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集训(13)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更新时间:2024-04-15 浏览次数:26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3八下·蕲春期末) 1951年,中共中央决定把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和训练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作为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的两项中心工作,随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央( )
    A . 推进祖国同意大业 B . 工作重心从经济转向教育 C . 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D . 推动边疆的兴边富民行动
  • 2. (2024八下·喀什期末) 近年来,驻澳军队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这些举措( )
    A . 是对“九二共识”的认同 B . 促进了内地与澳门的经贸联系 C . 彰显了澳门的高度自治权 D . 增强了澳门民众的祖国认同感
  • 3. (2023八下·麻阳期末) 有人用英文单词“China”中的一点来形容台湾,含义是“少了台湾这一点,中国将不是一个完整中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根本前提是(   )
    A . 一个中国的原则 B . 广泛的合作交流 C . 外来干涉的停止 D . 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
  • 4. (2024八下·天桥期中)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到:“九二共识……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指的是(     )
    A . 发展两岸关系 B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D . 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 5. (2024九下·滨海模拟)  据统计,2003年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7.8%,并且建立了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8万个,农村社会保障网络数2015个。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 .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B . 重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C . 推动西部地区大开发 D . 保留少数民族生活方式
  • 6. (2024八下·泾阳期末)  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大多数外媒使用 handover“移交”,主体强调英国:内地英文媒体用return“恢复行使……权力”,主体倾向中国香港。这反映了中英双方(  )
    A . 不同的政治立场 B . 深厚的文化底蕴 C . 趋同的价值观念 D . 雄厚的经济实力
  • 7. (2023八下·南海月考)  邮票是凝结的历史。下面三张邮票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共同之处是(  )

    A . 都在实行“一国两制” B .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行使主权
    C .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 D . 都有较大行政自主权和经济特权
  • 8. (2024·吉林模拟)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以什么为出发点的?(    )

    A . 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 B . 从港澳台人民的愿望出发 C . 从大陆人民长期的愿望出发 D .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
  • 9. (2023八下·期末)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  )
    A . 各民族一律平等 B . 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C . 国家统一领导 D . 共同繁荣发展
  • 10. (2023八下·海南期末) 著名的楹联专家马萧萧写了一副对联:“结缔归根玉莲蕊共紫荆艳,清源正本镜海波随香港回”。请问这副对联赞颂的事件是(  )
    A . 台湾回归 B . 中日建交 C . 港澳回归 D . 中美建交
  • 11. (2023八下·海南期末)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民族管理制度,使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纪元。该制度是(  )
    A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民主集中制
  • 12. (2024八下·青龙期末) 关于台湾问题,习近平说,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我国提出了(  )
    A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一带一路”战略
  • 13. (2023八下·淮南期末)  对于建国后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区域自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这一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B . 这一制度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
    C . 这一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D . 这一制度不利于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
  • 14. (2023八下·淮南期末)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政策的先后顺序是(  )
    ①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②解放台湾 ③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④“一国两制”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②③①④
  • 15. (2023八下·运城期末)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从“一五计划”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再到“十四五”交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了“出疆入藏”,新疆、西藏地区的经济也随着道路建设逐渐得到了改善。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
    A . 国家重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 B . 我国的交通建设水平领先世界
    C .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D . 我国在新疆、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16. (2023八下·运城期末)  针对前段时间美国对台军售,我外交部发言人提出严正交涉。中共二十大报告上也明确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表明,我国(  )
    A . 坚决捍卫领土主权的严正立场 B . 认为武力统一台湾势在必行
    C . 谴责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 D .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
  • 17. (2023八下·梁平期末)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央政府为庆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把一座金紫荆铜像《永远盛开的紫荆花》赠送香港。1999年,澳门回到祖国怀抱之时,中央政府赠送给澳门金色雕塑《盛世莲花》寓意着香港、澳门的繁荣昌盛。那么香港和澳门问题能够成功解决的根本原因是(  )

    A .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B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 中美关系正常化 D . 九二共识
  • 18. 1975年4月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的角落里刊登了一篇简短消息《蒋介石死了》。1988年1月14日,《人民日报》在头版要闻版块刊发了《蒋经国昨天病逝》。引发这种报道态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 . 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C . 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 D . ”九二共识”已经达成,
  • 19. (2023八下·织金期末) 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首长均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干部担任,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A . 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B . 加快了西部大开发的步伐 C . 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D . 传承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 20. (2023八下·重庆期中) 如表中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

    设立经济特区

    珠海、厦门等

    1997年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 .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 .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 . 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 .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八下·双峰期末)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材料二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

    材料三 大陆方面将台湾同胞看作骨肉兄弟,愿意率先同台同胞分享发展机遇,令人感动,作为台胞,希望台湾当局可以感受到大陆的善意,认同“九二共识”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希望两岸同胞携手同心,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来自台中、已在大陆生活多年的黄炜峻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该政策实行的前提是什么?20世纪末,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我国提出了什么战略?
    2. (2)  香港何时回归?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台湾当局“感受到大陆的善意”,曾于1987年做出了怎样的政策调整?产生了什么影响?“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 22. (2023八下·罗定期末)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5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

    材料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两岸人民同根同源,始终是维系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两岸双方应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的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自《2015年习近平同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民族地区实行了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2. (2)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哪一构想的成功实践?这一构想的提出者是谁?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峡两岸应坚持的“九二共识”核心原则是什么?两岸实现和平统一是大势所趋,请写出一个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有利因款。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