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回到地球】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风着陆场戈壁滩上,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开舱手面带微笑,打开舱门:“神舟十三号乘组,欢迎你们回家。”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向迎接他们的人群挥手致意。
这片广袤无垠的沙漠戈壁,见证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出征与凯旋。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飞行183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间的最长纪录。
【创造“首次”】
在浩渺的太空中,神舟十三号乘组创造了许多“首次”,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国航天纪录。
航天员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进行了为期最长的“太空出差”。
驻留太空,困难不小。空间站在距离地球400公里左右的近地椭圆轨道上飞行,航天员所处的环境是微重力、高真空、温度高低交替,还有空间辐射。翟志刚坦言,在这次飞行任务中,最具挑战性的是长达6个月的在轨驻留,“长时间的失重飞行,会导致我们肌肉萎缩、骨钙流失,长期狭小密闭环境,会让我们的心里产生孤独感、烦躁感。”为此,每位航天员每天需锻炼约两个小时,并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2021年11月7日,翟志刚、王亚平身着中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
出舱后,翟志刚说:“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王亚平接着说:“我一会儿出舱,感觉良好!”叶光富说:“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航天员的话传至地面控制中心,引来工作人员阵阵笑声。神舟十三号“三人组”还因此获得了“感觉良好乘组”的昵称。
1月31日,农历除夕。航天员通过视频向祖国和人民送上祝福。翟志刚展开一副对联,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王亚平身着喜庆的服装,祝福伟大的祖国“福虎生旺、繁荣富强”。叶光富手持“福”字,祝愿全国人民“新春愉快、阖家幸福”。
在轨飞行期间,航天员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等多项科学技术实(试)验,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关键技术。
【筑造“航天梦”】
空间站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一次次“天地对话”,激发一个又一个航天梦、科技梦。
2021年12月,航天员们决定在空间站里举办一场天宫画展。一幅名为《火星人到地球》的作品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作品说明写道:“快看,火星人来到了十八洞村参观!”这幅作品出自12岁的龙欣雨之手,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经过精准扶贫,村民过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我想让航天员们看到我们家乡的美。”龙欣雨说。
在孩子们的眼中,3名航天员是和蔼可亲的“太空教师”。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三号乘组进行了两次精彩的太空授课,这是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
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3位“太空教师”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还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
(以上材料选自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小语的海报。
A 类 | B 类 | C 类 |
布局精美,图文契合,有创意;表达清晰,逻辑严密,突出主题。 | 布局整齐,排版整齐,画面有内容; 语言通顺,简洁明了,有重点内容。 | 布局凌乱,排版凌乱,绘画与主题不 符;语句不通,内容与主题不符。 |
材料二:海报评价量表。
【材料一】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因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受损。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频繁 使用手机,即使没有需要,也会常常不由自主地看自己的手机:手机必须随身携带,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坐立不安、魂不守舍;一旦信号不满或者电量不足之时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感觉很失落,严重时还会产生焦虑、烦躁、抑郁、自我挫败感。
(选自《手机依赖症》,有删改)
【材料二】
(统计图来自《手机使用调查报告》)
【材料三】
问题: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对教育行 政部门、学校、学生及家长有哪些要求?
答复: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 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各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学校要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节选)
【材料四】
缘何放不下?
从社会氛围层面,我们的各行各业,从我们的购物到教育到交际行为,都严重地依赖手机,几乎到了离开手机不能运转的地步,比如您是否可以想象,在大中城市,如果某一天突然断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觉得不适?
消费社会的各种声光电广告也无所不用其极,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您:消费才是 您活着的正义。
为此有的人甚至把消费当作“信仰”,曾经有少年为了买名牌手机,卖了自己的单侧肾脏,之后不慎感染,生命垂危:有女孩子为了一个名牌包包,出卖了自己的贞操:有学生气愤父母不给买名牌手机,挥刀向亲人……
从教育的角度看,确实学校和家长都需要做更多。无可否认,一些先行的学校做得比较好,比如一些高中设立班级保管箱,学生进入校园即把手机收上来统一保管,但还是有一些学校,还没来得及采取更细化的措施。
在家庭领域,确实有许多家长做出表率,首先自己不过度使用手机,其次,尽量抽时间管理好家里的电子设备密码,对孩子的手机等使用行为有所监督。但是,也仍然有一些家长,警惕意识并未很好建立,或者自己本人就严重依赖手机,管教起孩子来,也因而比较无力。
(选自《手机依赖症:放下才能自在的相遇》,有删改)
材料一:
如果说,传统的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关注人的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那么美育更强调人的审美与人文素养,更重视人情感世界的丰沛和意义世界的建构。美育既可作为普及性的艺术人文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同时也可作为一种强调教育审美的理念与方法贯穿于全部育人活动之中。美育有别于传统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其载体和路径更为广泛,艺术人文经典作品的鉴赏、文化艺术活动的参与体验、自然景观与历史名胜的游览等,校园之中乃至天地之间但凡有美之处,无不具有美育的意义。只有贯穿于全部育人活动中的整体性美育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涵养高雅的审美趣味、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浩瀚的精神世界,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完整的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刊载于2023年7月18日,有删改)
材料二:
爱美是孩子的天性,美育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024名受访家长进行了调查:
(刊载于2022年6月30日,有删改)
材料三:
当前,社会呼唤高质量的儿童美育。首先要推动美育的均等化改革,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均等的美育资源。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其次,要推进美育普惠化。不断完善家、校、社协同的儿童美育体系,形成人人参与的美育机制。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艺术感觉,美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是应对未来生活的必备素养。应当树立优质的儿童美育是人人参与的美育观,将美育的重点从学科性的知识和技能获取,转变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当前,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依旧面临美育资源不均衡、师资不足的难题。办好让人民满意的美育,是美育工作者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每个孩子的未来,描绘具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美育图景。
(刊载于2023年6月1日,有删改)
材料四:
