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柴桑区五校2024年历史中考一模

更新时间:2024-05-21 浏览次数: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 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出土了以下文物。这说明该遗址的先民会(   )

    A . 人工取火 B . 捕鱼狩猎 C . 种植水稻 D . 建筑宫室
  • 2.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是下列哪一思想流派的观点?(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墨家 D . 法家
  • 3. “凿开山岭引湘波,上去昭回不较多。无限鹊临桥畔立,适来天道过天河。”这是唐代诗人胡曾写下的诗句,他把沟通湘江和漓江的运河比喻为“天道”,称其如同跨越天河的鹊桥一般壮观奇丽。这里的“天道”是指(   )
    A . 灵渠 B . 邗沟 C . 大运河 D . 都江堰
  • 4. 北魏孝文帝的皇后冯氏坚决不说汉语,不穿汉服,孝文帝在多次劝说无果后,一怒之下废掉了冯氏的皇后之位,将其贬为庶人,送至寺院养老。孝文帝这样做(   )
    A . 消除了外戚专权 B . 杜绝了后宫争宠 C . 有利于民族交融 D . 建立了大一统帝国
  • 5. 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看到新考中的进士鱼贯而出,不禁喜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彀中,箭能射得到的范围)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英雄都被我收入囊中了。这说明科举制(   )
    A . 提升了官员的文化水平 B .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C . 促进了唐诗的兴盛繁荣 D . 加强了皇帝用人的权力
  • 6. 宋辽边界“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见干戈”。材料说明(   )
    A . 重文轻武国策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B . 澶渊之盟维持了宋辽边界的和平 C . 王安石变法促进了宋辽经济的发展 D . 北民南迁促进了宋辽人口的增长
  • 7. (2024·东莞模拟) 学者石声汉认为,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入;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以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这反映出(   )
    A . 中国古代国人心态保守封闭 B . 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兼收并蓄 C .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 D . 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 8. (2019·张家界)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下列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 . 专制皇权 B . 监察权力 C . 丞相权力 D . 地方权力
  • 9. 钱穆先生在谈到太平天国时曾说:“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 . 发动金田起义 B .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 定都天京 D . 提出《资政新篇》
  • 10. 1865—1895年,清朝首先关注国防和军火工业的发展,紧接着是支持军备制造的重工业,即便发展纺织品和其他轻工业,也是出于保护国内消费市场免于外国渗透的国防意识。对这一时期工业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自强”“求富”是主要目的 B . 工业不能独立地发展 C . 工业的国防特征明显 D . 工业的国际竞争激烈
  • 11. “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下列事件与这一指导思想直接相关的是(   )
    A . 中共一大 B . 南昌起义 C . 井冈山会师 D . 遵义会议
  • 12. 近代中国男性服饰由长袍马褂变为西装和中山装;女子服饰中的旗袍经过改良,由宽松肥大变为短袍窄袖。推动当时百姓日常服饰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A . 重大政治运动的开展 B . 电视文化的影响 C . 思想观念进步和开放 D .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13.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界定有三个基本要素:公有制、计划经济、民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在哪一时间段在我国建立的?(    )
    A . 1949—1952年 B . 1953—1956年 C . 1956—1966年 D . 1966—1976年
  • 14.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金昌曾说:“过去在生产队,上工一条龙,干活大呼隆,干多干少一个样,都是10分工⋯⋯出勤不出力,光工分多有什么用呢?”他的诉说,直接表达了(   )
    A . 土地改革后的喜悦 B . 对人民公社化的思考 C . 对农村改革的肯定 D .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期盼
  • 15. 与下面的古代帝国历史发展线索示意图吻合的是(   )

