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一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

更新时间:2024-05-07 浏览次数: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这是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100名人排行榜》中对隋文帝的评价,这里主要反映了隋文帝的哪一功绩(   )
    A . 建立隋朝 B . 统一全国 C .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D . 开通大运河
  • 2. “输送物资最方便的乃是水运,然而无论黄河、淮水,还是长江,中国主要的江河都是自西向东,没有连接南北的河流。于是,隋炀帝决定以人工之力来完成此事。”由此可知,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   )
    A . 加强南北交通 B . 巩固国家政权 C . 加强对边疆控制 D . 加强中央集权
  • 3. 《旧唐书·李密传》这样记述隋末的社会状况:“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缘于(    )
    A . 隋文帝厉行节俭 B . 农民起义蔓延全国 C . 隋炀帝统治残暴 D . 自然灾害非常严重
  • 4. 据《资治通鉴》编译载:“贞观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召见并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这段材料描述了唐太宗(    )
    A . 勇于革新 B . 知人善用 C . 以史为鉴 D . 虚心纳谏
  • 5. 武则天时期下令奖励农桑,凡是做到耕地增加的地方,官员可以得到奖励,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唐玄宗前期,任用有才能的姚崇、宋璟做宰相,这一时期人口户数比唐太宗时增加了三倍。这说明(   )
    A . 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B . 在两人统治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 C . 统治者合理的措施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D . 任用人才能促进人口的增长
  • 6. 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何家村遗址中发现的钱币,既有唐代流行的开元通宝,又有日本元明天皇铸造的和同开珎,还有波斯的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等。这一发现可用于说明唐朝(    )
    A . 货币制度混乱 B . 民族交融深化 C . 市镇经济繁荣 D . 对外交往活跃
  • 7. 唐朝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竞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竞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A .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 . 选官制度防止权贵当官 C .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D .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 8. 据统计,唐诗有作者3600余人,诗作55000余首,其中农事诗不少于800首。宋诗约有11000多名作者,创作了20余万首诗,其中涉及农业的有10万余首,约占全诗的一半。这说明(   )
    A .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诗歌繁荣 B . 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来源 C . 宋诗在文学中具有较高地位 D . 唐宋统治阶级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 9. 下面所示是关于“文成公主”的故事叙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故事版本

    故事叙述

    《文成公主入藏记》

    求婚使者运用卓越智慧向唐王请婚胜利

    《文成公主入藏的传说》

    求婚使者如何取得请婚的胜利

    《文成公主》

    请婚胜利和文成公主所带的嫁妆

    《松赞干布求婚》

    使者运用卓越的智慧争取请婚胜利

    A . 吐蕃求婚使者遭到拒绝 B . 吐蕃主动地与唐朝联姻 C . 文成公主入藏道路多元 D . 松赞干布曾臣服于唐朝
  • 10.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材料中西北各部首领献号唐皇“天可汗”,主要是因为唐太宗(   )
    A .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 . 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C . 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D . 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 11. (2024七下·深圳月考)  唐朝时期,女性常穿着薄纱、丝绸等华丽的服装,大胆展示自己的美貌和身姿。更令人惊讶的是,唐朝还允许女穿男装,这一风格展现了唐朝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自由。此外,平民也可以穿着丝绸,这打破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等级界限。这些现象反应出唐朝社会呈现的风格特点是( )
    A . 包容与开放 B . 单一保守 C . 奢侈浪费 D . 勇于创新
  • 12. 唐开成三年(838 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 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这说明了唐朝(   )
    A . 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 . 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 . 社会风气的开放 D .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 13. “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平卢、范阳、河东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    )
    A .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B . 中央与边镇的力量失去平衡 C . 外戚宦官专权乱政 D . 边疆地区经济发展超越中原
  • 14. 据史书记载,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中有很多人曾经担任节度使。如后梁皇帝朱温曾是唐宣武军节度使;后晋皇帝石敬瑭曾是后唐河东节度使。由此可见,五代十国时期的统治者获得政权最典型的途径是(    )
    A . 通过控制朝政,发动宫廷政变 B . 通过所控制的藩镇势力武装夺权 C . 依靠北方少数民族的武力支持 D . 利用农民起义所造成的混乱局面
  • 15. 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施冕。披施冤,定江山,杯酒之间释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
    A . 元世祖忽必烈 B . 唐太宗李世民 C . 宋太祖赵匡胤 D . 叛将安禄山
  • 16. 北宋于公元963年、965年、971年先后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三国,又于974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此后,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王朝。由此可见(    )
    A . 继秦汉之后,中国重新实现了“大一统” B . 继唐亡之后,中国出现了五代十国局面 C . 北宋力扫割据政权,逐渐实现局部统一 D . 北宋为实现统一,推行尚武轻文的风气
  • 17. 武将出身的赵匡胤当上皇帝后,为防止藩镇割据局面重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下列措施不属于此类的是(   )
    A . 派文臣任知州 B . 分割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C . 设置通判 D . 设置转运使
  • 18. 《文献通考》记载:“王安石变法后,熙宁(宋神宗)十年(1077年),国家财政收入与治平(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此史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
    A . 抑制土地兼并 B . 增加财政收入 C .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 19. (2023·广东) 宋代农书所述土壤改良方法比较系统、全面,除水利改良(修筑陂塘等)、生物改良(秸秆还田等)、耕作改良(薄耘、轮作等)外,还强调“用粪犹用药”,以使地力“常新壮”。这表明,宋代( )
    A . 变法成效显著 B . 人力严重不足 C . 农业技术先进 D . 耕地面积扩大
  • 20. 某兴趣小组探究“宋代工商业发展”,有下列资料可以参考,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 . 元朝脱脱等人所撰《宋史》 B . 南宋古沉船“南海Ⅰ号”的文物 C . 元末明初施耐庵著《水浒传》 D . 大型历史主题纪录片《大宋王朝》
  • 21. 辽圣宗时,萧太后倚重的汉官韩德让,“为相以来结欢宋朝,岁时修睦,无少间隙”。这突出地说明了(    )
    A . 辽统治者重用汉人做官 B . 北宋对辽构成重大威胁 C . 辽与北宋之间已无矛盾 D . 辽与北宋关系逐渐缓和
  • 22. 两宋时期出现“苏湖熟,天下足”“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景象。由材料可以解读出(   )

