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本节综合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年春季期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

更新时间:2024-04-17 浏览次数: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3年9月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听取民意的基础上,着重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制度进行完善,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涉外民事案件审判质效,更好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更好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该法(    )

    ①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②表明法反映公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意志

    ③说明科学立法要符合国情和实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④反映了中华法系的传统和国家治理模式的优越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 (2024高一下·福州期末)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经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该条例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旨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这表明国务院( )

    ①行使国家立法权,筑牢未成年人法治保护屏障

    ②通过制定行政法规,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③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共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良好生态

    ④根据国情和实际,制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良善之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 涉外法律制度是国家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外法治的基础。为更好地维护中国和中国公民的海外利益,特别是在反干涉、反制裁、反单边制裁和反长臂管辖方面,我国涉外法律制度还有短板,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为此,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央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立法先行、立改废释并举,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由此可见,加强涉外法律制度建设旨在(    )

    ①固定内外法治标准,助力国家精准治理

    ②坚定法治自信,完善国家法治治理体系

    ③统筹推进内外法治,实现法治惠民利民

    ④确保独立自主,推动涉外治理的现代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近日,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该条例的出台(  )

    ①能助力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②能确保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③彰显了国家对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④能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5. 2023年上半年,我国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某市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部署了202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利剑”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用药和非法添加行为。由此可见( )
    A . 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B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C .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D . 我国现阶段的工作以坚持科学立法为中心
  • 6. 某县自2022年5月23日起,在全县范围连续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中医药服务卫生监督专项执法检查。这次专项监督执法检查,意在规范各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增强中医药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与素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这一执法检查有利于( )

    ①法律法规落实到位,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②人民更好地监督政府执法,建设法治政府

    ③规范中医药行业,促进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④政府履行文化建设的职能,推动文化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7. 下图漫画《待“客”》警示各级政府应该( )

    A . 加快科学立法工作,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B . 强化对市场的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C .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和公正执法 D . 改进执法方式方法,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 8. (2024高一下·辉南期中) 近日,安徽省印发《关于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2023年底前,全省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执法部门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制度,以此提升行政执法质效。这就要求行政执法部门(   )

    ①依法推进简政放权,逐步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②廉洁高效、优化流程,提高和谐执法、效能执法的能力

    ③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④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打造具有公信力的法治政府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2023年7月20日,教育部通过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对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的主体、内容、期限等内容进行细化规定;严格约束行政执法行为,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要求实施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处罚适当,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此举有利于(    )

    ①完善立法体系,实现行政处罚有法可依

    ②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③落实公正司法,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

    ④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公平正义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0. 2023年4月10日,罪犯邱某于社区矫正期间跳入江中救起一名落水小女孩。当地检察院就邱某见义勇为是否符合减刑规定召开了听证会,最终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当地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减去邱某有期徒刑两个月,同时缩减缓刑考验期两个月的裁定。此举体现全面依法治国需要(    )

    ①坚持良法之治,立良善之法管用之法

    ②坚持公正司法,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

    ③以法治体现道德观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④以法治滋养道德精神,强化法治对道德建设的支撑作用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1. (2024高一下·无锡期末)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多部法律草案征求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收到万余条建议,其中有2800多条被吸收采纳。以此内容写一个新闻报道,最契合的标题是(    )
    A . 开门立法,表达全民意志 B . 搭建平台,程序维护公正 C . 上下一心,彰显民主立法 D . 广纳民意,展现法制观念
  • 12. 近年来,人民法院依法妥善审理涉教育、就业等民生案件超3600万件,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全国法院当场立案率达到95%以上,立案难问题成为历史。“马背法庭”“车载法庭”等深入田间地头,打通方便群众诉讼的“最后一公里”。以上成果的取得( )

    ①有效筑牢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②回应了人民关切,使司法为民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③能加速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体制

