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北宋宰辅籍贯分布统计表
北方 | 前期 | 中期 | 后期 | 南方 | 前期 | 中期 | 后期 |
河北西路 | 14 | 7 | 2 | 两浙路 | 2 | 9 | 13 |
开封府 | 9 | 4 | 11 | 福建路 | 1 | 4 | 19 |
京东西路 | 9 | 6 | 7 | 江南东路 | 2 | 3 | |
河北东路 | 8 | 4 | 江南西路 | 2 | 3 | 6 | |
河东路 | 8 | 6 | 1 | 荆湖北路 | 3 | ||
京西北路 | 6 | 9 | 3 | 京西南路 | 1 | ||
京东东路 | 5 | 5 | 1 | 淮南东路 | 1 | 4 | |
水兴军路 | 1 | 1 | 1 | 淮南西路 | 1 | 1 | 2 |
京西南路 | 2 | 成都府路 | 1 | 7 | |||
秦凤路 | 1 | 利州路 | 1 | 2 | 1 | ||
淮南东路 | 1 | 1 | 梓州路 | 1 | |||
淮南西路 | 2 | ||||||
小计 | 60 | 39 | 36 | 8 | 22 | 59 | |
合计 | 135 | 89 |
——据康保苓《北宋宰辅籍贯分布统计表》编制
材料一: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著。全书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天工开物》用数据对生产过程中提及的时间、重量、长度、宽度、高度、比率等进行量化。如《乃粒·稻》“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裁⋯⋯凡秧田一亩所生秧,共移栽二十五亩。凡秧即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用具体的数据来量化种植时间和秧田本田的比例关系,农民能够根据书中的具体数据来对农作物进行培育,避免损失。农业生产者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生产制造,有利于普及这些工艺技术,使他们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摘编自郑雪颖《〈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技术传承的创新与历史价值》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在一些开明士绅和近代知识分子强烈的救亡图存意识的推动下,科学开始逐渐扮演了富国强兵的角色,而传统上对科技轻视的旧观念逐渐瓦解,使《天工开物》得以再版。民国时期近代知识分子逐步替代传统士绅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在接受近代教育的同时认识到科技力量对社会变革和生产实践的重要作用,逐渐开始挖掘《天工开物》里的科技思想和经济思想,并在其自身的著作中广泛引用《天工开物》的内容,使长期以来不为“正统文化”所重的《天工开物》及与之处于同样境地的中国古代科技著作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才有机会成为“显学”。
——摘编自李书状《民国时期〈天工开物〉再版的原因探析及启示》
材料: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通过行政手段,打破原来大部分以血缘为纽带的互助关系,以村、乡行政区为单位,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各种形式的“劳动互助社”“义务耕田队”“妇女生产组”“儿童杂务队”等劳动互助组织迅速成立起来。督冀鲁豫边区在劳动竞赛中,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的差异,互助合作社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形成了以团体为基本单元的竞赛活动。1941年3月至1942年,在王震的率领下,三五九旅分四批进驻南泥湾,克服千难万险,开创了壮阔的“陕北好江南”,谱写了彪炳史册的佳话。劳动竞赛活动在各行各业普遍开展,陕甘宁边区的“赵占魁运动”、太行边区的“甄荣典运动”、晋绥边区的“张秋风运动”等,无不是南泥湾精神的生动体现。
——摘编自欧阳恩良、王建超《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竞赛的历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