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年春季期六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

更新时间:2024-05-07 浏览次数: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巩固
  • 1. 整本书阅读。

    整整一天,我一直注视这海面上的那个东西,不久便发现它一直停在原处不动。于是我断定那是一艘大船。我急于想弄清真相,于是就拿起枪向岛南边跑去,跑到我前次被激流冲走的那些岩石前面。到了那里,天已经完全晴朗了。我一眼就看到,有一只大船撞在暗礁上失事了。我看到这一情景,心里忽然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求伴求友的强烈欲望,有时不禁脱口而出大声地疾呼:“啊!哪怕只有一两个人,或者是只有一个人能从这只船上逃出来也好!那样他就能到我这来,与我作伴,我就有人说话交谈了,那该多好啊!”我多年来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的渴望与人交往,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切的感到没有伴侣的痛苦。我多么希望那只船上能有一个人逃出来啊!“啊,哪怕只有一个人也好!”这句话我至少重复了上千次。

    1. (1) 短文选自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小说《》。
    2. (2) 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请用几句话对这个自然段进行赏析。
    3. (3) 鲁滨逊在失事的大船上找到了哪些东西。对他在岛上的生活有什么用处?
    4. (4) 下列对小说主要内容的概括,比较恰当的选项是(    )
      A . 鲁滨逊航海遇险,漂落荒岛,他采取各种方式自救,还救了野人“星期五”,二十八年后,才搭船脱困回到英国。 B . 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都被他的智慧和勇敢克服了。 C . 鲁滨逊遇险后,采取各种方式自救,还积累了很多财富。 D . 鲁滨逊航海遇险漂落荒岛,二十八年后终于搭船脱困回到英国。
  • 2.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这是最荒谬的主意!可我真是思船心切,立即着手工作。我砍倒了一棵大柏树。我相信,连天神建造宫殿时也没有用过这样大的木料。靠近树根的直径达到五英尺十英寸,在二十二英尺处直径也达四英尺十一英寸,然后才渐渐细下去,并开始长出枝杈。我费尽辛苦才把树砍倒:用二十二天时间砍断根部,又花了十四天时间使用大斧、小斧砍掉树枝和向四周张开的巨大的树顶,这种劳动之艰辛真是一言难尽。然后,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又砍又削,最后刮出了船底的形状,使其下水后能浮在水上。这时,树干已砍削得初具船的形状了。接着又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把中间挖空,做得完全像只小船。在挖空树干时,我不用火烧,而是用锤子和凿子一点一点地凿空,最后确实成了一只像模像样的独木舟,大得可乘二十六个人。这样,不仅我自己可以乘上船,而且可以把我所有的东西都装进去。

    1. (1) 文段节选自哪一部作品?
    2. (2) 按照我做独木舟的过程,将下列内容排序,将序号填在对应横线内。

      ①砍倒大柏树   ②把中间挖空   ③刮出船底形状    ④砍掉树枝、树顶

      ——————

    3. (3) 请将大家交流阅读方法的对话补充完整。

      毛毛:我略算了一下,文中的“我”做独木舟用时约天。由此,我会在文段的空白处批注对人物的评价:                      

      兰兰:我在阅读时,常会对感兴趣的地方进行研究。读到“连天神建造宫殿时也没有用过这样大的木料”时,我很好奇。查阅资料得知,1英尺=0.3048米,1英寸=2.54厘米,那么靠近树根的直径约米,难怪“大得可乘二十六个人”。

      乐乐:读完整本书后,我设计了人物名片卡。

      姓名:     性别:男     爱好:航海冒险

      经历:

      人物特点:积极乐观、聪明能干、勇敢顽强、遇事冷静

二、类文阅读
  • 3. 课外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①我想大家如果知道我是怎么制作陶器的,肯定会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我自己都记不清曾用了多少拙劣的方法去调和黏土,也记不清曾做出多少怪模怪样的家伙:有的是因为陶土太软,承受不住泥胎自重,陶罐不是凸出来,就是凹进去,根本不能用;有的是晾晒得太早,阳光过于强烈导致陶器破裂;还有些则是陶土黏度不够,晒好后,一经挪动就碎了。