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有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润物无声中提升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素养。如今,越来越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有效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甲】____,故宫博物院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合作,根据馆藏文物《千里江山图卷》创作的舞剧《只此青绿》,就是从古至今的优秀之作。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乙】____。近年来,馆校合作项目精彩纷呈,以开放的姿态推动美育落实落地、让艺术的种子开花结果。2022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合作开办暑期研学营,以馆校共建“美育实践教学基地”为契机,打造系列博物馆美育课程。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丙】____。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文化节目《诗画中国》等,立足中华历史文脉,将学术成果转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拓展着大众对传统文化之美的认知。
(刊载于2023年7月16日,有改)
①重在培养兼收并蓄、融通古今的博大胸怀
②应坚持扎根中华文化沃土
③要秉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
【材料一】
电影修复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工作。早期的电影以胶片为载体,由于年代久远,保存条件有限,易出现褪色、霉变、划痕、污染、脱色、闪烁等损伤。电影修复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将胶片电影转移到数字载体上,并通过修复、降噪、补光、调色等技术,复原并优化原片的影音品质。这往往需要经过物理修复、数字修复、艺术修复等步骤,才能确保修复后的画面、声音等符合当年的创作意图。
电影修复首先要物理修复。物理修复是对胶片本身的修复,由专业修复胶片的师傅负责洗印、修补,规划,让胶片具备扫描的条件。然后是数字修复,一部 90分钟的影片,约有13万帧画面,一个熟练技术人员一天最多能精修200帧。修复一部电影,十几个人组成的修复团队至少需要三四个月。接着是艺术修复。这才是修复的灵魂。“修旧如旧,尊重原创”是艺术修复的基本原则。“修旧如旧”不是要把电影修复得和之前一样,而是要把胶片的色彩恢复到最好的状态。如专家所言。“电影修复跟故宫里修文物一样,不能做旧,更不能创新,而是一种精准还原。”电影修复必须得是“细节控”,需要深入了解修复的电影,每一处细节的处理都要细致严谨。
资料馆修复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曾在第 11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惊艳亮相,它是全球第一部黑白转彩色的故事片。确定影片每个画面的色彩,需要大量考证。修复团队不知道女主角的旗袍是什么颜色,就去翻老照片;不能确定楼房的色调。就去实地观察老楼。单是片中男主角李侠所穿军服的颜色,修复师们都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还跑到军事博物馆去看文物。
除了修复外,他们还能够按照主创制的意图“二次制作”。修复《那山那人那狗》时,面中有绿草地上的石板路,导演想要石板路里现出一种湿漉漉的感觉,但当年由于条件限制没有完成,他们就帮导演弥补了创作时留下的遗憾。
经典电影为时代存照,承载着历史的印记、文化的脉动、艺术的巧思,拥有超越时间的魅力。中国电影资料馆作为国家级电影胶片保存机构,有 3万多部影片、60多万本胶片库存。1905年中国电都诞生至今。每个重要时间段的电影都有其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已经成为国家的影像档案和民族记忆。
电影修复不仅意义重大,时间也很紧迫。据统计,自电影诞生至今,保存下来的拷贝极为总数的 10%左右。具体到我国,资料显示,从1905年到1949年。全国共生产超过3000部电影,但是拷贝保存下来的也仅有300部左右,现存的中国早期无声电影不超过10部。如果不能尽快完成数字化修复,就有可能导致电影永失性丢失。让破损、模糊的老电影回复原貌,给黑白片上色让其焕发光彩……电影修复让经典作品得以在数字时代获得重生,经典的力量得以穿越时空、生生不息。
(选编自光明网、人民网等,有删改)
【材料二】
在爱奇艺的“经典老片修复专区”中。用户可以随时观看 150修复影片。其中的90%都已经达到了4K清晰度。数据显示,该专区累计观影人次已超4400万。用户观看总时长较专区上线初期提升了52%。爱奇艺对观影用户进行了统计分析(见图),发现00后的观看时长在连年上涨。
(选编自凤凰网,有删改)
【材料三】
近日,由厦门大学音像文献中心修复的影片《香魂女》,在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连续展映多场,受到观众好评。
《香魂女》的导演谢飞充分肯定了影片的修复效果。他说:“首场放映中,座无虚席的观众中有 80%的观众为年轻人。他们对这部摄制于30年前的电影充满了热情与喜爱。这种将过去的经典影片修复后服务于社会、通到年轻一代观众眼前的做法。非常值得赞赏。”
据悉,本次精修的影片《香魂女》为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经典修复单元”唯一的内地作品代表。在本次修复和展映工作中。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师生以保护、修复的形式再现经典影视作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选编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弘毅同学:感觉修复一步老电影要耗时费力,还不如多拍两部新电影。
之恒同学:我不赞同。
班级开展“家国情怀话深圳”主题活动,同学们分组搜集到以下三组材料,请根据三组材料完成任务。
第一组
①大鹏所城,所在区域:深圳市大鹏新区;文物类别:古建筑;文物时代:明—清。
②大鹏所城,全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据今已600多年,是我国明清时期反抗外侮、捍卫主权的重要海防堡垒,被誉为鹏城之根,是深圳简称“鹏城”的由来。
③古旧的老城门上青苔斑驳、绿草漫生,被岁月足迹磨踏得发亮的青石路和历经风雨而益显端庄的城楼在蔚蓝的天空下颇有种抚不尽的历史厚重感。城中“三代五将”的赖氏家族更是被称为“宋朝杨家将、清代赖家帮”。鸦片战争之初,大鹏营参将赖恩爵在九龙海战中率领水兵迎战耀武扬威的英国海军,击沉英军两艘舰艇,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大鹏所城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这也是我国近代抗英的第一场胜仗。
④时间流逝,沧海桑田,大鹏所城再也不需要发挥防御外敌的作用,但她是一颗明珠,永远闪烁着历史的熠熠光辉。
(节选自“深圳文物局”官方网站)
第二组
⑤据来自深圳市春运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11日,深圳2023年春运已迎来抵达旅客97.15万人次,同比上升50.82%。其中节后累计超过700万人奔赴深圳。归根到底一句话,深圳“公交热”背后,折射的是经济旺、民生兴。人潮涌动的地铁,满载着步履不停的梦想,让我们真实触碰到深圳这座“梦都”活力四射的脉动。
……
⑥2023年3月3日,深圳市地铁全网(不含4号线,不含有轨电车)单日总客运量达802.01万人次,连续三周创历史新高。(见下图)
(节选自“深圳地铁”官方微博)
第三组
⑦2023年1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和深圳大学的“新技术可在海水里原位直接电解制氢”两项重要成果入选,凸显深圳原始创新能力实现大幅提升。
⑧近年来,依托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的源头创新优势,深圳在合成生物领域结出累累硕果,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合成生物学创新网络发展的核心节点。
⑨深圳合成院院长刘陈立表示,2023年深圳合成院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我国在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并跑乃至领跑优势,同时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聚集,支撑深圳打造合成生物产业高地。
⑩40多年来,深圳科技创新历经创新原始积累和需求形成、产业创新谋划与腾飞、实施自主创新发展、科技创新跨越提升走向全国引领、迈向前沿基础领域等发展阶段,创造了城市科技创新的奇迹,经历了从无到强的蝶变,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创新的新星。
(节选自微信公众号“i深圳”,有删改)
青少年情绪管理
材料一:
情绪管理是对个体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以下是两个有关情绪失控的典型案例:
七年级学生小军(化名)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不愉快,上课时同学向老师说了这事,小军急眼了,对老师大声喊,然后摔门而出,导致老师无法正常上课……
八年级学生小霞(化名)特别爱玩手机,妈妈暂时把手机没收了,结果她去妈妈房间砸碎了花瓶、杯子,还把门一脚踢坏……
针对青少年不擅长管理情绪的情况,中学教师卓秀芳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青少年要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待问题,冷静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这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主动进行自我批评,学会和同伴交流沟通。教育硕士李莉也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随情境的变化适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且能以合适的方式表现出被人所接受的情绪反应,那么,这样的表现更易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材料二:
谢瑞琦针对某地区456名13~20岁青少年的常见情绪类型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当前青少年情绪类型总体呈正常分布,大多处于平和、喜悦的积极情绪中,但焦虑、无聊、烦躁等负面情绪也较为普遍。女生的积极情绪类型明显多于男生。在积极情绪类型中,平和、喜悦的比率,女生分别占
