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2023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07 浏览次数:10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7小题,每题3分,共21分)
  • 1. (2023七上·广州期中)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旋(wò) 汩汩(gǔ) 日(yì) 怒不可(è) B . 默(jiān)级(shí) 襁(bǎo) 讲信修(mù) C . 然(piān) 寒(jìn) 突(wù)尔远逝(chù) D . 然(yǎn) 溯(huí) 寤(mèi) 不知所(cuò)
  • 2. (2023·佛冈模拟)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 . /奉            敌/刚有力        息事人/缺毋滥 B . 护/邻            奋/即物起        含茹苦/莘学子 C . 年/限            口/然开朗        锋芒毕/崭头角 D . 弱/潺            笨/咄逼人        文断字/博闻强
  • 3. (2023·佛冈模拟)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陋室铭》的“铭”和《马说》的“说”都是古代的文体。 B . 词又称“散曲”“曲子词”,也叫“绝句”“长短句”等。 C . 《背影》《藤野先生》都是我国近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 D . 《假如生活欺骗你》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作品。
  • 4. (2023·佛冈模拟) 下列选项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 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 . 我们不仅要学习巴西人“用脑踢球”的理念,也要大力发展我国的青少年足球事业。 C . 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D . 在红色文化展厅里,同学们都停下脚步驻足观看,心中充满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 5. (2023·佛冈模拟)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____的信心、____的劲头、____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A . 坚如磐石 只争朝夕 坚韧不拔 B . 坚如磐石 坚韧不拔 只争朝夕  C . 只争朝夕 坚如磐石 坚韧不拔 D . 坚韧不拔 只争朝夕 坚如磐石
  • 6. (2023·佛冈模拟)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驳论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驳论一般是先反驳错误的观点,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 B .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其诗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创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词成就使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C . 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而臣下谥号则由朝廷赐予,如范仲淹谥号“文忠”,欧阳修谥号“文正”。 D . 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如尊称对方为大驾、足下、在下;谦称自己为小可、敝人。
  • 7. (2023·佛冈模拟)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 在热播的电影《战狼2》中,吴京饰演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军人。 B . “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 . 我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 D . 现在的孩子在听什么音乐?是《小苹果》《最炫民族风》,还是《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以及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作品呢?
二、古诗文默写。 (每空2分,共22分)
    1. (1)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2) 诗句中往往蕴含哲理。晏殊《浣溪沙》“”两句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苏轼《水调歌头》“”,也蕴含着乐观豁达的生活哲理。
    3. (3) 《行路难》中作者写景寓意,表现视仕途的艰难的句子是
    4. (4) 蓬山此去无多路,
    5. (5) 怀旧空吟闻笛赋,。(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6. (6) 《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三、阅读(37分)
  • 9. (2023·佛冈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生命有无限可能

    ①街道两旁种着高大的梧桐树。夏日的一个午后,一场如灾难片里的暴风骤雨,将其中的一棵树硬生生打折了。殿柱般粗大的树干,横在路面上,阻挡了两边的车道。

    ②傍晚下班时,断树已移走,地上的残枝碎叶也被清理干净。后来的人很难留意到,不久前这里曾躺着一棵树。就如我曾无数次从这棵梧桐树下走过,在今天之前却从未注意过它。

    ③而如今它的存在,是那么的突兀——园林工人并未将它连根锯走,而是留下了一段两米余高的树桩,斑驳地矗立着。这哪还是一棵树!分明是一根木头,与左右格格不入。我有些纳闷:为什么不直接连根刨走,留下的空位好再栽上一棵树苗?

    ④没了硕大的树冠遮阴,那一方天地显得特别敞亮。刚开始,我上下班经过,总忍不住瞥上一眼。我已迫不及待地给它判了死刑:这树桩光秃秃的,经过炎夏的炙烤,入秋就该干枯了;或者入冬后指不定就直接倒了,来年春天树根也烂了,刚好给新栽种的树苗增加肥力。

    ⑤日子一天天照旧,不久便忘却了树桩的存在。立秋过后的一个早晨,当我再经此路段时,视野里忽然跃入让人诧异的一幕:一直茕茕孑立的树桩,在距离顶端截面二三十厘米处,竟萌生了三五簇鲜嫩的枝叶,蓬蓬勃勃的,全然不顾时令。

    ⑥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直译过来大意是,春风吹开桃李花,秋雨滴落梧桐叶。入秋十多日,街道上目之所及的梧桐树叶,已然陆续开始泛黄枯脆。眼前的这段树桩——不!这棵树,居然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属于它的一树春天。

    ⑦还记得世纪初的一个夏天,我去浙西南的大山里采访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农。他在七岁时,被一次高烧夺去了视力。此后几年,他尝试着摸路,自然是举步维艰跟斗无数,甚至三次从楼上掉下来险些丧命。但他仍不停止学习如何在一片黑暗中生存。

    ⑧二十三岁那年,父母相继去世,从此他便茕茕孑立,独对漫长的乌黑一片的日子。许多人皆以为,他的生命必定无望。然而,世人都错了,他们低估了生命的顽强——他居然一个人摸索着上山砍柴,下地种田,每年还养肥一头年猪。

    ⑨我见到老农那年,他六十八岁。前些时日辗转联系后得知,已八十五岁高龄的老农,依然顽强康健。当年他向我述说传奇般的过往时,虽有两只枯败的眼窝强力佐证,但我仍无法说服自己去相信他是全然看不到世界的盲人。

    ⑩“死不了,我的命硬得很。”回忆的时候,老人很坚决。他说双眼刚失明时,他哭过,可是很快就不哭了,“哭没用呀!”