    ②总而言之,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寻找黏土,然后把黏土挖出来,调好沙土比例,然后运回家,再制成罐、瓮之类的陶器。前前后后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我的工作成果只有两只大坛子,而且做工拙劣,没人会把它们称为坛子。

    ③后来阳光彻底把这两只大坛子烘干了,而且看起来很坚固。为了防止出现磕碰碎裂的情况,我小心翼翼地搬起来,分别把它们放在提前特制的两个大筐里面。又在坛子的外壁和筐沿之间塞满稻草和麦秆。我打算用这两个大坛子来装我的粮食,以及由粮食加工出来的面粉,有了这个容器,我的粮食就不会受潮了。

    ④说实话,我这大坛子的做工只能说是勉勉强强,但我做的一些小陶器还是可圈可点的。诸如小瓦罐、陶盘、小砂锅等不一而足。反正只要是我能把握好的东西,做得还都像模像样。而且,岛上灼热的阳光,也使得这些小器皿都晒得极为坚固耐用。

    ⑤但这些距离我的终极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最渴求的是能煮东西的工具,现在这些作品作为容器装东西倒还可以,但不能用来装液体煮东西,而这恰恰是我最需要的.

    ⑥一段时间以后,我有了偶然发现。那次我在地上升起一大堆算火烤东西,烤好以后我过去打算把火熄灭,猛然间发现火烬里有一块陶器碎片,经过大火烧制,变得坚如磐石,红如方砖。这个偶得让我茅塞顿开,我对自己说:既然陶器片能烧,整个陶器必然也能烧制。

    ⑦在这个陶器碎片的启发下,我开始研究如何掌握火候,给自己烧制几个陶罐出来。

    1. (1) 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②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2. (2) 选文画横线的句子中,“怪模怪样的家伙”指的是,从两个“记不清”中可以看出
    3. (3) 下列不属于鲁滨逊在制作陶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一项是(    )
      A . 找不到制作陶器的黏土 B . 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 C . 晒得太早,陶器被晒裂了 D . 晒干后一搬动就破碎了
    4. (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从第②段中的“然后”“再”“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只有”“而且”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鲁滨逊在岛上制作简单的工具都很不容易,生活很艰难。

      ⑵“我”做的大坛子勉勉强强,小器皿却做得不错,这让“我”心满意足。

    5. (5) “我”的终极目标是。在一次偶然中“我”发现,从而推测出,由此可见“我”具有的品质。
    6. (6) 选文中鲁滨逊的做法对我们有哪些启发呢?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 4. 精致美文,形象鲜明。

    唯一的幸存者

    ①正像我希望的那样,前面出现了一个小湾,一股强浪正往那涌。于是,我尽可能把木筏向水流中心划。可是,我差点儿又遭遇翻船。如果真这样的话,那我就会伤心透顶。由于我对这不熟悉,木筏一头冲到沙滩上,另一头还在水里。只差一点儿,我所有的货物就会全部掉到水里。我便使出吃奶的力气,用后背死死顶住那几只箱子,不让它们下滑。纵使我拼出全部的力气,也不能把木筏顶走。我也不敢动,就一直那样用背抵着箱子。大约过了半小时,水还在往上涨.木筏又浮了起来。我赶紧划桨,把木筏划到小河的入海口,这里两边都是岸,海浪也在往里涌。我观察着周围的地形,希望能在这大海中早点儿看到其他船,所以想尽可能往海岸靠近。

    ②最后,我在小河右岸找到一处小湾,我费了老大的劲儿,才把木筏划到靠近河岸的地方。我用桨抵着河底,想把木筏撑过去。可是,在这里我又差一点儿把所有东西弄翻到水里。那河岸非常陡,根本就没法上去。如果木筏的一头在岸上,而另一头像上次那样在水里,那么筏上的东西就有掉到水里的危险了。我只有等着潮水往上涨。果然后来水涨了起来。当时木筏进水有一尺深,我一看水涨得够高了,就赶紧把木筏往那块沙滩一撑,然后把两支断桨分别插在木筏两头的沙滩里。等到潮水退了,我把所有东西和木筏留在岸上,这样就安全了。