61.85%和
52.63%,而男生则为
56.56%和
38.18%.此外,男生的焦虑、愤怒、空虚、无聊等奔放的负面情绪要多于女生;而女生的内敛的负面情绪,如悲伤、冷漠、孤独等要多于男生。
以下为青少年负面情绪产生原因的调查统计,原调查问卷为多项选择题。
材料三:
万文昌:学校要正视心理键康教育,尤其是学生情绪管理教育,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学生情绪管理教育作为重要课程内容。
社会工作硕士许青云: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可以提升其情绪智力和情绪表达能力;反之,父母的冷漠和沉默会抑制其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的发展。父母感情融洽的家庭,青少年更能够积极调控情绪。父母过分干预或者是任意放纵都会对青少年的情绪管理产生消极影响。
材料四:
个人情绪调整常用方法举例:
[材料一]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进一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目前,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三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摘选自2021年10月16日新华网)
[材料二]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一般情况下驻留3人,在航天员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它整体呈T字构型,基本结构包括1个核心舱、2个实验舱。核心舱用来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实验舱I和实验舱II分别连接于两侧。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主要对整个空间站的飞行姿态、动力性、载人环境进行控制。它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三部分,有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停泊口用于连接两个实验舱,一起与核心舱组装形成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口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它飞行器访问空间站。实验舱Ⅰ名为“问天”,主要任务是开展舱内和舱外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也是航天员的工作生活场所和应急避难场所。实验舱Ⅰ配备了航天员出舱活动专用气闸轮,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配置了小型机械臂,可进行舱外载荷自动安装操作。实验舱Ⅱ名为“梦天”,具备和实验舱Ⅰ类似的功能。实验舱Ⅱ还配置有货物专用气闸舱,在航天员和机械臂的辅助下,支持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了“三步走”战略。从发射载人飞船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如今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根据飞行任务规划,空间站工程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3个阶段实施。为完成空间站建造,共现划了12次飞行任务。在长五B首飞后。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也规划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接和货物补给。11次任务的完成,将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建成。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将面向前沿科学探索、人类生存和太空活动,支持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5月11日《揭秘中国空间站》)
[材料三]6个月,是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长的新纪录,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此时此刻,距离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已经过去整整十八年。
从神舟五号的“一人一天”, 到神舟十三号的“三人半年”,从太空首发到出舱行走,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太空还是那片太空,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和平利用太空的步伐从不止步。
放飞中国心,圆梦九天外。载人航天是一项涉及众多科技领域的宏大系统工程,这条漫长的飞天路正是无数航天人用智慧、心血、拼搏甚至生命铺就,他们勇开“顶风船”,敢啃“硬骨头”,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把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紧紧相连,把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紧相连,一次次托举起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与尊严。
星河灿烂,梦想无垠。梦想成就光荣,光荣又孕育着新的梦想。当“在轨驻留6个月”成为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当中国空间站迎来首位女航天员,当王亚平再次带着孩子们的眼睛去开启新的太空之旅,中国航天人的梦想也将飞得更高更远,中国人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也将贡献更多力量与智慧。
(摘编自新华网2021年10月16日《新华网评: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
【材料一】
情绪与疾病
人体有一些器官特别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
首先是消化系统。胃肠道被认为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在所有的身心疾病中,胃肠疾病是排名第一位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遇到紧张焦虑的状况就会胃疼或腹泻,压力大的时候觉得肚子胀吃不下饭,其实就是受到了情绪的影响。
其次是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人在心情郁闷不愉快的时候会觉得头痛,有些人情绪一激动会发生心绞痛、脑溢血。
还有就是皮肤。有些人紧张时头皮发痒、烦躁时头皮屑增加、睡不好、狂掉头发,还有反复无常的荨麻疹、湿疹、斑秃等,都可能是长期不良情绪带来的后果。
大量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常压抑自己、忍气吞声、情绪低落的人得癌症的几率是一般人的三倍。
【材料二】
软糖试验
196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他们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软糖只能吃1颗;如果20分钟后再吃,将奖励1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软糖吃掉。有些孩子则能耐心等待,暂时不吃软糖。他们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结果,这些孩子终于吃到两颗软糖。
实验之后,研究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1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则表现得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产生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换句话说,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
【材料三】
情绪管理的方法
数颜色法。当你不满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感到怒不可遏,想要大发脾气时,如有可能的话,暂停手中的工作,找个没人的地方,环顾四周的景物及有颜色的事物,然后在心中自言自语:那是一面白色的墙壁;那是一张浅黄色的桌子;那是一把深色的椅子……大约数三十秒。如果你不能立即离开令你生气的现场,也可以就地进行以上练习。经过这一短暂的缓冲,你就能以理智的态度去对待。此种方法特别适合于暴躁型的人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日记法。情绪日记记的是每天自我情绪的情况,即每天发生了什么事,我有什么感觉,甚至一些微小的感觉也要记录在案。有些人当时没有发脾气,克制住了自己,但愤怒的情绪仍然存在,日积月累,到最后实在压抑不住了,一旦发泄出来,就如同火山爆发,十分可怕,不但自己会受伤,对方更难以承受,这就是迟钝型人的情绪特点。这种方法是迟钝型人控制自己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暗示调节法。自我暗示是改变自己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基本做法是自己给自己输送积极信号,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情绪。具体的暗示方法有多种。比如,早上起床时,就开始给自己暗示:今天我心情很好!今天我很高兴!今天我办事一定顺利!今天我一定有好运气!类似这样的话,要不断地给自己暗示,使自己的潜意识接受这些信号。这将对你一天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使你能够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地去从事各项工作。
