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

更新时间:2024-05-07 浏览次数:1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2·期中) 如图为近代某一期杂志的目录(局部)。据此判断本期杂志的主要内容是( )

    A . 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B . 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C . 提倡通俗平易的新文学 D . 抨击近代维新变法思想
  • 2. (2022八上·龙岗期末) 下表为1920年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部分)的简况。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活动( )

    地点

    人物

    主要活动

    北京

    李大钊

    散发《劳动宣言》,讲解五一劳动节的历史和意义

    长辛店

    邓中夏

    出席1000多工人参加的纪念大会并在大会上演说

    上海

    陈独秀

    参加了“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筹备会,并演讲了劳工问题

    A . 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 . 完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C . 掀起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D .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3. (2024·安州模拟) 1919年11月1 日鲁迅在《新青年》6卷6号上发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 提出了新型父子关系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号召先从觉醒的人开手,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他意在( )
    A . 发起文学革命 B . 批判传统旧道德 C . 倡导教育改革 D . 传播马克思主义
  • 4. (2024九下·甘谷模拟)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
    A . 李大钊 B . 毛泽东 C . 陈独秀 D . 孙中山
  • 5. (2024九下·泗阳模拟) 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而且国内出现至少400种白话报,几个持重的大杂志如《东方杂志》、 《小说月报》也逐渐白话化。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时期( )
    A . 文学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B . 白话报成为唯一传播媒介 C . 传统文学此时已被废止 D . 学校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
  • 6. 下图的报刊在当时的共同作用在于 ( )

    A . 促进戊戌变法的开展 B . 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C .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 壮大了革命党人的力量
  • 7. (2024九下·凉州模拟) 以新文学形式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白话小说是出自鲁迅的(  )
    A . 《狂人日记》 B . 《文学改良刍议》 C . 《文学革命论》 D . 《敬告青年》
  • 8. (2023八上·自贡期末) 20世纪初,北洋政府为了抵消辛亥革命给人们思想留下的民主影响,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   )
    A . 洋务运动 B . 维新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9. (2023八上·自贡期末) 鲁迅把西方现代文学技巧与中国语境和问题意识相嫁接,并结合对中国社会及民族的深刻洞察和反思,挖出了旧社会“人吃人”的毒瘤,创作出一篇闻名于世的白话文小说(   )
    A . 《狂人日记》 B . 《骆驼祥子》 C . 《阿Q正传》 D . 《青年杂志》
  • 10. (2023八上·青县期末) 李大钊在经,《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
    A .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 . 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 .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 .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11. (2023八上·东莞期末) 用关键词标志重大历史内容是学习历史重要方法。以下历史内容与关键词对应正确的是( )

    文艺复兴

    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

    人文主义

    A . 自强求富——民主科学——三民主义 B . 自强求富——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C . 三民主义——自强求富——民主科学 D . 自强求富——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 12. (2024八上·宁明期末) 报纸是近代各种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20世纪初,被读者评为启迪了民智,传播了西方民主、 自由精神,为知识青年吹响了奋进的号角,促进了他们觉醒的出版物是( )
    A . 《国闻报》 B . 《民报》 C . 《新青年》 D . 《时务报》
  • 13. (2023八上·中山期末) 1918 年, 《新青年》出刊“易卜生专号”, 转载的《娜拉》《国民之敌》等作品所表现出对旧社会制度虚伪、腐败的鄙视,受到了中国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易卜生热”。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 . 民主观念渐入人心 C . 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 D . 马克思主义的洗礼
  • 14. (2023八上·江城期末) 《新青年》在1915-1918年总篇数共1274篇,其中“社会主义”一词一共有20篇文章使用,使用了 34次,平均每篇使用1.8次;而从1919-1922年,总篇数1026篇,其中使用该词篇数达145篇,使用次数1292次,平均每篇使用7.75次。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 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 . 民众普遍拥护国民革命运动 C . 中国政府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D .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
  • 15. (2024八上·峰峰矿期中) 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
    A . 推动了东西方全面融合 B . 带领中华民族走出苦难 C .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基 D . 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24八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 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 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 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统编版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

    材料二 虽然新文化倡导者所要建立的依然是“西洋式的社会国家 ”,与戊戌时 代的“揖日追俄 ”和辛亥时代的“揖美追欧 ”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当他 们用民主和科学来概括欧美工业文明的精神的时候,已经越出了仿效某个具体国 家的具体建制的轨迹。……于是他们的认识开始由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 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 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 ”、“西洋式的国家 ”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据材料一指出先进知识分子进行这场“革新运动 ”的目的是什么?革新的途径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为这场运动高举的旗帜是  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揖日追俄 ”“揖美追欧 ”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据 材料指出,新文化运动与辛亥时代的“揖美追欧 ”有哪些异同点?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