    ③接下来,我开始查看附近的地势,想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安顿下来,好把东西藏好,以防意外发生。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是陆地还是岛屿;有人住还是没人住;到底有没有野兽。我看到离我不到一英里的地方,有一座又高又陡的小山,比北面其他的山都要高出许多。我拿了一支鸟枪、一把手枪和一个火药筒,准备上那山顶探险。我费了很大的劲儿才爬上了山顶,不禁又悲伤起来。因为我发现自己在一座岛上,这个岛四面环海,远处的海面上有几块礁石,西边大约九英里处还有两个比这岛更小的岛,而且我发现,我所在的这个岛屿极为荒凉,看起来毫无人烟,似乎只有野兽出没。

    ——节选自六年级快乐读书吧必读书目《鲁滨逊漂流记》

    1. (1) 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可以用什么四字成语代替?写在括号里。

      ①纵使我拼出全部的力气 , 也不能把木筏顶走。

      ②而且我发现,我所在的这个岛屿极为荒凉,看起来毫无人烟 , 似乎只有野兽出没。

    2. (2) 阅读选段①,我知道鲁滨逊停泊木筏的最重要的条件是,(A.朝阳;B.离海岸近,能看到海面上过往的船只;C.在高处,避免潮湿)。整体感知选文,我能以小标题形式概括②③段的主要内容:②;③
    3. (3) 结合整本书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①上图是以鲁滨逊故事的大致经历所做的时间轴,请你回顾全书,在时间轴的“”中填入合适的内容。

      ②请结合整本书阅读内容,回忆鲁滨逊在1659至1686年之间,为了生存做了哪些事情?请选择两件事情简要概括出来。

    4. (4) 人物品鉴。

      请选取这部名著的人物,结合相关内容,为给出的上联拟写下联。

      上联:贝多芬呕心沥血谱名曲

      下联:

  • 5. 课外选文二:

    老人与海(节选)

    【梗概】

    ①老人年轻时是一位十分出色的渔夫,那时的他强健有力,曾经和一个黑人比赛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终于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对手。到了老年,他的精力和反应都不如从前。老婆死后,他一个人孤独地住在海边简陋的小茅棚里,只有一个小孩马诺林亲近他、崇拜他。

    ②但是,老人的“硬汉”精神丝毫没有衰减,他仍然热爱垒球、仍然梦见雄狮——这都是力量的象征。他已经一连84天出海打鱼都一无所获,连他的帆看上去都像是一面标志着老打败仗的旗子。可是就在第85天的早上,他又顽强地驾船出海了,他要到深海里去打一条大鱼。

    ③这一次,他碰上了一条足有18英尺长、比他的船还大的鱼。老人对这条大鱼充满了赞美和尊敬,同时这更激起了老人向它挑战的决心。大鱼当然不肯轻易屈服:它时而与老人默默地对峙,时而把船拖向深海,时而围着船打转,时而要用掀起的巨浪把船打翻……老人与大鱼奋战了两个昼夜,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和鱼、和鸟、和大海对话,不断地想起马诺林或者回忆往事,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信念,他终于挺了过来,征服了那个庞然大物。

    ④意料不到的是,就在老人要把大鱼拖回去的时候,大批的鲨鱼被吸引而来,争吃拖在船尾的大鱼。已经筋疲力尽的老人竭尽全力与鲨鱼搏斗,那条大鱼仍旧被成群的鲨鱼咬得只剩下一副空空的骨架。最后,老人把这副巨大的骨架拖回了岸边。

    ⑤望着那副骨架,老人自问是什么打败了他,结论是:“什么都不是,是我出海太远了。”老人靠自己的精神与理念坚韧地支撑着,他最终战胜了大鱼,也战胜了自身。晚上,老人睡着了,马诺林在身边守护着他。

    ⑥那一晚,老人又梦见了狮子。“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老人在梦中又想起了这句话。