    ⑪梧桐树是有生命的,这一点确信无疑。设若它也有痛感和情感,那么,当被暴风雨硬生生折断时,它一定痛哭过;当园林工人拿着电锯,锯向它仅有的枝干时,它一定绝望过。只是在后来的某一刻,这梧桐树桩也如老农一样对自己发誓:死不了,我的命硬得很!

    ⑫少时在乡下农村,无聊时总喜欢拿手指去堵水管。彼时是真正的“自来水”,几段皮管从屋后山上接了山泉来,四季长流不息。那原本不紧不慢的水流,突然受阻,先是被迫回流,不久就开始到处冲击。每次无论我的决心有多大,往日病恹恹的水流总能找到新出口。要么从指缝间冲锋,要么从老旧的皮管中突破。那一刻的水流,是如此激情四射,畅快淋漓。

    ⑬是的,没有遇到命运的阻力前,梧桐绝不自知,只一个树桩,还能违背时令在秋来万物凋零时重发几枝?老农绝不相信,双目失明又没了父母这最后的依靠,还能在漫漫的漆黑里独自走过半个多世纪?

    ⑭生命不唯一个出口,生命有无限可能。

    (作者:金小林;摘自《羊城晚报》2020年09月29日)

    1. (1) 作者由折断的梧桐树长出鲜嫩枝叶的故事想起类似的一个老农经历,请简洁地概括这段经历。
    2. (2) 第③段主要表现出树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3. (3) 请自选角度赏析第⑥段的画线句子。

      眼前的这段树桩——不!这棵树,居然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属于它的一树春天。

    4. (4) 有人说,第⑫段的内容可以删掉,你同意吗?为什么?
    5. (5) 请结合初中语文教材指定名著中的人物故事说说你对本文标题的理解。(100字左右)
  • 10. (2023·佛冈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别让速成毁了匠心

      ①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不少事物的生产创造似乎也加速起来。比如各类技能培训,只要有钱,到处都是班,两三个月就能拿到一本证书。写书、拍电视剧等等,也无不可以速成。

    ②现代社会,时间就是生命,办事讲效率没有错。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事情确实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但实践也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欲速则不达,一味地追求速成不是好事。事物的成长发展往往有其规律,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往往会先天不足,无异于拔苗助长。一些以次充好的假冒伪劣“速成”产品,一些偷工减料的“速成”工程等,多是以牺牲质量或功效,乃至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样的速成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③常言道: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是匠心独运,不尚速成。如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有多少巨匠一生默默无闻,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情。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其制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不减,如此千锤百炼,最终锻造出高纯度的器具。古人有句话叫“技近乎道”,即技艺层面的不懈雕琢和追求,与最高的“道”相符,而这种“道”不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工匠精神”吗?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产生了数不胜数的名匠和作品。明代奇巧人王叔远精雕细琢,在很小的桃核上雕出各色各样的人物景观,而且形神毕肖,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民间工艺的高超成就。

    ④只有沉得下心,才能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产品。高凤林作为一名特种熔融焊接工,35年如一日,一心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纪录。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丝”级。顾秋亮作为一名焊工,40多年来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一次又一次挑战极限,成功地把“蛟龙”送入海底,他也被称为“有钻劲儿的螺丝钉”。没有那种精细入微的追求,没有那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体认,就很难有过硬的高精尖技术。

    ⑤其实,不管是科技研究、手工制造、养殖种植,还是行医执教、著书立说,行业千万种,从业者至少都应该有一颗基本的“匠心”。这颗匠心,不仅是对规律的尊重,对创造的敬畏,更需要工作中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养此匠心,则会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生出一种宁静致远、潜心于事的定力。涵养工匠精神,容不得浮躁,容不得唯利是图,容不得急功近利的“速成”。

    ⑥“速成”是匠心的克星,欲养匠心,必戒“速成心”。多少粗制滥造、速生速朽的物事告诉我们,急于求成于事无益,急功近利更难立身。唯养一颗匠心,不迷于声色,不惑于杂乱,沉潜自己,专注一事,方能有所成,有所立。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阅读第②段,简要概括作者对“速成”的看法。
    2. (2)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3. (3) 结合选文,谈谈如何养成一颗“匠心”。
四、作文(40分)
  • 11. (2023·佛冈模拟) 写作题

    初中阶段,我们与许多名人有过“隔空对话”,他(她)或他们的言论、行动或思想情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启迪着我们的成长。

    请以“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标题补全,注意在标题空白处填写给你思想或行动上有所启示的名人姓名或代称;②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