈士保护法利剑出鞘,亵渎英烈必被严惩!上图漫画表明(  )

    A . 英雄烈士保护法是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标志 B . 通过立法规定了英雄烈士的政治权利 C . 为社会尊崇英雄烈士提供法律保障 D . 消除了侵害英雄烈士的违法行为
  • 7.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每一次立法,都是时代命题的回应、人民智慧的汇聚、法治建设的跃升。上述材料可以为以下哪些观点提供理论支撑(  )

    ①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推进公正司法 
    ②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要坚持良法之治 
    ③科学立法应符合国情和变化的实际 
    ④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社会主体作用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8.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一个讲文明重法治的国家,这个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就有了重要保障。这是因为( )
    A . 建设法治国家是我国当前的工作中心 B . 依法治国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是强国之路 C . 法治事关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D . 重视法治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9. [2023·安徽蚌埠高一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这一规定(  )
    A . 确立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B . 方便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C . 体现了国家将人权保障贯穿于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 D . 缩小了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
  • 10.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下列对我国法律体系认识正确的是(  )

    ①法律体系中的法律都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②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 
    ③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 
    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使我国所有领域的各项生活都有法可依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社会规范,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等。法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主要在于(  )

    ①法调整所有的社会关系 
    ②法有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 
    ③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④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为总结和展示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性变革和辉煌成就,中央组织拍摄了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该片全景式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①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②旨在促进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③目的是纠正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行为 
    ④要直面法治建设的突出问题,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3. 电视剧《因法之名》通过来自生活的非常典型的错判案例的平反,真实生动又令人信服地揭示了我国从有罪推定到疑罪从无这样一个司法实践的巨大进步。电视剧《因法之名》通过三个错案的平反,来描写年轻一代司法工作者探寻真相的决心,既继承了老一辈又超越了老一辈,从而展现了司法理念和司法实践的巨大转折和进步。材料说明(  )
    A . 我国的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B . 我国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C . 我国司法机关更加注重事实依据,有利于维护司法权威 D . 保证了司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 14.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无论哪个国家,什么时候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这启示我们(  )
    A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 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C .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 . 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依法治国
  •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关于我国法治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②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宪法 
    ③党领导人民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 
    ④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法治建设新成就。

    第一,强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创新立法体制机制,实现立法民主化和科学化。

    第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经济社会建设坚持民生优先、以人民为中心,形成并持续优化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依法行政稳步展开,探索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为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夯实基础。

    第四,司法改革不断深化,在推进司法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司法职业制度和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防止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维护司法权威、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有重要举措。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上述总结,谈谈你对我国法治建设成就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