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莞雅现代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第一...

更新时间:2024-04-30 浏览次数: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4·寮步) “在新中国的曙光喷薄而出之际,中国共产党顺应大势、团结各方,开启了协商建国、共创伟业的新纪元。”下列能体现材料中“协商建国”史实的是(    )
    A .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2. (2024·寮步) 《人民日报》曾经刊载文章写道:“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中国(    )
    A . 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B . 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C .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3. (2024·寮步)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开启了西藏走向繁荣之路。西藏和平解放(   )
    A . 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 B . 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保障 C . 壮大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力量 D . 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 4. (2024八下·沙田月考) “如果让敌人压到鸭绿江边而我们表现得无能为力,软弱可欺,国内国际反动气焰高涨,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我们认为应当参战。”该材料描述的是抗美援朝的(  )
    A . 争议性 B . 正义性 C . 曲折性 D . 艰巨性
  • 5. (2024·寮步) 时下人们爱用“最美”这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是(  )

    ①黄继光    ②董存瑞    ③邱少云      ④杨靖宇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6. (2024八下·武汉月考) 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5

    26.5

    12.5

    A . 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 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 . 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 . 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 7. (2024·寮步) 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下图农民手中这份关于土地改革的文件是(    )

    A .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8. (2024八下·聊城期末) 旧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其落后,在国际上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中,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对付战争威胁,也需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
    A . 是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制定的 B . 导致了中国轻工业、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 C . 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 D . 是旧中国生产力的落后导致了外交的被动
  • 9. (2024八下·昆明期末)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投资比例为58%,交通运输为19.2%,水利农林为7.6%,文教卫生为7.4%,其他为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约为1:7.9.这反映出“一五计划”期间(    )
    A . 农轻重比例协调 B .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 . 重点培养建设人才 D .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 10. (2024八下·巩义期末) 1954年在完成全国基层选举的基础上,分别选举产生1226名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台湾省代表暂缺)。其中,中共党员668人,占54.48%,党外人士558人,占45.52%.这反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 .   提高决策科学性 B . 强调制度稳定性 C . 权力具有至上性 D . 具有广泛代表性
  • 11. (2024·寮步) 毛泽东曾说,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朝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   )
    A .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开始实施土地改革 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2. (2024·寮步) 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北京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总社发给北京第一食品生产合作社的入社批准书”。这件文物可以作为研究三大改造的(    )

    A . 口述史料 B . 间接史料 C . 音像史料 D . 实物史料
  • 13. (2024八下·昆明期末)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 14. (2024·寮步) 学习历史应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
    A . 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C . 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地主阶级 D . 一五计划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 15. (2024八下·榕城期末) 1956年党的八大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党(   )
    A . 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思想 B . 确立以发展农业为中心的经济方针 C . 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 . 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16. (2024·寮步) “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里,“低音”是指(    )

    A .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实施
  • 17. (2024·广州模拟) 《人民日报》社论见证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下表所反映的信息可用于研究(   )

