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四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年春季期四年级下册语文6.《飞向蓝天的恐龙》 ...

更新时间:2024-05-09 浏览次数:1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巩固
  • 1. 课内阅读。

    ①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____和恐龙有亲缘关系,____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

    ②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分析之笔。

    1. (1) 在选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 (2) 科学家们提出的“鸟类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这一假说的依据是( ) 
      A . 研究了大量的恐龙和鸟类化石,发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B . 有的恐龙和鸟一样会飞。 C . 恐龙和鸟一样,在地球上很早就出现了。
    3. (3) 选段中的“分析之笔”指的是( ) 
      A . 鸟类和恐龙有亲缘关系的假说。 B . 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C . 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4. (4) 读完选段,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问题:

      答案:

  •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a)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yān yǎn)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b)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yè lú)(péng béng)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xī qī)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科学家们认为: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pì bì)了(zǎn zhǎn )新的生活天地。

    1. (1) 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
    2. (2) 请将恐龙中的一支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补充完整。

      身体→体表→转移到→在树林间→具备→最终

    3. (3) 文中句子(a)把恐龙和进行比较,形象地写出了恐龙的大小;句子(b)用具体的数字写出了
    4. (4) 用准确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特点,是说明文的一大特点。如选文中“一些”这个词语说明了不是所有的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都逐渐变小。从选文中再找出一个这样的词语,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二、类文阅读
  • 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巨伞下的城市(节选)

    ①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随着建筑科技、材料工业的飞速进展,这个“神话”已成现实。

    ②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处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口不足两万,每年入冬,风紧雪骤,奇冷刺骨。可是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居民们有了这顶巨伞的庇护,再也不怕严寒的袭扰了。

    ③举世罕见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原来这把巨伞的伞柄是全市最高的一座11层的塔楼,楼顶上架起中心钢轴,在市区周围地面,深埋了60根合金钢的桩柱,从中轴纵拉60根高强度尼龙绳索与桩柱连起来,绳索之间串着许多支索,并把透光的有机玻璃塑料膜覆盖在上面加以固定。全部装置由电机控制,像伞一样可张可收,全城犹如一座巨大的玻璃亭子。

    ④寒冬腊月,阳光射入,聚热不散,温暖如春。

    ⑤伞面上还分组设置了轻巧的太阳能收集器,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太阳能收集器可发挥聚热功能,虽然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但只要一个冬天,全城节省下来的取暖费用就可以补偿。

    ⑥伞下的威努斯基市因此闻名全球,成为美国一处新的观光胜地。每到隆冬,各地游人络绎不绝,会聚于“巨伞”之下。

    1. (1) 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四字词语。

      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

      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

    2. (2) “这个‘神话’已成现实”中的“神话”是指:
    3. (3) 文中用数字来说明巨伞,请写出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
    4. (4) 巨伞给居民带来的好处有(    )(可多选)
      A . 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 B . 巨伞下的小城居民,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 C . 全城节省下了很多取暖的费用。
    5. (5) 用一句话概括建伞的原因、时间、地点。
  • 4. 课外阅读。

    苍蝇与宇宙飞船

    ①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②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用什么来充当嗅觉器官呢?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③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④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了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⑤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检测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

    1. (1) 短文中有一个设问句,请你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仿写一个句子。
    2. (2) 联系短文,给“风马牛不相及”选择恰当的解释(    )
      A . 风和马、牛彼此顾及不到。 B . 疯了的马和牛跑不到一块儿。 C . 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3. (3) 下列不属于小型气体分析仪的作用的一项是(    )
      A . 检测宇宙飞船舱内气体的成分。 B . 检测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 C . 优化飞机的飞行速度。
    4. (4) 苍蝇的嗅觉感受器在头部的上,它像灵敏的仪。仿生学家根据苍蝇嗅觉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了,造福于我们人类。从中我得到的感想是:
    5. (5) 请根据文本内容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 5. 阅读理解。

    建个临时仓库来过冬

    ①植物也会建仓库“存粮”过冬的。在仓库里“存粮”过冬的植物有很多。不过,它们的仓库有的是永久的,有的则是临时的。这些临时仓库的“材料”和“形态”千奇百怪。比如,马铃薯的临时仓库是块茎,红薯的临时仓库则是贮藏根,虽然它们的模样相似,却是不同的器官,很快你就会发现它们的不同:马铃薯的块茎上有一个个的小芽眼,而红薯的表面却是光溜溜的。大蒜蒜瓣也是一种临时仓库,被称为鳞茎。

    ②等到冬天过去春天来临时,植物又恢复了生机,开始发芽、成长、开花。帮助它们过冬的那些临时仓库,都会慢慢被“拆除”,逐渐变得干瘪,直至消失。

    ③储备着丰富营养的仓库,让土壤中那些小虫子和细菌嘴馋得很。为了保护仓库中的营养物质不被偷吃,蒜瓣准备了厉害的化学武器——大蒜素。我们吃大蒜时那种辣辣的辣觉,嘴巴里留下的那种难闻的味道,都是大蒜素带来的。