运动舒解法。当人们在沮丧或愤怒时,生理上会产生一些异常现象,这些都可以通过运动方式,如跑步、打球、打拳等方式,使生理恢复原状。生理得到恢复,情绪也就自然正常。
音乐缓解法。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因此也是缓解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部分人而言,当心情不佳时,听上一曲自己最喜欢的音乐,沮丧的情绪就会烟消云散。因此,建议喜欢音乐的朋友,不妨准备几盒自己最喜欢的录音带,放在身边,心情不好时就放上几曲,以此来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注意力调控法。人的注意力,好比一台摄像机的镜头,对准好的一面令人欢欣,对准坏的一面令人沮丧。要想控制注意力,最好的方法便是借助于提问题,你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脑子便会寻找有关的答案,如果你提出的问题是:这个人为什么这么讨厌?这时你的注意力便会寻找讨厌的理由,也不管这个人是不是真的讨厌。相反,若是问道:这个人怎么这么好?这时你的注意力就会寻找好的理由。所以,改变我们情绪最有效且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是改变我们的注意力。
材料一:
山西省是地方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山西省的地方戏曲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是山西地方戏曲的四大支柱,合称为“四大梆子”。“四大梆子”系同根异枝,一脉相承,为梆子腔的正宗,它们代表了地方戏曲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反映出流传区域的民风民俗。
(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蒲剧又称蒲州梆子。蒲剧的音乐包括唱腔、曲牌和锣鼓三部分,剧目有本戏、折戏等500多个,大多以唱、做、念、打取胜。在群众中,影响最大的剧目为《窦娥冤》,这台戏集蒲剧演员的精华,艺术精湛,称誉一时。蒲剧在表演特技上主要有翎子功、椅子功、扇子功等。
晋剧是山西地方戏曲的主要剧种之一,是在晋中秧歌的基础上,吸收蒲剧、昆曲、河北梆子等剧种的音乐成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逐步发展并盛行起来的剧种。它的唱腔既有梆子腔的激越粗犷,而又圆润工细。它的每个行当各有不同的唱法,唱腔变化多端、丰富多彩。晋剧的许多技巧表演,如翎子功,鞭子功,梢子功也是出名的。
北路梆子,流行于晋北、内蒙古等地区。北路梆子的唱腔、曲调和念白均同蒲剧相近,但音调更为高亢,富有塞外山野风格。北路梆子擅长大段的演唱,每句基本遵循“弱起强落”的规律,但由于按字行腔和依情演唱,听来也是变化多姿,绝不单调的。
上党梆子由于其产生并主要流传于秦汉时期的上党地区而得名。虽名为梆子,但实为昆(昆曲)、梆(梆子)、罗(罗罗腔)、卷(卷戏)、簧(皮黄)五种声腔同台演出的剧种。在其形成过程中曾受到蒲剧的影响,但实际与以上三大梆子迥然不同。
(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三:
2月5日(元宵节)起将在山西大剧院连唱五场的盛世梨园——2023新春三晋戏曲演唱会可以说是名角荟萃、星光闪耀,让广大戏迷朋友们充分感受到了节日的幸福和文艺的温暖。
山西是文化大省,戏曲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戏曲摇篮”。目前以“晋剧、蒲剧、上党梆子、北路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为首的38个戏曲剧种仍然活跃在三晋大地,数量为全国之最。
本次演唱会精心策划,特邀山西省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部分山西省“杏花奖”戏曲表演奖获得者和优秀中青年演员共同组成强大演出阵容,演绎人民群众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传统经典唱段和新创剧目优秀选段。5天5场的戏曲盛宴,展示了近年来山西省戏曲事业守正创新、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同时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丰富新春佳节期间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鼓舞三晋儿女自信自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选自《山西日报》2023年1月24日,有删改)
班级召开“走进三晋欣赏戏曲”的主题班会,以上是同学们收集到的材料。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补充完整下面的内容;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不少于100字。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请允许我代表本次“世界戏剧日”活动的组委会,向各国中学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相信,在此次活动中,美丽的三晋大地和深厚的戏曲文化定会让你领略中华文明的真正魅力。我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收获满满!
谢谢大家!
故宫: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网红”之路
【材料一】
2014年,故宫淘宝微信公众号刊登了《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一文。此文迅速成为该公众号第一篇“10万+”爆文,雍正皇帝也借此成为当时的热门“网红”。2015年8月,正值故宫博物院院庆90周年,故宫相继推出的“朝珠耳机”、“奉旨旅行”腰牌卡等一系列文创产品走红。故宫将枯燥的历史文化融入现代潮流文化,让文化有了情绪、态度,故宫真正“打”开了宫门。
2016年以来,故宫还不断借助现代多样化的传播技术手段打造自己。爆款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大热,传统的“工匠精神”深深打动了观众,文物修复师成为受年轻人青睐的职业。随后《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节目的播出,让这座有着将近600年历史的庄重高冷的故宫,越来越接地气,成为了超级网红。与此同时,故宫先后与阿里、腾讯、凤凰网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天猫开设官方旗舰店,和腾讯游戏推出基于故宫文化的大型游戏,还和凤凰网合作,利用AR、MR、3D等手段传播故宫文化。通过一系列的战略合作,故宫有望成为真正的“世界级的超级IP”。
【材料二】
近年来,故宫开放面积不断变大,展览数量也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精。“清明上河图”特展、“千里江山图”特展引来的“故宫跑”,到去年故宫首次开放夜场时“上元灯会”的一票难求,再到今年备受欢迎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600年双展,让故宫频频刷屏。一座古老的皇家建筑群越来越“火”,真真切切地“活”起来了。
更令人惊喜的是,随着“数字故宫”的建设,网民可以通过5G+4K超高清、互动体验、场景沉浸等创新形式,足不出户地看到故宫白雪红墙的琉璃世界,还可以身临其境地逛故宫、看展览、赏文物、学历史。2020年,受疫情影响,故宫虽然短暂地关上了门,但打开了“云游故宫”的窗。4月5日,故宫首次开启“云直播”。直播吸引了超过2.4亿人次关注,是2019年全年参观人数的12倍之多!
【材料三】
近几年来,博物馆成为了“网红”,博物馆“文创”产品也跟着火了起来。而“文创”最火的博物馆要数故宫了。
那么,故宫“文创”产品为什么能这么“火”呢?
大数据助力“文创”产品开发。故宫在“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25-34岁的用户群已经成为了消费主力,这部分年轻消费者喜欢更丰富的产品种类,如书签、胶带、冰箱贴等小巧实用的“文创”产品。后来,故宫针对消费者需求进行新品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单款书签月销量就能达到2000笔以上。
但博物馆“文创”不能只是卖萌,而是要更深入地挖掘文化内涵。让文物藏品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发挥其文化价值,这是故宫追求的目标。很多观众参观故宫时就对宫门的印象很深,故宫就把宫门做成了宫门旅行包,让人们把对宫门的印象带回家;雍正的十二美人很有名,故宫就做了美人伞,春夏秋冬都可以打。
(选自中国网、人民网,有删改)
人生何处不相逢:雕塑的设计好有爱哦,简直萌化我了,突然想去博物馆了,呵呵。
阿七:故宫,你竟然拿帝王和文物来卖萌,对你太失望了!
我的看法:
太空183天!专访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节选)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年2月17日,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返回地球75天后,首次与公众正式见面,《面对面》记者独家专访三位航天员。
01刘洋太空中的三次哭泣
记者:你感觉(第一次出舱演练)跟在水底下训练有什么不一样?
刘洋:第一次就是因为刚刚到这种环境,整个规律全是乱的,没有摸索到这种爬行的特点,所以就会觉得特别特别累,特别特别费劲,我完全稳定不住自己的身体,你想让它稳定的时候它向上飘,你想让它横的时候它竖着走,你想让它前进的时候它往后退,就属于这样的状态,你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弄。而且随便一个很小的动作,你可能就手忙脚乱的,所以当时心里很着急,打击也很大。
第一次演练之后的几天里,刘洋脑子里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出舱的动作,她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每一个动作。压力之下,刘洋偷偷哭过三次。
刘洋:因为不想让别人看到,也不想让别人担心,地面的工作人员其实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我们。如果你在天上情绪不好,他们也特别着急,所以我一般都是躲起来悄悄哭。我有一次在气闸舱里面悄悄哭的时候,因为气闸舱里有两个摄像头,我每次都会躲在衣服后面或者背着摄像头,实在忍不住的话自己悄悄地抹几下眼泪。
刘洋没想到的是,这一幕,被400公里外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捕捉到了。
记者:她说什么?