    【节选】

    ⑦快到中午时,一条马林鱼开始啃起一百米深处的那块鱼饵来了。老人轻轻地摆布那条上了钩的鱼,根据钓丝的份量他知道那准是一条大鱼。最后他猛拉钓丝把鱼钩给稳住了。但是,那条鱼并没有浮出水面,反而开始把小船拖着往西北方向跑。老人打起精神,斜挎在肩膀上的钓丝绷得紧紧的。他虽然孤身一人,体力也不如从前,但是他有技术,他懂得许多诀窍。他耐心地等待鱼累乏下来。

    ⑧黎明时分,他的左手变得僵硬并抽起筋来了。那条鱼还是一直往北游,一点陆地的影子都瞧不见了。钓丝又一次猛的一拉,把老人的右手给勒伤了。老人肚子饿得发慌,就从金枪鱼身上割下几片肉,放在嘴里慢慢嚼着,等着太阳出来晒暖他的身子和减轻手指抽筋的痛苦。

    1. (1) 根据梗概内容,将剩下的小标题补充完整。

      ①渔夫年老,顽强出海;        ②

      ;   ④回到家中,虽败犹荣。

    2. (2) 阅读节选内容,请用横线画出可以体现老人“硬汉”精神的句子,并从写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3. (3)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的意思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物质或身体可以被毁灭,但是其精神、意志不能被打败。 B . 做胜利的英雄易,做失败的英雄难。老人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但是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作者借这一形象讴歌了人类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不惧艰险、不怕失败的大无畏精神。 C . “狮子”作为力与勇的另一称呼,它在小说中不断出现,象征着老人追求力与勇的搏击精神。 D . 这部小说告诉人们:命运常常捉弄人,我们只能听天由命。老人千辛万苦钓到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
    4. (4) 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老人与海》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平底小帆船上钓鱼的老人,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

      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显得喜洋洋而不服输。



      译者:吴劳









      那老人独驾轻舟,在墨西哥湾暖流里捕鱼,如今出海已有八十四天,仍是一鱼不获。

      除了眼睛,他身上处处都显得苍老。可是他的眼睛跟海水一样颜色,活泼而坚定。



      译者:余光中




    5. (5) 有人说,老人是失败者;有人说,老人是胜利者。你更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说一说你的理由。
  • 6. 阅读。

    《童年》选段

    高尔基

    父亲过世后,“我”一直住在外祖父家。有一年,外祖父卖掉了原来住房,另买了一座,新房比过去住的那幢要漂亮、可爱。新房院子内有一个不大的花园,花园左边围墙外住的是奥夫相尼科夫上校一家,他们家有三个小男孩。

    外祖父家花园左边围墙外的院子里,几乎每天下午都有三个小男孩在玩耍。他们都是灰衣灰帽灰眼睛,我只能从个子高矮来分辨他们。

    我从围墙缝里观察他们,他们从未发现我,可是我倒希望他们发觉我。①我喜欢他们那么有趣、快乐、和睦地玩。我没有见过的各种游戏,喜欢他们相互关心,特别使我喜欢的是两个哥哥对小弟弟——那个长得挺滑稽的、活泼机敏的小不点儿的态度。倘若他跌跤了,两个哥哥就会笑起来,但并不像通常一些对栽跟头的人那样幸灾乐祸地笑,而是马上就去帮助小弟弟爬起来,如果他跌脏了手或膝盖,他们就用牛蒡叶子、手帕擦净他的手和裤子,二哥还对他说:”瞧你这笨样儿……”

    有一次,我爬到树上,向他们打了个口哨。他们一听到口哨就都站住了,然后不慌不忙地聚到一起,不时地看看我,开始悄悄地商量。我想,他们一定要用石子扔我,②便赶快下树,抢了好多石子,把几个口袋都塞满 , 停了一会儿又爬到树上,可他们已到离我很远的院子角落里去玩了。很明显,他们已把我忘了。这使我怅然若失,但我也不想先开仗。过了一会儿,有人在通风的小窗口喊他们:

    “孩子们,快回家吧!”

