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本节综合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年春季期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

更新时间:2024-04-17 浏览次数: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4高三下·武汉模拟) 2023年7月25日,《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针对一些行贿人以单位名义行贿,规避处罚,导致案件处理不平衡,惩处力度不足的问题,草案将单位行贿罪刑罚由原来最高判处五年有期徒刑的一档刑罚,修改为两档刑罚:“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和“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一调整(    )

    ①体现了科学立法的要求,有助于立管用之法

    ②是基于执法从严才能有效遏制各类犯罪行为

    ③是为了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适应

    ④缘于法律条款越细致越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行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为提升新质生产力,政府要综合运用法治和经济等手段,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协调关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政治生态。结合材料,以下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的条件正确的是(   )
    名词点击
        “新质生产力”就是新质态的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策含量高,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代表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能级跃迁。

    ①积极履行维护国家稳定的国家职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人才条件

    ②加强宏观调控,加大财税和金融支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资本条件

    ③政府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④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旨在通过“社会总动员”方式,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此(   )

    ①党要执政为民,开展社会建设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

    ②政府严格执法,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③政协参政议政,通过调研直接解决普遍性网络问题

    ④家校优化联动,教育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用网习惯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4. 2023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正式施行。《体育法》的修订是解决体育领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提升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障,标志着中国体育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体育法》的修订(     )

    ①为加快我国体育改革创新步伐提供了政治保证

    ②坚持问题导向,助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

    ③填补体育立法空白,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有法可依

    ④有利于新时代规范引领我国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当下的网络舆论代表了部分民意,起到了外部监督的作用,助推一些事件的妥善处理,但有些过于偏激的民意有时难免会形成一种舆论暴力,绑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甚至影响执法和司法公正。这给我们的警示有(    )
    A . 普通公民:依法有序参与,要把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 B . 政府机关:建设全能政府,提高对网络舆情监管能力 C . 舆论媒体:加大报道力度,通过舆论监督行使监督权 D . 司法机关:坚定依法行政,重视舆论但不为舆论干扰
  • 6. 2023年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2013—2022)》一书聚焦推进诉讼制度改革、强化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机制、完善司法便民利民制度机制、深化司法公开和司法民主、完善司法服务保障国家发展制度机制、推进互联网司法和智慧法院建设等内容系统介绍了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据此可知,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有利于( )

    ①保障最高国家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②使严格执法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③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的原则,加强人权的司法保障

    ④更好超越时空限制,推进司法服务便利化、智慧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7. 2023年10月15日,教育部颁布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正式施行。对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的主体、内容、期限等内容进行细化规定;严格约束行政执法行为,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要求实施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处罚适当,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材料中做法(   )

    ①表明立法机关完善法律体系,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②有利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③有利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彰显执法为民情怀

    ④坚持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8. 2023年3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发言人表示,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这次修法突出立法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将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及其要求,确保立法工作各个环节都能听到人民的声音,了解基层的情况。可见,本次修改立法法旨在(   )

    ①确保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②规范人大依法立法,保障人大立法权

    ③发扬民主,用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④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9. 从列出“免罚清单”“轻罚清单”,到发布“柔性执法实施办法”……近年来,海南各级政府不断优化调整执法方式,探索“轻微免罚”“轻微减罚”等容错纠错机制,以柔性执法传递法治温度,获得群众和市场主体好评。上述举措意在( )

    ①减轻行政处罚力度,提升执法机关公信力

    ②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提高遵纪守法自觉性

    ③创新执法方式,营造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

    ④坚持文明执法,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3年9月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外国国家豁免法、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表决前,会议还听取了这些法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会议还审议国务院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从上述会议内容可以看出(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实现科学立法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创制国家的其他制度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行使监督权监督国务院工作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行使质询权提高监督实效性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1. 随着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司法机关乘着“科技赋能”的东风,纷纷开设“直播法庭”,让老百姓零距离全程参与司法审判,同时建立司法政务网、微信公众号、微博媒体号等客户端平台,让“阳光司法”走进百姓心中。司法机关的这些举措(   )

