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②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蔑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③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剪碎或切断→→→→晒→纸
印刷术的发明
佚名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欧洲,所以后人称毕昇为活字印刷术的始祖。
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印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用纸在石碑_上墨拓的方法,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中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发明出的一种印刷方法。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早期,人们只能用岩壁、树叶、兽骨等自然物体来记载文字符号。由于记载文字的材料十分昂贵,所以只能将重要事件做简要记载。大多数人的经验,只能靠口头进行传播,这严重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它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
制成→按稿排进→涂墨→印完→留待再用
中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