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之材料题...

更新时间:2024-04-12 浏览次数:53 类型:期末考试
一、材料分析题
  • 1. (2024八下·高州月考)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中国人民不懈的追求,社会主义道路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而坎坷。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落后局面】

    材料一  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宏伟蓝图】

    材料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初见成效】

    材料三 从1953年到1957年,共有596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1949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为30%,到1957年上升到56%;1957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5%,其中重工业比重由1952年的27%上升到1957年的49%。

    【经验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状况。材料一中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 (2)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哪一年胜利完成的?这是一场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之一,此变革标志着什么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3. (3) 材料三所示建设成就的取得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4. (4) 经过30多年的工业化建设,我国的现代化工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请你谈谈我国工业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 2. (2024·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二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多年的努力,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历时3个月上亿民众参加的讨论、修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摘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中央人民政府原副主席张澜

    1. (1) 材料一反映出70年前全国人民的梦想是什么?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过程的突出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 3.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一问题进行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任务一】梳理史实,了解现代化进程

    第一组同学梳理史实后,绘制了如下世界现代化进程示意图。 (部分)

    【任务二】研读资料,提炼现代化内涵

    第二组同学通过收集资料,阅读整理,提炼了以下两个式子。

    等式:现代化=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

    不等式:现代化≠西方化

    【任务三】聚焦观点,认识中国式现代化

    两组同学聚焦如何推进“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进行了探究。

    1. (1) 请写出示意图中①②两处的标志性事件。
    2. (2)  结合示意图,根据“等式”提示说明英国是现代化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3. (3) 同学们结合“不等式”提出了“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在中国行不通”的观点。请运用示意图中近代中国在政治制度上探索现代化的一个史实加以说明。
    4. (4)  综合上述学习探究和所学知识,说说推进“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上我们应有的坚持。 
  • 4. (2023·北京中考改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百年都是如此,过去我们总是强调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封建主义同一性,洋务派保卫封建的一面,但它的事业已在一定意义超出了封建的范围。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三:全国劳动模范是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在新中国建设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者的荣誉称号。在1956年开展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活动中,劳模主要集中在重工业战线,很多是提前完成计划规定指标的先进生产者。在这次劳模评选过程中,辽宁、北京等8个省市共涌现出20多万名先进生产者。

    ——摘编自姚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

    1. (1) 材料中的事业是指什么? 结合所学证明材料中的观点。
    2. (2)  根据材料,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并分析该任务确立的背景。 
    3. (3)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给你的启示。
    4. (4)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与1956年劳模评选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分析这次劳模评选的作用。
  • 5. (2023·德庆模拟) “和”、“合”二字最早连用始见于先秦《国语•郑语》。“和合”思想一方面尊重世间万物殊异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强调整合疏解这些差异、分歧和矛盾。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摘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和合文化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摘编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共十九大报告

    1. (1) 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体现了和善的道德观。(任举一例即可)
    2. (2) 材料二中所说的“理论”是指什么?结合图一、图二分别指出这一理论成功实践的例子。
    3. (3)  古往今来,各民族为我国繁荣发展都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
  • 6. (2024·新邵) 道路自信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5年3月,蔡元培撰写的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材料二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共十九大报告

    材料三

    图一 农业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图二 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

    图三 图三 公私合营后的上海永安公司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苏联模式中走出来,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开始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探索自己的道路。这预示着科学社会主义开始从模式化发展向注重与本国国情紧密结合的特色化发展转变。

    ——摘编自2018年2月28日《人民日报》

    1. (1) 材料一中的“先生”是指谁?据材料一,指出他探索的近代化道路。
    2. (2) 材料二中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胜利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社会变革实景图片共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你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4. (4)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从“模式化发展”向“特色化发展”转变,说明了什么?
  • 7. (2023八下·南海月考)  工业化是国家现代化探索中的必由之路,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世界范围内,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无非有两条: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从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走哪一条路,要看我们的国情。” 

    ——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二:1956年7月13日上午,在万余名工人的欢呼声中,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徐徐开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装配车间,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解放牌汽车的诞生,凝聚着全体建设者的辛勤汗水,也是党中央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的结果。解放牌汽车以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出产的吉斯-150型载重汽车为蓝本制造,得到了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解放牌汽车的大批生产,促进了我国钢铁、橡胶合成、石油冶炼等工业的发展,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 

    ——摘自百度•百科《解放牌汽车》

    材料三: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今天的中国已进入工业化的成熟期,拥有大量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中国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机床产量占世界的40%以上,发电设备产量占60%以上。这些产能不是落后产能,而是富有竞争力的优势产能。中国的优质产能已经跨出国门,走向全球。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材料四:在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重视科技力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世界共同发展。 

    ——十九大报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建国初期进行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2. (2)  据材料二,归纳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的有利因素。
    3. (3)  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4. (4)  据材料三,概括现今中国工业的发展现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现今中国工业化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5. (5)  结合材料四指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应该走一条怎样的工业化道路?
  • 8. (2024·江西模拟) 新中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演说
    材料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材料三:“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
    材料四:它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1991年中国加入该组织后,……为亚太地区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 (1)  材料一中周恩来总理为“求团结”提出的方针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 (2)  据材料指出美国为什么考虑改善和中国的关系?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一时期中国还取得了哪些重大的外交成就?
    3. (3)  材料中关于“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体现了哪一伟大构想?这一构想在哪两个地区得以成功实践?
    4. (4)  “亚太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是什么?通过上述材料,你认为9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呈现什么新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