    ①有利于司法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杜绝冤假错案的出现

    ②保障人民的知情权、监督权,促进公正司法

    ③旨在加强法律的宣传教育,加强人民的法律意识

    ④有利于提高司法队伍建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截至2021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数量增至22个,覆盖全国2/3省份,辐射带动各省、设区的市立法联系点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街谈巷议”成为基层立法者的考量,基层民主可“感知”更“可用”。这有利于(    )

    ①提高立法机关立法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②畅通人民群众理性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③使公民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④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基层民主正确行使立法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自2023年4月10日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部署以来,全国公安机关通过依法严厉打击借热点事件编造传播谣言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打击“网络水军”违法犯罪团伙、加强网站平台源头综合治理、曝光典型案例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四项措施,以强有力的实际行动整治网络谣言问题乱象。从中可以看出,构建法治社会需要(    )

    ①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②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

    ③充分发挥党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④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通知》围绕建立违约失信信息源头获取和认定机制、健全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强化工作落实的政策保障等3个方面提出9条举措。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 )

    ①有利于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②目的是提高政府的权威和社会公信力

    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④体现了“刀刃向内”解决问题的决心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5.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紧紧抓住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立法项目,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开启中国法治新时代,需要( )

    ①坚持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确保法律体现全民意志

    ②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

    ③人大代表行使立法权,把各项事业纳入法制化轨道

    ④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③④
二、多选题
  • 16. “任性”是近几年火起来的一个网络词语,其含义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青少年的成长道路应该“大道至简,花季不可任性”。从法律角度看,青少年做到“花季不可任性”,就要(  )
    A .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B . 坚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C . 勇做法律的宣传者、践行者 D . 信仰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三、材料分析题
  • 17. (2024高三下·广信月考)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 最普遍的愿望。2013年11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 完善集中统一、 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2014年4月, 习近平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 为新时代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2015年7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地位。此后,  《网络安全法》  《核安全法》《生物安全法》等一系列配套法律相继颁布实施, 国家安全领域法治化进程加速推进。2017年10月, 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并写入党章。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专章,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战略部署。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大力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筑牢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十年来, 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 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 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 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 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

  • 18. (2024高一下·邯郸经济技术开发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4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

    近年来,反间谍斗争形势极为严峻,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各类间谍情报活动的主体更加复杂、领域更加广泛、目标更加多元、手法更加隐蔽。修订反间谍法是新形势下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加强反间谍斗争的需要,是推动反渗透、反颠覆、反窃密斗争,确保国家安全的有力法治保障。

    在整个立法的调研、起草、审议过程中,立法机关深入实际,认真听取基层一线修法意见建议;组织召开多场立法座谈会、论证会,充分听取有关专家学者、部门、全国人大代表、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三次对修订草案进行审议,依法进行法律草案合宪性审查。在具体要求上,新反间谍法明确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安全防范主体责任,强化重点单位安全防范直接责任,为打赢反间谍人民战争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1. (1)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反间谍法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如何科学立法的。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行政诉讼法的制定与修改

    1983年,围绕“当事人对主管行政机关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否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问题,社会各界就建立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进行了广泛讨论。

        经过长期的酝酿、起草、论证,1989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民告官”制度正式确立。行政诉讼法的颁布被视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行政诉讼法颁行25年后,2014年,经过两次向公众征求意见和三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行政诉讼法完成了第一次修改,为行政诉讼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法律解决方案。

    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行政诉讼法进行第二次修改,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规定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查阅相关背景资料,结合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修改,围绕“如何实现科学立法”开展讨论,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更加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网络强国离不开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也就是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51亿,但互联网却是法律缺项最多、法治化程度最低的领域。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明确提出,要加强信息技术领域立法,抓紧补齐短板。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领域是公民聚集规模最大的领域,要深化互联网执法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尤其是要加强互联网法院建设。推动互联网司法专门化、专业化、常态化。在刑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中强化对网络、数字领域公民权利的保护。

    我们生活在网络社会。要构建全民尊法守法、遇事找法、风清气正、公正良善的网络社会。要坚持公平性、补息性和包容性,切实保护各相关主体合法权益,推动全社会共享网络科技带来的益处,充分尊重和帮助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调节关系、化解矛盾、激发动能,使网络社会既安定有序又充满活力。

    要处理好政府治理、社会治理、行业自律、企业和公民自治的关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网络法治基本格局。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网络强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