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集训(1)中国古代政治的演变

更新时间:2024-04-16 浏览次数:98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3九下·高州开学考) 对下面的示意图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

    ①图中的“汉末”指的是西汉末年   
    ②三国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统一

    ③西晋结束分裂,完成了全国统一   
    ④东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又趋向统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 (2024七上·吉林月考) 西周时期,周王室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西周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 .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 西周的青铜冶炼业很发达 D .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3. (2023七上·德庆期末)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维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三公九卿制 D . 中央集权制
  • 4. (2024·茂名模拟) 在陕西西安章台出土的秦朝地方官府向朝廷上奏文书时用的封泥(在捆绑简牍的绳端处封上粘土,上盖印章),其中有许多“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蓝田”“下邦”等县名。而《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据此可知秦统一全国后( )
    A . 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 B . 中央与地方组成政治联盟 C . 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 D . 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
  • 5. (2023七上·内江期末) 看右图表,指出西汉统治者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

    A . “罢黜百家,崇尊儒术” B . 实施“推恩令” C . 盐铁专卖 D . 北击匈奴
  • 6.  图示法能将复杂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列示意图反映了三国鼎立形势的是(    )
    A . B . C . D .
  • 7. (2024七下·凉州期中)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以下关于科举制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隋文帝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B . 唐太宗创立殿试,亲自来面试考生 C . 宋朝大幅减少科举取士名额,降低进士地位 D . 明朝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答卷格式为八股文
  • 8. (2023七下·南山期末)  隋朝和秦朝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短暂却耀眼的光芒,以下关于两个朝代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都选择了长安作为王朝的都城 B . 都开创了利于中央集权的制度
    C . 都确定了以考试形式选拔人才 D . 都因暴政被农民起义军推翻
  • 9. (2024七下·攀枝花期中) 唐初,三省以尚书省为首,尚书令地位极高,较难控制其权力。唐太宗继位后,因为他曾任尚书令一职,“其后人臣莫敢当”,其官职时有空缺,久而久之尚书令演变成一个荣誉职衔。唐高宗在位时下令废除尚书令一职。尚书令地位的变化反映了( )
    A . 君主专制得到了加强 B . 宰相制度被彻底废除 C . 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 D . 中央集权不断地强化
  • 10. 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人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
    A .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 .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人仕 C .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 .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 11. (2024九上·娄底月考) 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构成了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的政治制度名称是(    )

    A . 九品中正制 B . 科举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行省制度
  • 12. (2024九上·娄底月考)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从左到右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 封建制度的完善 B . 生活习惯的变化 C . 社会文明的进步 D . 君主权力的强化
  • 13. (2023七下·通城期中) 某同学绘制了以下辽宋金夏时期的政权更替图,据此可知该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 . 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 . 国家大一统的时代
  • 14. (2024七下·云梦期末) 王安石变法的募役法规定: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王安石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
    A . 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B . 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 .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D . 实现官僚与平民的平等
  • 15. (2024七下·湘桥月考)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首先从集中军权开始,其原因不包括(      )
    A . 当时的社会背景的需要 B . 他本人经历的切身体会 C . 对前朝历史经验的借鉴 D . 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
  • 16. (2023七下·禅城期中) 下表所示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时期

    秦朝

    汉朝

    宋朝

    元朝

    典型措施

    郡县制

    “推恩令”

    设通判、转运使

    设路、府、州、县

    A .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 选官制度的变迁 C . 科举制度的发展 D . 边远地区的开发
  • 17. (2024七下·安庆期末) 元朝建立的这个制度,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而且对中国行政区划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制度是(   )
    A . 郡县制 B . 刺史制度 C . 三省六部制 D . 行省制度
  • 18. (2023七下·本溪期末)  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 

    A . 实行盐铁官营 B . 订立“澶渊之盟” C . 在地方设行省 D . 在地方设“三司”
  • 19. “为了防止皇权的旁落,专制君主需要不断调整、分散中枢组织的权力,这是导致中枢组织不断变化,以致名实不副的重要原因之一。”“中枢组织”权力不断弱化,最“名实不副”的是设立(   )
    A . 议会 B . 行省 C . 郡县 D . 军机处
  • 20. (2023·揭阳模拟) 下列所示内容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 .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 . 地方行政机构精简 D . 丞相权力不断增强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4九下·德庆月考)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

    材料二

    秦统一后“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对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障碍;币制的混乱状况也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面对存在的问题,政府急需为各行各业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材料三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载: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材料四

    《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 (2) 对材料二所述的问题,秦政府制定的统一标准货币和文字名称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上”是谁?他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4. (4) 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来统一思想?
  • 22. (2023七下·覃塘期末) 纵观中国历史,封建社会的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宰相赵普回答:“此非他故,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跳而……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明太祖实录》

    材料四 戴逸先生评论清王朝某项制度时说:“它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直接听命于皇帝,帮助皇帝出主意,处理重大政务,如升革文武官员、审理重大案件、制定大典礼节、查考兵马钱粮等。”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图1是唐朝的什么制度?图2描述的是哪个朝代的制度?其中御史台的职责是什么?
    2. (2) 结合材料二,指出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太祖接受赵普的建议加强中央集权,如何做到“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3. (3) 材料三中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哪一措施?明太祖设置了什么机构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察?
    4. (4) 阅读材料四,戴逸先生评价的是哪一机构?该机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设立的?综上所述,简要说明君主权力的发展趋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