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行使国家立法权,筑牢未成年人法治保护屏障
②通过制定行政法规,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③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共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良好生态
④根据国情和实际,制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良善之法
①依法推进简政放权,逐步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②廉洁高效、优化流程,提高和谐执法、效能执法的能力
③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④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打造具有公信力的法治政府
行政诉讼法的制定与修改
1983年,围绕“当事人对主管行政机关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否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问题,社会各界就建立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进行了广泛讨论。
经过长期的酝酿、起草、论证,1989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民告官”制度正式确立。行政诉讼法的颁布被视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行政诉讼法颁行25年后,2014年,经过两次向公众征求意见和三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行政诉讼法完成了第一次修改,为行政诉讼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法律解决方案。
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行政诉讼法进行第二次修改,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规定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查阅相关背景资料,结合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修改,围绕“如何实现科学立法”开展讨论,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2022年6月25日全国公安机关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动员部署会召开。会议要求,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大力整治社会治安问题,攻坚化解各类安全隐患,坚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会议强调,坚持依法严打方针,坚持问题导向,采取雷霆手段,发起凌厉攻势,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打出声威、治出成效。坚持主动出击、惩恶务尽,坚决铲除黑恶势力团伙,严惩黑恶势力“保护伞”。会议要求,要强化执法能力,认真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有效提升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强化程序意识、证据意识、诉讼意识,严格执行执法办案各项制度规定,引导一线民警养成良好的执法习惯,着眼"“六稳”“六保”,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依法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公安机关如何严格执法。
2023年9月,H县人民法院把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巡回审理了一起民事纠纷案件。涉案双方为地块相邻的居民。原告以被告侵占道路致使其三轮车不能通行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多次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力求调解二人矛盾纠纷,但调解未果。考虑到此类案件具有典型性,为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法院决定采用巡回审判的方式审理此案。
开庭后,主审法官查明事实,总结争议焦点,经过双方举证、质证和辩论,顺利完成庭审,并将择期进行宣判。庭审结束后,法官与村干部进行沟通交流,在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表示法庭愿意积极参与到化解村民矛盾纠纷中来,引导形成礼让谦和、友善和睦、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阐述H县人民法院是如何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
《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为褒扬和激励诚信行为、约束和惩戒失信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诚信守法的社会主体不仅收获赞誉,还能赢得实惠和便利。企业连续三年无不良信用记录,工商部门在办理行政许可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市场主体依法纳税、守信还贷,银行给予信贷优惠和支持;电商诚信经营,互联网商业平台为其加注“诚信会员”标识。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和行业将那些有偷税漏税、违反合同、拖欠债务等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列入“黑名单”,在信用评级、企业投资、银行贷款、个人信用消费等方面出“黄牌”、亮“红灯”,人民法院对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等,让当事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推进全民诚信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