    他们像三只小鹅,听话地、不紧不慢地走了。

    我有好多次坐在围墙上面的树权上,期待着他们喊我去跟他们一起玩,可他们从来没喊过,但是,我在心中已经跟他们一起玩了,有时入了神,情不自禁地大声叫着笑了起来。这时,他们便一起看看我,悄悄地在说着什么,我十分难为情,便爬下树了。

    有一次,他们玩起了捉迷藏游戏,轮到老二找人,他跑到仓库拐角里,两只手老老实实地蒙住眼睛站在那儿,一点儿不偷看。哥哥和弟弟跑去藏起来。哥哥跑得很快,机敏地躲进放在仓库遮檐下的一架宽雪橇里,而那个小弟弟慌了神,围着井旁跑来跑去,找不到可以藏自己的地方。

    “一,”二哥喊道,“二……”

    小弟弟急了,猛地一下跳到井栏上,抓住井绳,把两只脚伸进空吊桶,只听见吊桶在井栏壁上咚咚响地轻轻碰了几下,人就不见了。

    我惊呆了,眼看着井辘轳飞快地旋转着,但是我很快就明白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一纵身便跳进他们的院子,喊道:

    “掉到井里啦!……”

    老二和我同时跑到井栏边,他紧紧抓住井绳,猛向上拉,我及时地上去截住了井绳,就在这当口,他们的大哥也跑到井边,帮助把吊桶往上拉,他说:

    “请轻一点!”……

    我们很快将小弟弟拉上来了,他也吓坏了:鲜血从右手手指上直往下滴,颈上的皮擦伤了好大一块,从脚到腰都湿透了,脸色苍白得发青,但一面打着寒噤,二面还在笑。他睁大了眼睛笑着,拖长了声音说

    我怎——怎么掉——掉下——去啦……

    “你发疯了,就这回事儿。”他的二哥搂着他,用手帕擦他脸上的血,老大愁眉不展地说:”我们回家吧,反正不住了……”

    “你们会挨打吗?”我问

    老大点了点头,然后向我伸出手,说道:“你跑得真快!”

    听了他的称赞,我很高兴,还没来得及握住他的手,他就对二弟说:“我们走吧,他要感冒了!我们就说他摔倒了,掉下井的事不要说!”

    “对,不要说,”小弟弟打着寒噤同意说,“我是跌到水洼里的,对吧?”

    三兄弟走了。

    这一切发生得这么快,我扭回头看了看,刚才我从上面跳到院子里来的那个树杈还在晃动呢有一片黄树叶正从上面落下来

    兄弟三人将近一个星期没出来,后来出来玩时,比以前玩得还热闹,老大看见我在树上,亲切地向我喊道:

    “下来,到我们这儿来吧!”

    我们钻进仓库遮檐下的那架旧雪橇里,互相打量着,交谈了很久。(有删改)

    1. (1) 与三个小男孩结为玩伴前,“我”做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出三件。

    2. (2) 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根据情节,分别说出三兄弟不同的个性。

      老大:当救起小弟时,老大愁眉不展地说:“我们回家吧,反正瞒不住了……”

      老二:当大家一起玩游戏轮到老二找人时,“他跑到仓库拐角里,两只手老老实实地蒙住眼睛站在那儿,一点儿不偷看。”

      弟弟:小弟被救起时,还“睁大了眼睛笑着,拖长了声音说:‘我怎——怎么掉——掉下——去啦……’”

    3. (3) “刚才我从上面跳到院子里来的那个树权还在晃动呢,有一片黄树叶正从上面落下来”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作简要分析。
    4. (4) “我”的童年生活可以从“我”与三个小男孩的交往中反映出来。请从文中三处画波浪线线的句子,归纳概述“我”童年生活的状况。

  • 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海底两万里(梗概)

    1866年,在大海的不同地方,一些船只发现了一个闪闪发亮的怪物,它偶尔浮出水面,不少船只受到这怪物攻击而沉没。美国政府派出护卫舰“林肯号”前去跟踪追捕,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应邀参加。一天晚上,教授发现一个庞然大物冒出水面。“林肯号”随即向怪物驶去,船上的人和“海怪”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怪物似乎被激怒了,从头上喷出两股水柱,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教授、他的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三人被抛入水中。教授很快就失去了知觉。

