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针对见义勇为人员奖励标准低、保护措施不够有力等问题,修订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大幅度提高奖励标准完善保护制度措施,引导全社会崇尚和树立见义勇为新风尚。 | 案例2: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收取高额婚姻彩礼的问题,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条例,增加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倡导文明进步的婚姻家庭新风尚,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额彩礼”的规定。 |
这些条例的修订( )
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④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①依法治疆——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确保各项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②团结稳疆——赋予新疆更多的自治权,巩固新疆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
③文化润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④富民兴疆——做好对口援疆工作,并将其作为新疆繁荣兴盛的内生动力
①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②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机关能保证贯彻落实
③法治保障能够降低投资风险,保障我国的海外利益
④法治保障是推动“一带一路”行稳致远的有力保证
时间 | 法治建设历程 |
1954年 |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
1978年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开启了崭新征程 |
1982年 |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 |
2004年 |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
2012年 |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
2018年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我国宪法进一步完善 |
2020年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
2021年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问题,提出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健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完善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于2023年6月28日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这部法律在立法过程中,受全国人大委托,中国残联征求了5万余名基层残疾人、老年人代表的意见建议。通过拓宽意见征询、体验试用、监督管理等渠道,让残疾人、老年人成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国家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小切口”立法展现出“大价值”。
2023 年 3 月 13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 国立法法》的决定,时隔八年,被称为“管法的法”的立法法又一次迎来修改。本次 修改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呈现出以下三大亮点。
亮点一:根据新形势新要求 对总则进行完善和充实 | 修正草案将现行立法法第三条修改为:立法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法应当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亮点二:总结实践做法 增加基层立法联系点等规定 | 根据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精神,修正草案增加规定:常委会工作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广泛征求基层群众和各方面人士对有关法律草案的意见。 |
亮点三:丰富立法形式 明确规定相关立法技术规范 | 修正草案增加两条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制定、修改、废止、解释法律和编纂法典等多种形式,形成科学完备、统一权威的法律规范体系; |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立法法修改是如何贯彻依法治国原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