    标题

    内容

    《卫星社坐上了卫星》

    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有五亩小麦亩产两千一百零五斤。

    《今年夏天大丰收说明了什么》

    我国粮食要增产多少,是能够由我国人民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决定了。

    《全力保证钢铁生产》

    要保证一千零七十万吨钢,必须具有停车让路、首先为钢的全局观点。

    A .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B . 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 农村乡镇企业的良好发展势头 D . 工农业战线的“大跃进”热潮
  • 18. (2024·寮步)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
    A . 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意义
  • 19. (2024·寮步) 读图,对1962-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 B .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C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 D .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20. (2024八下·东莞期中)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县考察时,回忆起曾填写的《念奴娇》词。词中“百姓谁不爱好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的句子,深深表达了对下列哪位人物的崇敬之情( )
    A . 孔繁森 B . 雷锋 C . 王进喜 D . 焦裕禄
  • 21. (2024八下·茂名期中) 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组镜头: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杆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你认为正确的解释是(    )
    A . 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 B . 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结束后 C . 作为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毫无根据 D . 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
  • 22. (2024八下·鹤山期中) 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讲话成为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随后召开的会议是(   )
    A . 遵义会议 B . 七届二中全会 C . 中共八大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23. 1977年底, 《人民文学》等编辑部邀请文艺界人士举行座谈会,揭批“文艺黑线专政"论。1978年6月, 曾被强行撤销的全国文联和作家、音乐、戏剧、电影、舞蹈等协会宣布恢复工作,文联的机关报《文艺报》立即复刊。这些事件( )
    A . 反映拨乱反正的时代特色 B . 营造恢复高考的舆论氛围 C . 折射文艺事业的百花齐放 D . 确立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
  • 24. (2024八下·凉州期中)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加紧了全面的立法工作,1979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 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 )
    A . 社会生活中有无法律并不重要 B . 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 C . 要集中不要民主 D . 需要靠道德的力量来维持
  • 25. (2023八下·惠州期中) “1978年,我国农村人均住房面积8.1平方米。许多县人均年收入低于50元;我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6.7平方米,工资20年未上涨。”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B . 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C . 住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D . 科技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 26. (2024八下·临清期末) 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A . 农业合作社 B . 农业集体化 C . 人民公社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7. (2024八下·山西期中)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前,拿一个省级工厂来说,从厂长到车间主任的任命听主管厅局的;财政拨款归财政厅管;产量计划由省经委下达;工人群体由劳工局管;产品由工商部门包销。据此可知(   )
    A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 . 国有企业已实现政企分开 C . 改革开放提升综合国力 D . 国有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
  • 28. (2024八下·龙马潭期中) 《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第一版收录了“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等词语,至1996年第3版增加收录“市场经济、国有经济、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现代汉语词典》将“市场经济”收录其中源于( )
    A .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 中共十三大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 .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29. (2024八下·凉州期中) 八年级一位同学为进一步了解改革开放这段历史,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 . 学校纪念改革开放的比赛征文 B . 历史学家有关改革开放的研究著作 C .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D .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 30. (2024·寮步) 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瑰宝,以下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
    A . 捐弃前嫌共对敌,陪都谈判展大义 B .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 .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
  • 31. (2024·寮步) 中国要强,农村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材料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历次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图中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的推行促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 (2) 材料二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建设出现了什么失误?它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3. (3) 据材料三,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具体措施是什么?这一措施带来了什么积极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 32. (2024·寮步)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同时……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2014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三: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一天之内通过刑法、民事诉讼法等七部重要法律,恢复了1966年至1976年间被破坏了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被法学界称为中国法治史上著名的“一日七法”。……以“一日七法”为先导,我国陆续制定了《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等一大批重要法律,从此,中国开始修改宪法和制定新的法律。

    ——马一德《从“加强法治”到“厉行法治》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文献是哪一次会议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文献的历史地位。
    2. (2) 材料二中“深刻教训”主要是指哪一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了空前的破坏与践踏?根据材料二指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一日七法”通过的积极意义。
    4. (4)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 33. (2024·寮步) 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伟大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疫病流行带来的严重挑战。在卫生防疫工作中,党和政府坚持走群众路线。全国军民响应号召,把卫生防疫提高到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高度来认识,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卫生防疫机制:成立疾疫防控决策领导机构、建立卫生防疫队、确立疫情报告制度等。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其他地方病等发生与蔓延的情况逐步降低甚而绝迹,全国城乡人口逐步上升,大大提升了中国人的身体及精神素质。

    ——摘编自光明日报《新中国国家卫生防疫机制的建立》(2020年03月11日16版)

    材料二  将卫生与爱国联系在一起,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伟大创举。卫生是个人的事,关乎健康;卫生也是国家的事,关乎国运。把卫生工作与发动群众有机结合起来,户户动员、人人参与,就能化被动救治为主动预防,用制度优势弥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卫生条件总体比较落后的劣势,开创了中国特色防疫模式和公共卫生发展道路。

    ——吴继金《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

    材料三  改革开放之后,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82年,“开展群众性的卫生活动,保护人民健康”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此确立了爱国卫生运动的法律地位。2017年5月12日,党中央提出了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42字方针,即“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依法科学治理,全民共建共享”。

    ——摘编自王玥《新中国成立以来爱国卫生运动的演进轨迹》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初期卫生防疫工作卓有成效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防病工作的时代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伟大创举”的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爱国卫生运动内涵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