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南宁市2024年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4-07-09 浏览次数:6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 (2024九下·宁江模拟) “造纸术的西传大大降低了书籍的成本造价,加速了文化教育的社会化和平民化进程。”这一材料可用于说明造纸术发明的(   )
    A . 背景 B . 过程 C . 工艺 D . 影响
  • 2. (2024·铁山模拟) “诗史互证”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杜甫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可以印证唐朝出现(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 3. (2024七下·富锦期末) 《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针对这一特点,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了(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行省制度 D . 三司
  • 4. (2024·南宁模拟) “它是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华活动的基本总结……尔后所有不平等条约规定的种种特权均是此约谋得利权的延续、派生和补充。”材料中的“它”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5. (2024九下·宁远期中) 辛亥革命用暴力掀倒了皇帝的宝座,进行了“以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尝试和探索。材料旨在说明辛亥革命(   )
    A .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 . 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C . 主张学习西方技术 D . 促进社会风俗变化
  • 6. (2024·南宁模拟) 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不断探索中觉醒,他们力图改造国民性、冲击封建旧思想和旧传统以求得思想解放。为此,他们发起了(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新文化运动 D . 国民革命运动
  • 7. (2024·南宁模拟) 遵义会议纪念馆入选国家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路线。这一纪念馆见证了(   )
    A .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 井冈山根据地创建 C . 红军长征 D . 重庆谈判
  • 8. (2024·南宁模拟) 孙中山在《实业计划》开篇告诫国人:“中国存亡之关键,则在此实业发展之一事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思潮是(   )
    A . 维新变法 B . 民主革命 C . 教育强国 D . 实业救国
  • 9. (2024八下·东阿月考)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广西工业企业生产总值比重变化表。出现这些变化是因为广西进行了(   )

    年份

    国营工业

    公私合营工业

    合作社营工业

    私营工业

    1952年

    60.3%

    8.8%

    0.5%

    30.4%

    1957年

    74.2%

    233%

    25%

    0

    A . 土地改革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 三大改造 D . “大跃进”运动
  • 10. (2024八下·玉州期中) 他临终时痛惜地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他是(   )
    A . 王进喜 B . 焦裕禄 C . 雷锋 D . 邓稼先
  • 11. (2024·南宁模拟)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指出,我们不应该在这里争论各自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问题。由此,他提出了(   )
    A . “求同存异”方针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四项基本原则 D . 可持续发展战略
  • 12. (2024·南宁模拟) “它曾是中古地中海世界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其文化曾辉煌了千余年……如此鼎盛的帝国终究灭亡了,土耳其人的大炮最终轰倒了千年屹立的城楼。”材料中的“帝国”是(   )
    A . 古巴比伦王国 B . 拜占庭帝国 C . 亚历山大帝国 D . 阿拉伯帝国
  • 13. (2024·南宁模拟) 学校开展“科技节”活动,历史兴趣小组正在布置以“电气时代”为主题的展板。下列图片可以选用的是(   )

     

    A . 珍妮机 B .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C . 蒸汽机车 D . 福特汽车公司的汽车
  • 14. (2024·南宁模拟) 1862年,联邦政府公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草案,宣布从1863年1月1日起,南部叛乱各州种植园主的奴隶应当被视为自由人。与这一文件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美国南北战争 B . 1861年农奴制改革 C . 罗斯福新政 D . 非洲纳米比亚独立
  • 15. (2024·南宁模拟) 维和部队的士兵头戴天蓝色的钢盔或蓝色贝雷帽,又被称为“蓝盔部队”,他们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派出这支部队的是(   )
    A . 国际联盟 B . 联合国 C . 世界贸易组织 D . 二十国集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 16. (2024·南宁模拟) 自古以来,农业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产工具

    图1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耙

    (骨耙用鹿、水牛的肩押骨加工而成)

    图2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农学著作

    图3 《齐民要术》书影(作者:贾思掘)

    图4 《农政全书》书影

    材料二  东晋南朝以来,源源不断的北方移民流入江南,从根本上改变了南方地旷人稀的景貌同时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方法,北方旱地作物品种小麦、菽麦也在南方开始大量种植,麦类逐渐成为南方人民仅次于水稻的主要农作物,就连北方的药材以及枣、梨、杏、胡桃等果树品种也被大量引入南方。

    ——摘编自赵常兴、安鲁《六朝移民与江南经济区的形成》

    材料三  中国农村改革发端于1978年末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随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在短短几年时间就扩展至全国黄80年代,政府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科学育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1991年的708.6元,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76万吨增长到1991年的43529万吨。

    ——摘编自万宝瑞《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业政策的演变、特点与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图2生产工具与图1相比有何优点?写出图4《农政全书》的作者。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东晋南朝以来北方移民对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贡献。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高粮食产量的措施及其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 17. (2024·南宁模拟) 人类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焕发生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古典的,因为它使罗马帝国衰亡以前的古希腊、罗马鼎盛时期的光辉璀璨的文明重新获得了生命文艺复兴也不仅是简单的“复古”,它体现了一种富于创造力的“时代精神”。它预示着时代的进步和变革,是人性的解放。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英国自古以来就有“王在法下”的观念,以及议会限制和监督王权的传统而“光荣革命”使英国逐渐成为一个“法治”国家,因此得以先于其他国家率先建立现代化的民主制度。

    ——摘编自许大华《论“光荣革命”对英国历史的影响》

    材料三  思维导图: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体现“时代精神”,并列举一例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根据材料归纳文艺复兴的特点。
    2. (2) 材料二中,英国“率先建立现代化的民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指出英国建立这一制度的传统优势。
    3. (3) 根据材料三,选择其中一个阶段的史实,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注意史论结合,2分)并给思维导图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
    4. (4) 综上所述,概括人类文明发展的特点。
  • 18. (2024·南宁模拟) 同学们围绕“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材料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

    历史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A

    隋唐

    B

    民族交往史实

    《北魏帝王出御图》

    图中的帝王和大臣们,都穿着长袍宽袖的汉族服装

    宣政院印印文

    忽必烈设宣政院,负责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步撵图》(局部)

    图画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

    达赖金印

    顺治皇帝赐予五世达赖喇嘛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统一大业进程(部分):

    时期

    概况

    抗日战争时期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行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巩固新生政权时期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改革开放后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整理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下册)

    材料四

    笔记一

    笔记二

    笔记三

    从中国历史发展的某一片段来看,中国确切不止一次地有分裂状态存在;但从历史发展的全貌来看,全国性的统一才是主流。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来看,各民族在交往交融中都进一步加深了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趋势。

    国家统一的信念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意识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坚定的政治诉求。

    ——整理自霍林东《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

    1. (1)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写出A、B两处对应的历史时期。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
    2. (2)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提出的创造性构想及其成功实践。
    3. (3) 材料四是同学们在学习中摘抄的笔记。请从中选择一则笔记,围绕“国家统一”提炼观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