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4-09-02 浏览次数:8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据《尚书大传》记载,西周时期,圭玉充当了对诸侯德行考核的结果,如果诸侯没有过失(主要指对周王朝服从与否),天子就会把圭玉归还于他,如果有过失,改过后才会归还,如果三年内不能得到圭玉,就会减免爵位,六年内不能得到就减免田地。西周这些做法( )
    A . 有利于加强君主的专制统治 B .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 . 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分封秩序 D . 促进了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
  • 2. 如表呈现了近现代学者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不同解读。这反映出( )

    学者

    解读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梁启超、章太炎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学术文化上的专制独裁,是造成中国文化学术落后的祸根罪源,也是导致中华民族濒于灭亡的重要原因。

    当代学者刘桂生

    “罢黜百家”并非禁绝儒家以外的各家,“独尊儒术”只在于确立儒家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

    A . 集权政府加强思想控制始于西汉 B . 对汉代儒学的解读趋于客观全面 C . 汉武帝的文化政策违背历史潮流 D . 汉代儒学对近现代学术影响深远
  • 3.  唐宪宗分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为两制。朝廷的制诰、诏令、赦文等都由翰林学士执笔,中书舍人只能起草一些不太重要的文书。这样,翰林学士的草诏权就被固定下来。唐代这一措施体现了( )
    A . 三省六部制逐步完善 B . 三省出现一体化的趋势 C . 中枢决策机制的演变 D . 两者分工明确彼此制约
  • 4. 如图是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所作《茗园赌(茶)市图》,该作品( )

    A . 描绘了宋代市井生活赌博风行 B . 体现了传统山水画的基本风格 C . 反映了理学兴起促成饮茶之风 D . 折射出农业经济作物有所发展
  • 5. 明清时期,江南“田常收米三石,麦一石二斗。以中岁计之,亩米二石,麦七斗,抵米五斗”。对这些增产的“春熟,无论二麦菜子,例不还租”。江西瑞金县,“瑞邑之田,价重租轻,大约佃户所获三倍于田主,又有晚造豆卖油菜及种薯芋姜菜之力,例不收租”。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 B . 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壮大 C . 租佃制有利于调节生产关系 D . 商品经济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 6.  19世纪中后期,轮运业规模较大,被清政府认为是“挽回权利”的主要产业,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依托,生存压力大。而由私人创办的小型机器工业等,主要以国外市场或外国在华企业为依托,成长压力相对较小。该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 救亡图存成为了时代潮流 B .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C .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D . 西方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受阻
  • 7.  1898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仅为77人,且所学专业主要为理工科。到1905年骤然增至8000多人,且所学专业以政法、军事等科为主。这反映出( )
    A . 清末新政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B . 日本政府主动采取措施吸引中国的留学生 C . 知识分子学习日本来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 D .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形势不断向前发展
  • 8.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认为:“世界上的军国主义、资本主义,都像唐山煤矿坑上的建筑物一样,他的外形尽管华美,他的基础,已经被下面的工人掘空了,一旦陷落,轰然一声,归于乌有”。李大钊意在强调( )
    A . 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主流 B . 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 C . 工人是社会改造的基本力量 D . 推翻军国主义已成为社会共识
  • 9.  1934年4月,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在汉口成立,以“供给资金,复兴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生产之改良进步”为宗旨。1935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将其统一为中国农民银行。这( )
    A . 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B . 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C . 客观上助推了社会经济发展 D . 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 10.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启动了“普法”工程。作为影响力巨大的电视传媒,利用媒介优势开展法制宣传和教育,开办各种各样的法制节目,甚至有的电视台还开办了法制频道,这些节目和频道的满意度也非常高。这些做法( )
    A . 增强了民众的法制认同感 B . 拓宽了执法的途径 C . 确保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D . 丰富了法律的内涵
  • 11. 古代雅典历史学家色诺芬曾说:一旦孩子懂得他人话语时,父母就会把他托付给一个导师,将他送到学校学习识字、音乐,并在训练馆训练;父母还给孩子穿鞋,使得孩子足部娇嫩;不断更换衣服,纵容身体的成长;他们还习惯让孩子尽可能多吃,这说明当时雅典( )
    A . 城邦体制具有一定狭隘性 B . 公民内部因教育产生分化 C . 关注公民民主意识的培养 D . 注重提升公民的综合素养
  • 12. 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掀起了一场社会变革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日本废除了世袭姓氏贵族制度,确立“八省百官”制及“国郡”制,并赐给大夫以上官吏“食封”,赐给大夫以下官吏“俸禄”。由此可见,这场变革运动旨在( )
    A . 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B . 壮大武士阶层的力量 C . 理顺统治阶层内部关系 D . 适应中国移民的需要
  • 13. 某学者认为,以庄园为核心的拉丁美洲经济是和欧洲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依附性较强。早在16世纪中叶,拉丁美洲的资本主义就在贵金属生产中开始萌芽,只不过在发展了近三个世纪后,其发展水平仍处于低层次阶段。这主要是由于,拉丁美洲( )
    A . 长期遭受殖民主义的桎梏 B . 独立运动具有较大局限性 C . 没有形成统一的商品市场 D . 受到了劳动力缺乏的限制
  • 14. 1883至1889年间,德意志帝国相继出台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等有关社会福利的法律,德皇威廉二世也热心于社会事业,曾表示要召集国际会议讨论社会问题。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 )
    A . 维护了工人根本权益 B . 理解并同情社会主义工人运动 C . 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 D . 注重利用福利来稳定社会秩序
  • 15. 村社是俄国传统的社会基层组织,在该制度下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产品。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部分领导人认为村社是抑制资本主义因素增长的重要力量;农民从个体私利出发,担心市场发展遭受富农剥削,不愿独立生产经营。这可以用来解释苏联(俄)( )
    A . 新经济政策最终被废止了的原因 B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传统思想 C . 农业集体化快速推广的主要原因 D . 计划经济体制得以确立的必要性
  • 16. 如图所示为发生于1962年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它( )