刘洋:她第一句话就问我,她说你刚才哭了是吗?我说没有,我说你看到我哭了吗?她说你在气闸舱里面哭了。然后我就笑了,我说是。我说其实好多次我都想给你打电话,想给咱们的中心打电话,我就想能不能把这个工作量给调整一下,我不去操作这么多的东西,就是我辅助,我作为一个辅助者去干这些活。
记者:你等于是跟黄伟芬托底了?
刘洋:他们肯定知道,我心里也是有着巨大的压力,我就把心里话跟她说了。她说没问题,她说你要相信自己,她说我们都相信你,你在下面训练得那么好,再说你们也是两个人协同配合,她说你要相信自己一定没问题的。
记者:她的这番话对你的作用是什么?
刘洋:这么多人相信我,我也会因为他们的信任,而不自觉地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心。
任务原计划安排两次出舱演练,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刘洋主动要求加练一次。
02刘洋惊心动魄的太空30米
2022年9月1日,刘洋首次在舱外亮相。顺利完成问天实验舱扩展泵组安装、问天舱全景相机抬升等任务后,已是9月2日凌晨,此时他们要验证的是问天舱舱外自主应急返回,模拟在离出舱口的最远端进行工作的时候遇到应急情况,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当时设置的应急路径单程30米,需要沿舱壁上的扶手爬行往返。
记者:30米,在地上几步路的。
刘洋:很轻松。
记者:但是如果在天上你是要靠爬?
刘洋:对,完全靠双手,我们在最远路径爬行的时候,正好是阴影区,我爬到路径中间的时候,我忍不住往下看了一眼,我感觉四周特别黑,我就想看一看周边到底是什么?脚下到底是什么?我就不经意地低头一看,黑,深不见底的黑,我觉得万丈深渊都不足以形容,你看不到任何的东西和参照物,那种巨大的心理打击就像一下子把你的心给抓紧了那种感觉一样,然后就赶快把眼神收回来,两个手抓那个扶手抓得就更紧了。
记者:你第一次看怕不怕?
【A】刘洋:怕,有点怕。我真怕自己一松手飘走了,我继续向前爬,爬到下一个扶手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住又低头看了一眼,就这一眼我就看到了一弯新月。
记者:在哪?
刘洋:静静地在我的脚下,静静地悬在我的脚下,你就感觉心一下子就温暖了起来,就明亮了起来。历时约6小时,神舟十四号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记者:那你完成了这些,你回去那什么叫如释重负?
【B】刘洋:如释重负,那一刻体现得真的是淋漓尽致!当我爬在出舱口的时候,我们两个,我和陈冬我们两个人,都在出舱口照了一张合影,用舱外的相机。当时他们说那个画面特别好,我们俩中间正好是日出,一轮红日喷薄而出,这时候你往下面看,美丽的蔚蓝色的地球,真的是万里江山就在我的眼前,我那个时候才有心情才有时间,目不转睛地贪婪地去看一看我们出舱的这个美景,真的心里乐开了花。
经过约5小时的出舱活动,陈冬、蔡旭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全过程顺利圆满,进一步检验了航天员与小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验证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功能性能。经过两次出舱活动,3人再看地球时,都有了不一样的视角。
记者:你从空间站的视角看地球的时候,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C】刘洋:我特别特别喜欢看夜晚城市的灯光,万家灯火,灿若繁星,我觉得每一个闪亮的灯光后面都有一个温暖的家,都有一个温暖的故事,心里面一下暖洋洋的。
记者:你是想家了吧?
刘洋:是的,想念,想家。我有的时候特别想孩子的时候,我就不停地写日记,每次望向地球的时候,我都会在想,他们现在在干什么?是不是也在想妈妈?我知道在那某一盏温暖明亮的灯光背后,他们俩就在里面,正在欢快打打闹闹做游戏,正在跟爸爸说,说:“你看,快抬头看,那颗最亮的星就是妈妈,刚刚飞过去。
03日历上的五角星
神舟十四号乘组交给神舟十五号乘组的,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圆满收官,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了长期有人驻留模式。从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被批准实施,到中国人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至今已走过30年。
记者:那一天你们会在心里,或者三个人在一起,说一说这件事?
陈冬:我们带有小日历,我们就会在日历9月21日这天画个小五角星,着重标红,这是我们载人航天发展30周年。那一天我们也跟地面的,我记得是戚发轫院士,也跟他通话,他向我们表示祝贺,他说很羡慕我们嫉妒我们,说你们有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大的家让你们去住。我们对他们表示敬意,是你们的努力你们的付出,让我们有这样的家可以住。但是我想着这个纪念日只是一个很小的节点,随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40年、50年会越走越好,而且中国的空间站会越建越好,越建越漂亮。
“航天员刘洋”人物报道提纲
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自《人民日报》) | ②太空183天!专访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选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
【提纲一:人物生活时代背景】 | |
在民族衰微的20世纪30-40年代,闻一多以学者身份为民族开一剂药方;又以革命家身份争取民族独立。 | (1)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建成了自己的“太空家园”之际, |
【提纲二:选材角度】 | |
从“学者”和“革命家”两个角度选择细节 | (2)从和两个角度选择细节 |
【提纲三:筛选原声回放】 | |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 【A】【B】【C】 (筛选刘洋【A】【B】【C】三段回答作为原声回放) |
意见一:不妥,因为航天员哭泣的形象太不符合我们心中的“航天英雄”形象。
意见二:妥当,这样真实的形象,真是读者需要了解的刘洋。
【我的决定】
把人物写活,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多让人物“说话”。通过“原声回放”,读者可以零距离地认识和了解人物,对这个人物做出自己的判断。——《典型人物报道的“招数”》
【推荐语】
【导演意图】
材料一:
①6月以来,南方部分省份进入流感高发期,流感病例数创近年同期新高。引发这次流感的主要为A(H3N2)亚型流感病毒,其属于甲型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病毒,具有传染力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甲流病毒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其感染者症状通常比较重。除了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流鼻涕、咽喉痛、咳嗽)外,其感染者还会出现超过39摄氏度的高烧,同时伴有寒颤、头痛与肌肉痛等不适。
②此外,流感病毒家族并非只有甲流病毒,还有乙型流感(以下简称乙流)病毒和丙型流感(以下简称丙流)病毒两种,只是后两者的“名气”不如前者大。
③其实,甲、乙流病毒在形态、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均比较相似,但统计结果显示,甲流发生的几率是乙流的3倍。甲流之所以能引起大规模传播,主要与其十分“善变”有关。流感病毒是RNA(核糖核酸)病毒,根据病毒颗粒表面的血凝素抗原(HA)和神经氨酸酶抗原(NA)的不同组合,甲流病毒可进一步分为各种亚型,理论上多达198种。更重要的是,甲流病毒在复制过程中缺乏RNA校正酶的参与,故易出错,且分节段基因组的特征使不同亚型的甲流病毒在同时感染一个宿主时,易发生基因重配。
④甲流病毒在复制过程中,HA基因和NA基因发生点突变后导致抗原漂移,可再次感染先前已获得免疫的宿主,导致流感反复流行,这也是我们每年都要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甲流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发生变异的频率较高,导致病毒基因组发生重配乃至产生全新病毒的概率也较高,但科学家尚难准确预测出全新甲流病毒出现的准确时间。
⑤相比之下,乙流病毒的变异速度就比较慢,其变异速度只有甲流病毒的10%至20%,且很少发生较大的变异。很多患过乙流的人就会产生抗体免疫,因此乙流病毒通常只会出现局部、小范围传播,很少造成较大范围的传播。
(选自2022年7月13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甲流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甲流 | 普通感冒 | |
致病病原 | 甲流感病毒 | 鼻病毒等多种病原体 |
发烧程度 | 发烧明显常常是高热 | 低中度发烧 |
咳嗽症状 | 较为常见,有时比较严重 | 偶尔咳嗽 |
上呼吸道症状 | 上呼吸道症状较轻 | 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 |
全身症状 | 伴有全身症状包括肌肉疼痛、头疼、乏力等 | 不明显 |
并发症 | 可合井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 | 少见 |
