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本节综合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年春季期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更新时间:2024-04-16 浏览次数: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数据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能力。我国智慧城市从政策推进角度大体经历了如图四个阶段。从认识论角度看,这说明(   )

    ①真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真理总在人们新的实践中不断被推翻而向前发展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

    ④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利用和创造条件发现发展真理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11月开始播出的文化综艺节目,节目以八位文化宗师波澜壮阔的人生故事为线索,搭建“古今双向穿越”的核心架构,通过“沉浸式实景演绎+电影化拍摄+XR创新呈现”的节目模式,揭秘一代宗师磅礴跌宕的人生故事,直击传承千载的“唐宋名篇”诞生的历史瞬间。该文化综艺节目体现了(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决定于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的存在和发生作用离不开具体的物质形态

    ③反映历史人物的社会意识提升了观众精神文化素养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团队成功将甜菜红素在棉花纤维中富集,育出粉红色的棉花。这印证了(   )
    A . 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办事情就能成功 B . 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 . 感性认识有待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D .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 4. 1923年,年仅31岁的林祥谦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被捕后英勇就义,是第一位中国共产党烈士。一百多年来,无数像林祥谦这样的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是因为他们坚信共产主义(   )

    ①符合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崇高事业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5. 2023年9月,《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把群众意见视作“一把最好的尺子”,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敬畏这把“尺子”,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寻得这把“尺子”,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听真话、察真情,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要敬畏、寻得这把“尺子”的原因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③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奋斗目标

    ④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着主导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于2023年9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门性法律。该法的实施将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会让更多的残疾人和老年人安全便捷地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享受美好生活。由此可见(   )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②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7. (2024高二下·邵阳期末) 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个部分构成。其中社会存在包括(   )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②政治

    ③人口

    ④法律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8. 2023年9月,为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权属清晰、责权利统一、保护严格、流转有序、监管有效的集体林权制度。这表明(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②调整上层建筑能够巩固和完善经济基础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9. 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这表明(    )

    ①把握事物发展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解决重点工作

    ②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统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③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历史的统一,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④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重大突破取决于新发展理念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针对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推进中司法实践面临的管辖权国际冲突等问题,2023年9月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此次修改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涉外民事案件审判质效,更好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更好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该法的修改表明(    )

    ①经济基础的变化迟早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与调整

    ②上层建筑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能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④社会发展是在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中实现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台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这体现了( )

    ①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变革的依靠力量

    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自主地变化

    ④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鼓励各地采取措施,引导农户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支持小农户通过多种形式联合开展生产,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对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唯物史观依据是(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迟早会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通过优化生产关系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通过调整上层建筑能够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④改革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3. 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达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它的社会制度。对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分析正确的是(    )

    ①费尔巴哈认为周围的感性世界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会推动社会制度的变化

    ③社会历史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④事物的发展建立在继承已有事物的基础之上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分配制度,始终以社会公平正义为导向,持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既实现了分配效率的最大化也保证了经济效率的最大化。我国进行上述改革(   )
    A . 消除了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了社会发展 B . 使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 . 使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D . 通过创新社会发展规律以适应时代要求
  • 15. 马克思感慨:无论哪朝哪代,哪个国家,人们都是先解决了吃穿住的问题,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哲学等活动。连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创作呢?这一感慨说明(   )
    A .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B .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相互依赖 C . 变革社会的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 D .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16. 2023年11月2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为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高水平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指导意见》的出台正当其时,按照谋划三年、展望五年的时间安排做了战略部署,未来更多先进、实用的人形机器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指导意见》的出台旨在(    )
    A . 变革上层建筑,促进生产关系发展,推动技术进步 B . 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安排机器人产业未来战略部署 C . 抓住机遇,促成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的飞跃和发展 D .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解答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和而不同,渊源深厚。

    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尚书》中“天下一家”的意思是地球上的所有人构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互相尊重、包容和合作。孟子也主张“天下为公”,认为一个人应该在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寻求平衡,为天下谋求福祉。老子则提倡“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倡导尊重大自然,与其和谐相处。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深刻把握时代潮流大势,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他主张,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有人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古人的天下观实质上是一样的。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浙江湖州举行。

    为亿万人解决温饱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用自己的一生,完美地论释了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人口多,耕地少,消除饥饿这一仗怎么打?面对国际社会提出的“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时,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就是中国回应粮食安全质疑最完满的答卷。

    有人认为,“消除饥饿,解决温饱”还得靠科学家。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 19. 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浙江湖州举行。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也较早遭遇了产业结构低层次、增长方式粗放等“成长的烦恼”,深受发展困扰的湖州痛下决心把矿山等污染企业整改关停,提出创建生态城市。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肯定了湖州的做法,在安吉县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以下简称“两山”理念)。十几年来,凭借“两山”理念这把“金钥匙”,以安吉为代表的湖州,深化生态治理,做强生态经济,创新生态制度,弘扬生态文化,摸索出了一套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互融共生的新方法、新路径,成为享誉全国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

    材料二  为亿万人解决温饱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用自己的一生,完美地论释了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人口多,耕地少,消除饥饿这一仗怎么打?面对国际社会提出的“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时,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就是中国回应粮食安全质疑最完满的答卷。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湖州成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的原因。
    2. (2) 有人认为,“消除饥饿,解决温饱”还得靠科学家。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李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始终牢记人民政府前面的‘人民’这两个字,扎扎实实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政府工作就是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推进,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要求“推动各级干部多到一线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人民群众学习,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李强总理的回答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传递出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的价值追求。从中不仅能够看到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走向,更坚定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信心和底气。

    某同学认为:“政府应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为人民的意愿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加以评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