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4届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4-04-22 浏览次数:39 类型:小升初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 (2024·汉阳模拟) 中国传统节日有不同的风俗:(    )

    ( )节穿针乞巧: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节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不生火: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 )节登高、插戴茱萸: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 . 七夕  寒食  中秋  重阳 B . 寒食  重阳  七夕  中秋 C . 重阳  七夕  中秋  寒食 D . 七夕  中秋  寒食  重阳
  • 2. (2024·长安模拟) 按照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 Q G R D B . D G Q R C . R Q D G
  • 3. (2024·汉阳模拟)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辩论前搜集材料时,既要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也要搜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 B . 《北京的春节》《茶馆》《四世同堂》的作者都是老舍,他的“京味儿”语言独具特色。 C . 《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鹤之舞表演大会”这个有趣的情节就是这本书中的。 D . 《表里的生物》中的“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有强烈好奇心的孩子。
  • 4. (2024·海盐模拟) 根据课文内容,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鲁滨逊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在荒岛二十八年,终于获救返回故园的传奇故事。 B . 《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他们都是乖巧的男孩,经过了一系列的历险,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C . 《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古诗,尽管咏叹的事物不同,但都是作者借助事物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D . 《匆匆》一文,作者用连串问句直接表达情感,《那个星期天》更多是间接表达情感,但两篇都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 5. (2024·汉阳模拟)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反问) B .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排比) C .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比喻) D . 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夸张)
  • 6. (2024·乌当模拟)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代表作是( )
    A . 《三门记》 B . 《兰亭序》 C . 《玄秘塔碑》
  • 7. (2024·汉阳模拟) 下列语句中唯一出自《道德经》的是( ) 
    A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B . 德不孤,必有邻。 C .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D .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 8. (2024六下·渭源) 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 . wèi B . pì静 C . kǒng D . nuó移
  • 9. (2024·汉阳模拟) 下列成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
    A . 斩钉铁 然不同 B . 声泪下 色色 C . 蜂拥而 高无上 D . 眼欲穿 德高
  • 10. (2024六下·阿克苏月考)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 )
    A . 马观花 远高飞 B . 蹈火 扬止沸 C . 过犹不 望尘莫 D . 挺胸 群龙无
二、积累运用。
  • 11. (2024·汉阳模拟) 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玄秘塔碑》是其行书代表作之一。
    2. (2) 蓝色路牌设置在高速公路上,地名“青海路”的拼音是:QINGHAILU。
    3. (3) “先阅读梗概,再浏览精彩片段”的阅读方法适合阅读所有的文学作品。
    4. (4) “慷慨、慈祥、不屈、虚荣”这几个词语感情色彩相同。
    5. (5)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 12. (2024·汉阳模拟) 句子加工厂。
    1. (1) 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

      走在回家的路上 读书 弹琴

      心情好:

      心情不好:

    2. (2) 小燕子说:“我要是不会筑巢,我就没办法养育下一代。”(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3. (3) 大树爷爷看到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和愉快的歌声。(修改病句)
    4. (4) 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的称号。(修改病句)
    5. (5)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古诗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中秋月圆,皎洁的月光下,王建发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的感叹;面对险恶的政治环境,明代于谦在《石灰吟》一诗中则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铮铮誓言。
三、快乐阅读。(30分)
  • 13. (2024·汉阳模拟)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汉字听写大会》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也再次引发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觉得并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宇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材料二】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狼牙山壮士们的牺牲,被他们恶搞为“挂了”;日常生活我们也会经常看到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错别字层出不穷的现象。一些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

    1. (1)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认为的“汉字危机”包含有( )
      A . 汉字的识字量下降。 B . 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 C . 汉字的拼读能力下降。
    2. (2) 细读材料二,简要概括“汉字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3. (3) 下面是一些有错别字的广告语,请你把正确的词语写在相应的表格里。

      药品广告

      咳不容缓

      刻不容缓

      补品广告

      鳖来无恙

    4. (4) 保护汉字,迫在眉睫。作为小学生,你可以为捍卫汉字文化做些什么呢?写一写。
  • 14. (2024·汉阳模拟)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重庆值得留恋

    ①在重庆足足呆了六年半,差不多天天都在诅咒重庆,人人都在诅咒重庆,到了今天好些人要离开重庆了,重庆似乎又值得留恋起来。

    ②我们诅咒重庆的崎岖,高低不平,一天不知道要爬几次坡,下几次坎,真是该死。然而沉心一想,中国的都市里面还有像重庆这样,更能表现出人力的伟大吗?完全靠人力把一簇山陵铲成了一座相当近代化的都市。这首先就值得我们拿来作为精神上的鼓励。逼得你不能不走路,逼得你不能不流点小汗,这于你的身体锻炼上,怕至少有了些超乎自学的效能吧?

    ③我们诅咒重庆的雾,一年之中有半年见不到太阳,对于紫外线的享受真是一件无可补偿的缺陷。是的,这雾真是可恶!不过,重庆的雾也实在有值得人赞美的地方。战时尽了消极防空的责任且不用说,你请在雾中看看四面的江山胜景吧。那实在是有形容不出的美妙。不是江南不是塞北,而是真真正正的重庆。

    ④我们诅咒重庆的炎热,重庆没有春天,雾季一过便是火热地狱。热,热,热,似乎超过了热带地方的热。头被热得发昏了,脑浆似乎都在沸腾。真的吗?零点有那样厉害吗?为什么不曾听说有人热死?过细想起来,这重庆的大陆性的炎热,实是热得干脆,一点儿都不讲价钱,说热就是热。这倒是应该以百分之百的热诚来加以赞扬的。

    ⑤广柑那么多,蔬菜那么丰富,东西南北四郊都有温泉,水陆空的交通四通八达,假使人人都有点相当的自由,不受限制的自由,这么好的一座重庆,真可以称为地上天堂了。

    作者:郭沫若 选文时有改动

    【相关链接】

    郭沫若(1892—1978)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四川乐山县人。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重庆值得留恋》是他1946年4月25日即将离开重庆时所写。

    1.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沉心:

      热诚:

    2. (2) 作者主要描写的是重庆的,表达了作者相同思想感情,如果用一个词表达这种情感,这个词是
    3. (3) 文章多次提到“诅咒”一词,是要表达作者对重庆的憎恨吗?为什么?至少举一个例子说说你的理由。
  • 15. (2024·汉阳模拟) 阅读《表里的生物》(节选),完成练习。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1. (1) 这段文字中作者的观点是
    2. (2) 作者从两个方面列举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 (3)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我”是个的孩子。
    4. (4)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对于“声音”的认知与生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B . 尽管“我”对“声音”的认知有失偏颇,但也经历了探究思考的过程。 C . 在“我”看来,“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也能发出和谐的声音。 D . 列举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听到的声音,可以更有力地证明观点。
四、习作(30分)
  • 16. (2024·汉阳模拟) 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学习知识,结交伙伴,开展活动。我们体验过成功的喜悦,感受过失败的痛苦……原以为小学生活漫漫无期,可转眼间小学生活马上要结束了,你的心里一定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请你以“校园里的”为目(横线上只能从“酸、甜、苦、辣”中任选一字)写一篇习作。

    要求:叙事完整,语句通顺,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