    ④和大蒜类似,芋头的临时仓库准备了又苦又涩的草酸钙,土豆准备了可以毒杀害虫的龙葵素,这些临时仓库就可以安然度过冬天,来年为植物供应营养了。

    1. (1) 短文描写了 和土豆的过冬临时仓库。
    2. (2) 短文③、④两段中的“化学武器”指的是 和 
    3. (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马铃薯、红薯都是植物的茎。 

      ②“存粮”指的是植物的营养成分,“拆除”指的是过冬后植物的临时仓库会逐渐变得干瘪,直至消失。 

      ③短文多处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存粮”“临时仓库”“拆除”“嘴馋”“偷吃”“防身”等词语,显得生动形象。  

    4. (4) 请针对短文的内容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回答。

      问题:

      回答:

  • 6. 课外阅读。

    娇小的赤条蜂

    ①细细的腰,玲珑的身材,腹部分成两节,上面小,中间好像是用一根细线连起来的。

    A.赤条蜂通常在泥土里筑一个垂直的洞,好像一口井,口径只有鹅毛管那么粗,约有两寸深。赤条蜂建巢的时候,总是静静地、慢慢地工作着。每隔短短的十几分钟,我们就可以看到赤条蜂在洞口出现,这样可以保持自己的居所和周围环境的整洁干净。

    ③当赤条蜂把洞完全挖好了,它就在附近察看有没有适合的沙粒。它需要的是一颗扁平的,比它的洞口粗大一些的沙粒,做成一扇门。这门看起来和其他沙粒完全一样,谁也不会想到门的底下会藏着食物,只有它自己才能辨别出来。

    ④赤条蜂猎取的食物是一种灰蛾的幼虫。这种虫大部分都是生活在地底下的,赤条蜂又是怎么把它抓到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赤条蜂把植物根部的泥土挖去,又把周围的小草拔掉,向每一条裂缝里张望,活像一只猎狗在寻找洞里的野兔一般。

    ⑤灰蛾的幼虫觉察到了上面的动静,决定爬到地面上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念之差就决定了它的命运。“____”,灰蛾的幼虫一露出地面,赤条蜂就立刻冲出去一下子将它抓住了,像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一样,不慌不忙地用刺把毛虫的每一节都刺一下。从前到后一节一节地往下刺,让人想起了游刃有余的屠夫。(有删改)

    1. (1) 下列选项适合填入第⑤段横线处的一项是(   )
      A .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B .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C .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2. (2) 短文主要介绍了赤条蜂的 三方面的内容。
    3. (3) 读下面的B句,与文中画线的A句相比意思有什么不同?A句的表达有什么好处?

      B.赤条蜂通常在泥土里筑一个垂直的洞,好像一口井,口径只有鹅毛管那么粗,有两寸深。

    4. (4) 赤条蜂捕食时的顺序是怎样的?请根据短文内容,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抓住灰蛾的幼虫

      ②拔掉周围的小草

      ③用刺刺灰蛾的幼虫

      ④挖去植物根部的泥土

      ⑤把头钻进土块里

      ⑥伏在灰蛾幼虫的背上

      ④→→①→

    5. (5) 下面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从第②段中的“每隔短短的十几分钟”可以看出,作者对赤条蜂进行了连续的观察。 B . 第③段中,赤条蜂用扁平的沙粒当门,突出了赤条蜂的聪明以及巢穴的隐蔽。 C . 第⑤段中,作者把赤条蜂比作“外科医生”和“屠夫”,突出了赤条蜂捕食手段的残忍
  • 7. 阅读与理解。

    指纹的应用

    ①指纹是人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指纹能使手在接触物件时增加摩擦力,从而更容易发力及抓紧物件,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②指纹在胎儿第三四个月便开始产生,到六个月左右就形成了。当婴儿长大成人,指纹也只不过放大增粗,纹样终生不会发生改变。由于人的遗传特性,____指纹人人都有,____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漩涡的,叫斗型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即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形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由于指纹重复率极小,大约150亿分之一,故其称为“人体身份证”。

    ③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在100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科学家将指纹与电脑技术相结合,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指纹锁,锁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④此外,指纹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也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到,从而大大提高了交易的安全和效率。

    ⑤小小的指纹将来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这有待我们去探索、去挖掘。

    1. (1) 请在文中第②自然段括号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2. (2) 文中没有介绍到的指纹类型是( ) 
      A . 螺旋纹 B . 斗型纹 C . 箕型纹 D . 弓型纹
    3. (3) 文中的“人体身份证”是指( ) 
      A . 纹路 B . 纹线 C . 手指 D . 指纹
    4. (4) 第②自然段主要是介绍指纹的( ) 
      A . 类型 B . 特性 C . 形成 D . 应用
    5. (5) 结合短文内容,简要介绍指纹的用途。(至少3种)
    6. (6) 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10个字左右)
    7. (7) 结合短文,请你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问题。 

      从内容方面提问:

      从写法方面提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