病程 | 大多发病3-5天后发热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症状消失、体力回复需要更长时间,轻型一般一周左右自愈。 | 持续1-3天,大多数3-5天可自愈 |
材料三:
①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甲流是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个人防护上来说,预防甲流,要戴口罩、勤洗手,多开窗通风,保持社交距离,注意咳嗽礼仪。当出现甲流病例较多的情况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会。如果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接触了流感病毒,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
②“如果已经感染甲流,不用太过担心,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人绝大多数一周内可以康复。”李侗曾说,由于甲流具有传染性,感染期间应做好个人隔离,避免传染给更多人,一定不要带病上学、上班。同时,注意多休息,多饮水,也可以使用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如解热镇痛、止咳化痰药物缓解症状。他表示,如果65岁以上的老人、5岁以下的儿童、孕妇等感染甲流,应该及时就医,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如果正常人出现剧烈的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喘憋,也要及时就医。
(选自2023年3月2日《北京晚报》)
【材料一】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中新旧风险交替,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添加剂等传统的食品安全风险仍然是主要的风险类型;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及新的消费方式带来了新型食品安全风险。
2017年我国食品抽检总体不合格率为2.4%.其中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占不合格样品的23.9%.特别是粉条粉丝、面制品中铝超标问题尤其突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中小食品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为了延长食品保存期,强化感官特性,不顾法律法规要求,超限量、超范围地滥用食品添加剂。
此外,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类风险备受关注。2016年农业部调研发现,我国部分省份存在转基因作物非法种植现象。转基因产品的规范化管理与民众的知情权的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材料二】
在工业和医学领域,甲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机物,但在食品行业,它是非法添加物。因此,不允许将甲醛添加到食物中,只要添加就是违法。
尽管有人认为甲醛在食物中的防腐效果并不好,在面条中添加甲醛没有意义,但是面条等食品中检测出甲醛的案例并不少。比如,2016年陕西榆林一家面店的老板为了延长面条的保质期,从网上购买甲醛,生产面条时添加其中。警方及时将面店老板抓获,他供认不讳,最后被判刑一年并作罚款处理。
除了直接添加甲醛,食物中的外来甲醛还可能来自甲醛次硫酸氢钠。甲醛次硫酸氢钠是一种化工原料,俗称“吊白块”,国家已明令禁止将其作为添加剂加入食品,但是由于它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和外观,一些不法商贩在食物生产过程中将其掺入,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摘编自《科学画报》2019年第3期)
【材料三】
食品安全已经越来越成为不同类型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消费者担心哪些方面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机构进行了一项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
【材料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家长们往往会咨询孩子的身高是否可以更优质。其实,孩子的身高处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即可,不必盲目追求高个子。
7~16岁男孩身高标准参考值 | ||||
年龄 | 身高(厘米) | |||
矮小 | 偏矮 | 标准 | 超高 | |
11岁 | 132.1 | 138.7 | 145.3 | 152.1 |
12岁 | 137.2 | 144.6 | 151.9 | 159.4 |
13岁 | 144.0 | 151.8 | 159.5 | 167.3 |
14岁 | 151.5 | 158.7 | 165.9 | 173.1 |
15岁 | 156.7 | 163.3 | 169.8 | 176.3 |
16岁 | 159.1 | 165.4 | 171.6 | 177.8 |
影响个子高矮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包含遗传因素、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因素等。常见的营养不良、缺钙等都会导致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引发的矮小症状,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改善。运动长高法:许多运动项目都能增高,其中篮球、跳绳、跳远等运动效果显著。篮球运动中有很多跑跳的动作,有助于伸展四肢,促进骨骼生长。跳绳能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跳远能促进下肢骨骼的生长。
饮食长高法:许多食物都含有身体长高所需的钙以及蛋白质。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能帮助蛋白质合成。牛奶中富含制造骨骼的营养物质——钙,而且牛奶中的钙更容易被吸收,每天喝3杯牛奶就可以满足成长期的钙质需求。
睡眠增高法:人体分泌生长激素最多的时候就是每天晚上睡觉时,因此,每天应保证至少8小时的睡眠时间。
除此以外,孩子们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可以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它能更好地促进钙的吸收。
有研究发现,心理因素也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比如学习压力过大、产生心理问题等,会使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减少,就可能出现生长暂停现象。但此症状具可逆性,一旦孩子解除心结,发育就会继续。
【材料二】
【猪骨菠菜汤】新鲜猪脊骨350克,菠菜200克。将猪骨放入清水中熬1个小时后,再加菠菜、葱、姜、蒜等煮熟即可。猪脊骨中含有镁、铁、钙、磷等多种元素,菠菜中含有相应的酶,因此对补充镁、铁、钙、磷等元素效果较好。
【红豆薏米粥】大米10克,红豆20克,薏米20克。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煮沸后小火慢熬至大米开花即可。红豆薏米粥能够祛除体内的湿气,非常适合体内湿气较重的人食用。
【鳙鱼芹菜粥】鳙鱼肉100克,芹菜50克,胡萝卜25克,大米100克,葱花、盐少许。在大米、胡萝卜、芹菜等材料快煮熟时,放入鱼肉,搅匀,直到煮熟为止,最后放入少许葱花、盐搅匀即可。鳙鱼芹菜粥可为儿童补充大脑能量,有益于儿童生长发育。
【酱烧三文鱼】三文鱼400克,生抽、耗油、蜂蜜各1勺,清水2勺,大蒜2瓣拍碎。三文鱼轮切后,将所有辅料调匀淋入三文鱼中腌制,用橄榄油煎熟三文鱼后起锅,淋入酱汁即可。三文鱼的维生素D含量非常高。
【红枣燕麦粥】即食燕麦50g,红枣、枸杞少许,加入适量水煮沸即可。燕麦富含膳食纤维,利于提高新陈代谢,促进肠胃消化。
(选自《营养食谱》)
【材料三】
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
武汉协和医院儿童内分泌科的林鸣医生告诉记者,实际上,真正需要通过打“增高针”来进行增高治疗的情况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孩子只需要接受常规的饮食、运动、睡眠指导,并不需要打“增高针”。
不久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黄轲接诊了一位病急乱投医的妈妈王女士。王女士担心儿子身高偏矮,走访各处“身高促进门诊”,一年下来花了48万元,结果儿子只长高了1厘米。
很多家长担忧孩子的身高“输在起跑线上”,抱着“打打也无妨”的心态让孩子注射生长激素。可在没有确诊孩子是否缺乏生长激素的情况下,注射生长激素,只会扰乱内分泌系统,适得其反。
医学上对矮小症有着严格的诊断标准,大约只有5%的孩子较同龄人个子明显偏矮,但病因不同,“增高针”也并不适用于所有出现身材矮小状况的孩子。打“增高针”能否有效改善身高仍是未知的。
(选自新华社2021年8月4日,有删改)
手机依赖症
【材料一】事件回放