    教授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铁屋子里,身边坐着他的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兰。他疑惑不解。两位陌生人进来向他们致意,可是教授试用了几种语言,他们都听不懂。正在为难之时,他们的主人出现了。他叫尼摩,自称与整个人类断绝了关系。他说虽然他们己成了他的俘虏,但仍享有自由。只是为了保密,他不会释放他们,而且要求他们唯命是从。“怪物”不是什么奇特的生物,原来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叫“鹦鹉螺号”。

    船长强行让三人随“鹦鹉螺号”一起周游四海。“鹦鹉螺号”在太平洋里潜行。教授透过玻璃窗,一路观赏着光怪陆离的海底景象和五光十色的深海生物。潜艇驶入印度洋,在斯里兰卡附近,教授他们到海底参观采珠场,还和鲨鱼展开搏斗。在大西洋海底,尼摩陪着教授参观沉没已久的大陆--大西洲。他们观赏了海底火山喷口吐出硫磺火浆的奇景,也察看了已成废墟的庞贝城。潜艇又向南极进发,在成群结队的鲸鱼中间穿行。他们历尽艰险,一会儿是冰山封路,一会儿是章鱼围攻,一会儿又是敌舰偷袭。

    十个月过去了,历经海底两万里环球航行之后,潜艇在挪威西海岸遇上了可怕的大漩涡。教授与他的同伴被漩涡抛入水里,在挪威的一个小岛上侥幸脱险,潜艇已毫无踪影了。他们回到家乡,并将这件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二)海底两万里(节选)

    巨大的黑影在水面上出现了,是一只大个儿的鲨鱼!它瞪着发亮的眼睛,张着血盆大口,露着一嘴尖牙利齿,向采珠人斜冲过去。那人转身躲过了鲨鱼的嘴巴,可是鲨鱼的尾巴却把他当胸扫了个正着,一下子将他打翻在水底。

    这恐怖的场面持续了仅仅几秒钟,正当这条饥饿凶猛的鲨鱼准备再次冲向这个可怜人的时候,我身边的尼摩船长忽然站起身来,拿着短刀冲向了鲨鱼,准备和鲨鱼肉搏一场。我惊呆了,极度的恐惧让我不能动弹

    而鲨鱼呢,在它正要将这个采珠人咬成两段的时候,忽然看见来了新的敌人,立即掉转方向,向新敌人冲了过来。船长非常冷静,只见他灵巧地一闪,躲过冲击,却在弯下身子的时候,同时拿短刀用力地刺入鱼腹。别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胜负还没有定呢,鲨鱼哪有这么容易对付呢,一场可怕的搏斗才刚刚开始。

    1. (1) 结合上下文,说一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庞然大物:

      光怪陆离:

    2. (2) 根据梗概,本书的情节可分为四个板块,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成为俘虏,被困

    3. (3) 从梗概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场怎样的海底航行之旅?
    4. (4) 选文的主要内容是(    )
      A . “我”被这场搏斗吓住了。 B . 尼摩船长与鲨鱼搏斗。 C . 尼摩船长救了采珠人。
    5. (5) 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我”的描写,一方面写出了,另一方面反衬出
    6. (6) 读一读不同译者笔下的《海底两万里》中的句子,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到了傍晚时分,我们横穿了大西洋二百里。不久,阴影出现了,海面被黑暗侵吞了。等到月亮升起来,海面有了些光亮。我回到房间里睡觉。但我一直被噩梦困扰着,那可怕的毁灭场面老是在我脑海中重现,我一点儿也睡不着。

      译者:邓月明、郭丽娜

      晚上,我们已经走过大西洋海面二百里。阴影遮来,黑暗侵吞到海上,直至月亮东升。我回到房中。我睡不着,受噩梦的侵扰。残酷毁灭的可怕场面在我脑子里面陆续重演。


      译者:叁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