    A . 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局部战争 B . 使世界人民处于核战争的严重威胁之下 C . 是美国谋求建立“单极世界”重大表现 D . 说明苏联已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阶段政治特征是研究该阶段政治等现象的重要抓手。

    阶段

    政治特征

    春秋战国

    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各国展开争霸、兼并战争;各国纷纷变法;奖励军功取代了世卿世禄,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据朱绍候等总主编《中国古代史》等

    从①~⑤中任选三处,参照春秋战国时期阶段政治特征的表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陈述。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才辈出。15世纪,出现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他们被称为“美术三杰”。他们的作品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实生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下表为其简介。

    人物

    作品

    作者及其作品简介

    达˙芬奇

    (1452—1519)

    意大利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的作品《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拉斐尔

    (1483—1520)

    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他的作品《草地上的圣母》借助宗教主题表现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女性形象,以颂扬人性中的至善、至美。

    米开朗琪罗

    (1475—1564)

    意大利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划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据齐世宋王编《世界史·近代卷》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西方文明挟坚船利炮登陆中国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发现西方和反思传统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一个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冲突、交汇、融合的历史过程。甲午之后,追求现代性的中国启蒙知识分子,通过认识“西方”现代文明与帝国强权于一身的两面性,理解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趋势,并籍由其西方想象而确立了中国现代化之“文明”与“富强”两大目标。在百年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语境中,国人对西方集强盗与导师于一身的形象的认知往往囿于片面的单向思维,或尊崇西方为现代文明之典范,或仇恨西方帝国强权之罪恶,亲西方和反西方的意识并存。

    ——摘编自彭明《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思想,表征着中国向西方学习以实现民族复兴的悲情式现代化诉求。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中国启蒙知识分子的西方想象,关乎中国现代化之价值取向。严复对西方“自由为体,民主为用”文明秩序的认识,梁启超对文明进程中自由与强权之辩证法的思考,陈独秀对西方列强之人性兽性并进的“世界文明之猛兽”的揭示等,无不辩证地揭示了西方现代性的特点。对中国启蒙知识分子来说,亡国灭种的民族悲情、天下主义的文化传统、留学外域的跨文化背景等,构成了影响其西方想象的复杂因素。

    ——摘编自高力克《双面西方:文明与强权——中国近代知识精英的西方想象》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西方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国人的西方观。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3年11月19日,政务院第一百九十四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命令》规定:“生产粮食的农民应该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购粮种、收购价格和计划收购的分配数量将余粮售给国家,农民在缴纳公粮和计划收购以外的余粮,可以自由存储和自由使用”“在城市对机关、团体、学校、企业等的人员,可通过其组织进行供应;对一般市民,可发给购粮证,凭证购买或暂凭户口薄购买。”这个命令第一次把粮食供应与户口联系在一起。1955年8月,国务院在总结两年来统购统销的经验的基础上,又发布了《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规定:城镇“居民口粮、工商行业用粮和牲畜饲料用粮,均按核定的供应数量发给供应凭证。供应凭证分为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工商行业用粮供应证、市镇饲料供应证、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全国通用粮票、地方粮票、地方料票七种”。

    ——摘编自赵文远《1958年中国改变户口自由迁移制度的历史原因》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国家对粮食采取计划收购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国家对粮食采取计划收购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