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的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①展现中国传统美学的魅力,承载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②融合自然具象与心灵意象,在触类旁通中创新色彩表达
③体现对自然现象的把握,源于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感知
④作为主体的想象,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从古今中外历史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据此,有人认为,读书就能走得更远。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相关知识加以评析。
202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1921年,时任中国政府矿政顾问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中国考古学家袁复礼首次主持发掘了位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大批精美陶器、石器等珍贵遗物,揭示了史前华夏的人文之光,开启了中华文化的寻根之门,破除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谬论,推翻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错误认识,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
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陕西蓝田上陈、云南元谋等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了中华大地在200万年前就已有人类活动。湖南道县玉蟾岩、浙江浦江上山和义乌桥头遗址的考古发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水稻农业1万多年前发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是世界粟作与稻作农业的起源地。北京周口店遗址、浙江余杭良渚遗址、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甘肃敦煌莫高窟、广东“南海1号”沉船……见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光,向世界诠释着何为“中国气派”……百年考古实践不仅完全重建了中国史前史,也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有文献以来的中国历史。
有人认为:“只有通过考古发掘,人们才能认识真实的历史。”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花好月圆中秋日,人和家兴国庆节。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我国再掀旅游高峰。旅游途中,每个目的地都有独特的环境风貌和文化习俗,了解和适应不同的社会氛围,能够让我们拓展理念和认知的边界。旅行如同探索不同生活方式的体验课程,全新的目的地带来全新的认知,涵盖历史、文化和人文等全方位信息。旅途中,我们需要与不同的人互动,应对各种未知的境遇和挑战,所有行程中面临的问题和琐事,都能够锤炼我们的意志和心性。
然而,也有不少人在难得的假期里选择躲开出游的喧嚣,更中意来一次精神世界“说走就走的旅行”。他们走进图书馆,捧起书本,利用假期闲暇给自己“充电”,沉浸在书香的海洋里,使假期别有一番风味。
有人认为,“与其去景点看人山人海,不如在阅读中畅游书山学海”。结合材料,请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对此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