    A . 亚历山大帝国 B . 罗马帝国 C . 拜占庭帝国 D . 阿拉伯帝国
  • 16. 79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写信给教皇利奥三世:“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卫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攻击蹂躏,在教会内部确保教会的纯正信仰。⋯⋯你的职责则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武力。”这反映出中世纪西欧(   )
    A . 开始信仰基督教 B . 普遍建立起封建制度 C . 王权和教权互相利用 D . 普遍建立起庄园制度
  • 17. 根据1851年的调查,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农场的总面积为2470万英亩,其中经营面积在100英亩以上的大农场约占78.2%。而同年在英国(包括苏格兰)的28.6万个农场中,雇用了农业工人的农场约占55%。材料体现的社会现象是(   )
    A . 地主加紧剥削农民 B . 奴隶贸易兴盛 C . 封建庄园经济盛行 D . 农业实现了资本主义近代化
  • 18. 19世纪30年代,从英国伦敦到爱丁堡需花费的时间,由原来的10—12天,缩短到只需要2天多(约50个小时)。这主要是因为(   )
    A . 火车的应用 B . 汽车的推广 C . 飞机的发明 D . 电车的普及
  • 19. 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相(如图)。这一变化是因为(    )

    A . 德国在二战开始时军事上受挫 B . 德国在苏德战场遭遇重大打击 C . 德国在诺曼底遭遇重大的失利 D . 德国法西斯主义被彻底地打败
  • 20. 某同学用右下方的示意图来表示某个时期的国际格局。据此判断,该时期的国际格局是(   )

    A . 多极化格局 B .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C . 美、欧、日三足鼎立 D . 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 21. 观赏雕塑、图卷,参观纪念馆,感悟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图4描绘的是哪一具体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2. (2) 假如你是导游,请你向游客介绍图3所示情景的前因后果。
    3. (3) 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进行研学,你会选择参观(或观赏)哪几个纪念馆(或雕塑)?请说明理由。
  • 22. 绘制示意图是把握历史脉络的有效方法。阅读下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结合所学知识,将上面示意图中的A、B处内容补充完整。
    2. (2) 选择示意图①②③中的任一方向,提炼恰当的观点,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23. 国际贸易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摘编自[美]费正清、[美]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跨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如此⋯⋯为供应欧洲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以后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美洲种植园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引发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其概况如下: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产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三  见下图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出一个宋朝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并写出当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角贸易”对欧洲的影响,并指出这种国际贸易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 24. 美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之美】

    材料一  左下方是青铜器利簋及其铭文拓片。

    铭文大意:周武王征伐商纣王,在甲子日这天的早晨,岁星正当其位……夺取商都。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赐给参与有功的右史利优质铜材若干,利为了纪念这件事,就用武王赏赐的这些铜材制作了这个用来祭祀其先祖檀公的珍贵礼器。

    材料二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是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题为《朋友》(后改作《蝴蝶》)的白话小诗。一时间,褒贬如潮,争鸣四起,在新文化运动浪潮中荡起阵阵涟漪。

    ——摘编自杨胜群、李良主编《红楼旧址群故事》

    【电影之美】

    时间

    作品

    主要片段

    1939年

    电影《木兰从军》

    木兰从军所去之地为匈奴所在严寒之地,木兰提出“不许贪赃枉法,不许欺侮百姓,不许临阵脱逃,不许徇私舞养”等。后来,她识破匈奴诡计,大败匈奴。

    1956年

    豫剧电影《花木兰》

    木兰从军路上,同伴一直抱怨。“为什么倒霉的事,都叫男人来干?女子们在家中坐享清闲。”花木兰大声争辩:“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闻?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示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豫剧电影《花木兰》肯定女子的劳动价值,塑造了花木兰追求男女平等的时代形象,激发了新时代女性为祖国建功立业的热情。

    【音乐之美】

    材料四  下面是《看见最美的你》简谱(部分)。

    ——摘编自杨胜群、李良主编《红楼旧址群故事》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青铜器利簋的历史价值。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适冒着巨大争议创作白话小诗《蝴蝶》的原因。
    3. (3) 艺术作品往往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不同时代作品中的花木兰的形象也有所不同。请你参照下面的示例,结合材料三中电影拍摄的时代背景,简析1939年电影《木兰从军》中的花木兰的形象特点,并说明该电影将花木兰塑造成此种形象的原因及意义。
    4. (4) 结合上面的任意两句歌词,请你列举两个与该歌词相对应的新中国最美英雄模范人物,并说说这些英模人物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