    ④确保了审判权依法独立行使,推进了司法公正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2023年10月10日,“北极鲶鱼”炫富事件迎来最新进展,深圳市纪委对牵涉其中的原交通运输局干部钟某某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发现其严重违纪违法,依规给予处罚。这体现了(   )
    A . 党的建设以思想建设为统领 B . 行政机关公开公正文明执法 C . 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 D . 检察机关依法行使检察权
  • 14. 近年来,河北某县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模式,加强农村法律服务供给,形成“六步闭环”的全链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全力推进“短剧十普法”“书法十普法”“微电影十普法”等多种方式的法治宣传,夯实法治思想阵地。该县以多种形式宣传中华美德、公序良俗,化育文明新风。该县此举(   )

    ①规范了基层行政执法程序,维护了社会稳定   
    ②有利于建设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

    ③合理设定了基层群众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④发挥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爱国主义教育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深入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规范,也是法治要求。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施行( )

    ①可以强化法律的规范作用,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法律支撑

    ②健全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以爱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

    ③旨在增强公民法治意识,为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作出贡献

    ④符合我国国情,助力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6. 流动普法、诉前调解、“三位一体”多元解纷机制……2023年以来,R县人民法院认真落实新形势下“枫桥式”基层法庭工作新要求,将法庭普法宣传搬到群众家门口,积极听取群众诉求,让人民群众“零距离”向法官表达自己的意愿;积极开展巡回办案、下乡调解工作,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商贸市场,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R县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    )

    ①能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矛盾纠纷

    ②彰显人民法庭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

    ③充分发挥了人民法庭在基层乡域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④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行政诉讼法的制定与修改

    1983年,围绕“当事人对主管行政机关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否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问题,社会各界就建立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进行了广泛讨论。

        经过长期的酝酿、起草、论证,1989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民告官”制度正式确立。行政诉讼法的颁布被视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行政诉讼法颁行25年后,2014年,经过两次向公众征求意见和三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行政诉讼法完成了第一次修改,为行政诉讼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法律解决方案。

    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行政诉讼法进行第二次修改,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规定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查阅相关背景资料,结合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修改,围绕“如何实现科学立法”开展讨论,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6月25日全国公安机关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动员部署会召开。会议要求,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大力整治社会治安问题,攻坚化解各类安全隐患,坚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会议强调,坚持依法严打方针,坚持问题导向,采取雷霆手段,发起凌厉攻势,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打出声威、治出成效。坚持主动出击、惩恶务尽,坚决铲除黑恶势力团伙,严惩黑恶势力“保护伞”。会议要求,要强化执法能力,认真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有效提升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强化程序意识、证据意识、诉讼意识,严格执行执法办案各项制度规定,引导一线民警养成良好的执法习惯,着眼"“六稳”“六保”,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依法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公安机关如何严格执法。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H县人民法院把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巡回审理了一起民事纠纷案件。涉案双方为地块相邻的居民。原告以被告侵占道路致使其三轮车不能通行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多次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力求调解二人矛盾纠纷,但调解未果。考虑到此类案件具有典型性,为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法院决定采用巡回审判的方式审理此案。

    开庭后,主审法官查明事实,总结争议焦点,经过双方举证、质证和辩论,顺利完成庭审,并将择期进行宣判。庭审结束后,法官与村干部进行沟通交流,在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表示法庭愿意积极参与到化解村民矛盾纠纷中来,引导形成礼让谦和、友善和睦、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阐述H县人民法院是如何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为褒扬和激励诚信行为、约束和惩戒失信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诚信守法的社会主体不仅收获赞誉,还能赢得实惠和便利。企业连续三年无不良信用记录,工商部门在办理行政许可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市场主体依法纳税、守信还贷,银行给予信贷优惠和支持;电商诚信经营,互联网商业平台为其加注“诚信会员”标识。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和行业将那些有偷税漏税、违反合同、拖欠债务等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列入“黑名单”,在信用评级、企业投资、银行贷款、个人信用消费等方面出“黄牌”、亮“红灯”,人民法院对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等,让当事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推进全民诚信守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