    ①宋代经济繁荣②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③宋代出现了早市、夜市④纸币的出现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3. (2016七下·东莞期末) 南宋陆游在《诉衷情•当年万里觅诸侯》一词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里的“胡”适指(    )

    A . 匈奴 B . 女真 C . 契丹 D . 党项
  • 24. “一带一路”一端连替中国,一端连着世界。早在宋朝时期,我国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当时政府为了管理海外贸易设置的机构是(   )
    A . 安西都护府 B . 广州十三行 C . 市舶司 D . 北庭都元帅府
  • 25. 据记载,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农业税占全国税赋总收入的30%,工商税占70%。南宋绍兴末年,政府仅对进口商品征收7%—10%的关税,而广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的关税收入就达200万贯。由此可知宋代(   )
    A . 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 . 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 C . 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 D . 农业不再是主要生产部门
  • 26. 蒙古族历史文献《蒙古秘史》中,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结束这一局面的事件是(   )
    A . 朱温建立政权 B . 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 C . 元朝统一全国 D . 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
  • 27. (2023九上·邵阳期末) 我国某朝代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该朝代管理西藏的机构是(    )
    A . 西域都护府 B . 宣政院 C . 澎湖巡检司 D . 驻藏大臣
  • 28. 有同学在搜集史料中发现,元朝统一后,许多南方土人前往北方旅行考察,从河川到山岳,从城邑到宫阙,他们走访孔子故里曲阜,汉唐故都长安、洛阳,北宋故都开封等地。这段史料可以用于佐证(   )
    A . 南方缺少历史文化资源 B . 元朝统一加强南北联系 C . 国内民族矛盾基本消除 D . 南方土人社会地位提高
  • 29. 元朝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逐步融合,相互通婚,逐渐形成一个新民族,这个民族是(   )
    A . 女真族 B . 党项族 C . 回族 D . 契丹族
  • 30. 我国的疆域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观察下面四幅疆域图,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 . 集权统治面临危机 B . 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 C . 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二、综合题
  • 31.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才选拔】

    材料一: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为政之道】

    材料二: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

    唐玄宗前期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赋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安邦之策】

    材料三:为防止唐末以未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的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摘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地方管理】

    材料四: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及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史·地理志》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实行科举考试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繁荣强盛的原因。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根据材料指出该政策实行的目的?
    4. (4) 元朝为治理辽阔疆域而推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有什么影响?
  • 32.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社会稳定的保障、社会变革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期,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迅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唐政府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安史之乱,江很独余,历五季纷争,中原之地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自东南渐重,则两北渐轻。

    ——摘编白章如愚《山堂先生群书考索》

    材料三:北宋初,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商品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市场对钱币的离求量骤增,以致宋王朝从一建国便面临着货币供给不足,及地区间货币流通被分割的局面……铁钱既笨重难携以致远,又因私铸多而流通受阻……当地一些既有信用、又有大量财富的巨富豪商,为交子在成都的最初发行提供了信用基础。

    ——摘编自管汉晖《宋元纸币流通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

    材料四: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1. (1) 材料一中唐朝发明并批准的生产工具有哪些?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南渐重”的原因。
    3. (3) 材料三中北宋时期发行的纸币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交子产生的时代背景。
    4. (4) 材料四反映出中国古代经济格局有什么变化?
  • 33. 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一部充满开放与交融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中外交流,更为积极的表现是文化的相互影响……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形成了由内向外(唐朝向周边)、由外向内(周边向唐朝)的互动、辐射,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

    ——摘编白良行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宋与辽的边界开设“植场”,宋辽互市……终宋仁宗、宋英宗之世,契丹固审盟好,互市不绝。

    ——《宋王胡边疆民族政策的创断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元期在实现全国统一后,对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元朝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方式。在中央设置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地区;在漠北地区,改设宣慰司都元帅府,后升为岭北行省;在民族关系复杂的东北地区,设置辽阳行省;在云南地区,设置行省,多用土官制度进行管辖。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相终,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中外交流的特点。分别列举材料中唐朝“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进行文化交流的史实。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辽开放“榷场”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辽双方订立的盟约名称。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边疆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