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此症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
(摘自互联网)
【材料二】调查统计
某调查机构对我国某市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调查统计表
每天使用手 机时间 | 比例 | 依赖手机的原因 | 比例 |
1小时以下 | 19.23% | 通信需要 | 21.15% |
1到2小时 | 21.15% | 放松需要 | 42.31% |
3到5小时 | 44.23% | 上网查资料 | 19.23% |
5小时以上 | 15.38% | 生活无聊空虚 | 17.31% |
(摘自互联网)
【材料三】网友声音
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信;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按着手机屏幕。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木棉: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淘宝、游戏……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向日葵: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看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
野百合: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北方的狼:回家后,我一般都在网上,时尚、QQ、论坛、游戏……整天都与电脑面对面,工作是如此,娱乐更是如此。电脑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不再迷恋外面的世界,也无心与朋友聚会了。不能想象,没有电脑的日子将会怎样度过。
(摘自互联网)
【材料四】专家观点
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钟在手机上,远超全球平均值的117分钟。中国人每天摸手机150次,除睡觉的8—9个小时,平均每小时摸手机10次。这太可怕了。
——王忠武
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
——郁加凡
“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
——鲁春晓
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
——毕爱红
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
——孔屏
(摘自互联网)
【材料一】
近几年来,红色旅游景点成为不少家庭出行的选择:带孩子走进革命纪念馆,了解红色历史:与家人一起参观先辈故居,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和价值追求;借助数字虚拟场景技术,体验革命先辈突破重重关卡与大部队会合的场面……福建省是革命老区和红色文化资源大省,这片火热的土地上发生过古田会议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有数不胜数的红色故事。红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
【材料二】
福建省红色旅游资源示意图(部分)
【材料三】
小记者:阿姨好!请问您为什么选择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李华妈妈:我们上网做旅游攻略,看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微博上发布“重博文物会说话”话题,点击量一个月内超过2亿。微博上还介绍了“上甘岭战役树桩”“三枚银元”等革命文物,很有意思。我们想去现场看看,想让孩子近距离接触实物,了解战争年代的艰难,希望孩子能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小记者:李华,这趟旅游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特别的收获?
李华:很受教育。我收集了好多文创产品,笔呀,公交卡套呀。我还认识了一位少年讲解员,他年龄跟我差不多,讲故事特别生动。
小记者:叔叔您好!您对我们福建省红色旅游资源印象如何?
李华爸爸:我们省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啊。比如,古田会议会址、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红军207团旧址等。我对我们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充满期待。
(链接材料: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文本一】自动驾驶塑造未来
①1939年,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概念车——Futuramao。此后,科技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初步探索和基础研究。作为人工智能最具商业价值的领域之一 , 自动驾驶产业广受热捧,发展迅速。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预测,到2040年全球75%的新款汽车都将会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在推动人类交通革命的同时,也必将塑造城市的未来。
②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抢占人工智能的竞争高地。2016年,日本发布《自动驾驶普及路线图》,允许自动驾驶汽车2020年在高速公路上通行。2017年,德国通过了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法案,并于同年提出了自动驾驶指导原则。我国在2017年发布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当前,我国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7年12月,深圳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了无人驾驶公交的试运行测试,此后,上海、北京、重庆相继为自动驾驶测试车辆颁发了测试牌照。根据麦肯锡的研究,中国未来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
③然而,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我国正在积极制定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美国曾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5个等级。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按照智能化程度将自动驾驶汽车划分为“完全人类驾驶、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6个标准等级。据比标准,当前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几乎都在4级标准以下,且处于基本测试阶段。2017年,加利福尼亚常规公路测试公里数最高的自动驾驶汽车厂商,测试里程总数不超过40万公里,技术人员无干预的行驶里程也低于6000公里。此外,路测也仅限于乘用车场景,并没有实现多个行业都已经出现的应用场景的全覆盖,距离真正意义上“完全自动驾驶”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④作为交通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革命,自动驾驶将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一是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问题。2018年3月,接连发生的两起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敲响了自动驾驶的安全警钟。同时,自动驾驶汽车通过网络与外界实现大规模数据交互,一旦受到网络黑客攻击很可能失去车辆控制权。二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主体问题。可以预见,与传统的以司机为中心的责任认定相比,自动驾驶所引发的事故责任主体将会发生改变。随着汽车的控制权被逐渐交给计算机系统,汽车制造商相关产品供应商或者是乘用人,都有可能成为责任主体。三是自动驾驶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例如,在将要发生事故时,是拯救车上的乘客还是挽救路人?一旦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必然面临上述这类伦理性难题,这些技术伦理价值导向一经确立,将成为自动化规则被大规模植入到自动驾驶程序,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文本二】被无人驾驶塑造的未来社会
①无人驾驶不再只是科幻电影中遥不可及的设想。李开复在“WISE2016独角兽大会”上说:“人工智能市场前景最大的一个领域应该是无人驾驶。”迄今,全球10多家汽车巨头和互联网公司纷纷涌入无人驾驶领域。据有关人士预测,2030年无人驾驶汽车的销量可达9540万辆,这意味着10多年后,75%的汽车都是无人驾驶汽车。
②安全性是公众能否接受无人驾驶汽车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所有无人驾驶汽车研发团队需要攻克的难点。百度公司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说:“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能将达到人类驾驶员的100倍。”驾驶员从反应到制动需要1.2秒,制动距离40米,安全视距50米。计算机从反应到制动只需0.2秒,制动距离6.7米,视距超过200米,还没有疲劳驾驶、酒后驾车等问题。数据显示,93%的交通事故是由人为疏忽造成的,无人驾驶可减少人为失误,使因疏忽造成的事故率降低至1%。
③王劲认为:“无人驾驶汽车最先进的是它的学习能力。今天是人在教车怎么开,每一次纠偏都会上传到云端,无人驾驶汽车的大脑会进入深度学习阶段,获得的能力将会被下载到每一辆车上。”一辆车进步,所有车都进步,久而久之,大数据会让无人驾驶汽车变得越来越聪明。
④无人驾驶汽车将在未来颠覆人们的出行方式,车子没有方向盘,刹车和油门踏板也用不上,在出发时,只需按下启动按钮,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材料一】
榫卯(sǔnmǎo)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工艺创造,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榫卯有着悠久的历史。研究发现,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榫卯了。
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首先,榫卯结构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的巧妙组合,可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扭动,而铁钉连接的家具就做不到;其次,金属容易锈蚀或氧化,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明式家具虽已距今百年但木质仍坚硬如初,如果用铁钉组合这样的家具,很可能木质完好,但连接金属的锈蚀、老化等因素,也会使家具散架。
许多红木家具是拆装运输的,到了目的地再组合安装起来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铁钉连接家具,虽说可以做成部分的分体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较多的家具,就做不到了。
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纯正红木家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总会出现问题的,比如某一根枨子折断了需要更换等。用铁钉连接的家具,做这处拆卸更换就不像榫卯结构家具来得容易。
红木木质坚硬,而铁钉是靠挤和钻劲硬楔进去的,此过程极易造成木材 ① (断裂/劈裂),这一点木工师傅都非常清楚。俗话说“榫卯万年牢”,不用一颗铁钉,而使用做工精致的榫卯来连接红木家具,通过这种巧妙的技术将各个木构件扣合严密,使家具百年依旧坚固美丽,大大提升了红木家具的内在品质。
榫卯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被称作中式家具的灵魂,木构件上凸出的榫头与凹进去的卯眼,简单地咬合,便将木构件结合在一起,由于连接构件的形态不同,由此衍生出千变万化的组合方式,使中式家具达到功能与美感的完美统一,具有浓浓的艺术气息。这也是传统工艺制作的红木家具具有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二】
紫禁城古建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为使紫禁城古建筑的木构件“延年益寿”,我国古代聪明的工匠利用古建砖料巧妙地制作了一种“空气循环器”——砖雕,使木构件始终处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砖雕,是指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传统砖雕精致细腻,气韵生动,极富书卷气。
清代,北京紫禁城宫廷内墙面夹柱的通气孔都使用砖雕,镂雕花鸟图案,牢固而美观,且利于空气流通。慈禧太后陵寝隆恩殿及其东西配殿的墙面也用砖雕贴砌而成,有的贴金,辉煌耀目。
砖雕在民居中也被大量运用。经济富裕后的商人竞相显贵夸富,兴起讲究建房规模和雕刻装饰的风气,使得原来只用在宫廷、庙宇等建筑之上的砖雕进入民居。这些砖雕装饰大都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传达吉祥寓意,表达人们 ② 。
可以说,砖雕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由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艺术手法与深厚的文化内涵熔铸而成的砖雕,清新质朴而又巧夺天工。砖雕对整座建筑起着点题作用,不仅突显着户主的身份和意趣爱好,也留下了时代的文化烙印。
材料一:
“中国复眼”“中国天眼”大不同
“中国复眼”,学名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与大名鼎鼎的“中国天眼”相比,它在构型和功能上有两大独特之处。
中国工程院院士龙腾说,在构型上,射电天文望远镜“中国天眼”是一个500米口径的大天线,而“中国复眼”是由多个小天线构成的一个大天线,就像是昆虫的复眼一样。
在功能上,“中国天眼”是射电天文望远镜,主要接收星体发射出来的信号,它本身并不发射电磁波,而“中国复眼”能自己发射电磁波,探测小行星,并接收自己发射电磁波的回波。“像近地小行星或者类地行星必须通过主动探测照射的方式,获取经过目标反射得到的信息。”向寅说,“就好比我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通过手电筒打出一束波束,来照亮目标,使它被我们观测到。”
盯住小行星,保卫地球家园
近几年,随着热门科幻文学及艺术作品深入人心,“地球防御”等字眼越发为人们所熟知。其实,早在10多年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就着手论证和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探测预警。盯住小行星,是“中国复眼”项目的主要任务。
龙腾说,之所以这么关注小行星,是因为很多“地球之谜”都与小行星有关,而且,小行星运行态势关乎全人类的安全,仅在太阳系,就有超过2.5万颗小行星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恐龙灭绝、通古斯大爆炸等事件都被认为与小行星撞击有关。
“防御小行星,除了预警,还可以通过主动处置干涉的方式,使小行星偏离它的预定轨道,从而和地球的轨道错开。”向寅介绍,主动处置意味着人类对小行星的轨道,要有精确的测量;对撞击之后的小行星的轨道变化、甚至是撞击的残片的分布方式,要有精确观测能力。
(《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小行星的踪迹有何秘密?来问问“中国复眼”》,有删改 《半月谈》2023-02-22)
材料二:
以昆虫的眼睛为灵感
在大自然界,昆虫的眼睛与人的单眼不同,而是以许多小眼组成,被称为“复眼”。昆虫的每个小眼都是一个独立的感光单位,可以通过“大脑”协同看见目标。
单一的雷达功率有限,而以昆虫复眼为灵感,“中国复眼”可以通过多部雷达协同观测,让雷达和雷达之间的功率叠加,实现超远程探测。
这枚观天之“眼”能让人类把宇宙中的一些信息“看”得更清晰。
茫茫太空中,有的天体本身会发出强烈的电磁波信号,有的天体,如小行星,自身信号则不强或者根本不会发出信号。
与备受关注、只能接收电磁信号的“中国天眼”不同,“中国复眼”作为深空探测雷达,可以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回波。像小行星这样的观测目标,本身不发出信号,但其反射的回波可以包含距离、方向等细节信息,利用“中国复眼”观测,可以让人类更好地识别地球之外的“不速之客”。
(《“中国复眼”二期开工如何实现小行星防御?》,有删改 天目2023-02-17)
材料三:
为了守护好地球家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今年4月,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将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体系化的国家小行星防御系统。“中国复眼”即是这个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复眼”是超大分布孔径雷达。由多部小型天文雷达组成,通过功率叠加实现超远程探测功能。这些雷达的对齐精度需达到毫米级,排列方式类似于昆虫的复眼,“中国复眼”由此得名。向寅介绍,“中国复眼”是人类望向深空的一只巨眼,同时还蕴含着“中国复兴之眼”的深意。
据了解,此前我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它与“中国复眼”各有千秋。前者,本身不发射信号,却能够接收到数千光年外的天体发出的信号,可被比喻为“远视眼”。后者,可以主动发射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适用于观测几乎不发出信号的近地小行星,更擅长察觉“近处的危险”,可被比作地球安全的“报警器”。
(《“中国复眼”开眼》,有删改 原载《重庆日报》20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