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 /本节综合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24《唐诗三首》同...

更新时间:2024-06-18 浏览次数:4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háo)     挂(juàn)     塘(ào)     俄(qǐnɡ) B . (qīn)    (sànɡ)乱     此屋(xiàn)  大(bì) C . (wù)     广(shà)      冰辙(niǎn)  两(bīn) D . 口称(chì)   老(yù)      红(shā)     幽(yàn)
  • 2.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秋天漠漠昏黑(接近)          高者挂长林梢(挂结) B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高耸的样子)  能对面为盗贼( 忍心 ) C . 卖炭得钱何所(经营)       驾炭车辗冰辙(天亮) D . 回车牛牵向北(吆喝)       系向牛头充炭(同“值”,价钱)
  • 3.  下列关于诗歌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体诗的格律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分为两大类:律诗、绝句。 B . 在诗歌发展史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究格律的诗被称为“古体诗”。 C . 律诗由四联组成,每联两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 . 近体诗除首尾二联外,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以诗论史,被誉为“诗史”。 B . 《石壕吏》构思巧妙,藏问于答。明写老妇,暗写差役。诗人对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深表同情,对统治者压迫老百姓的残暴行径极为不满。 C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是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诗人的茅屋遭遇了暴风雨的袭击。面对这场风雨,诗人的情感只是焦急和无助。 D . 《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有较强的叙事性和较为精彩的描写。
  • 5. 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笔法劲健,如疾风飘雨 B . 笔画平直,结构方正 C . 用笔圆润,一气呵成 D . 笔画连绵,气韵流畅
  • 6.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石壕吏》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B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茅屋被风雨袭击的遭遇,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C . 《卖炭翁》通过卖炭老人辛苦烧出的炭惨遭宫使强取豪夺的故事,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D . 同样是表现诗人关怀现实的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结尾都有诗人议论抒情的语句,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二、阅读题
  • 7.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诗后题目。

    [甲]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乙]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1) 用[甲]诗中的一个字概括老妇一家的遭遇,这个字是“”。
    2. (2)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诗是一首抒情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其主体部分是老妇的“致词”。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 . [乙]诗中“搔更短”“不胜簪”以特写镜头将忧国、伤时、思家之情浓缩在诗人苍老的形象中。 C . 两首诗都写到了战争,[甲]诗写出诗人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乙]诗写出了诗人在连绵的战火中久盼家书而不至的急切心情。 D . 两首诗都表达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甲]诗记叙中抒情,[乙]诗融情于景。
    3. (3) 自选角度,赏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诗。
  • 8.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 (1) 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对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2. (2)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画出了卖炭翁的肖像。“两鬓苍苍”写面容,可见卖炭翁的苍老。“满面尘灰”“十指黑”可见其烧炭的艰辛。 B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将老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 C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诗用同情的口吻,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的矛盾。 D . 这首诗通过白描手法写了卖炭翁伐薪、烧炭的艰辛和入城卖炭却被宫使抢走炭车的遭遇,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悲剧故事,并在诗歌最后通过直接议论对统治阶层的罪恶进行了揭露和控诉。
    2. (2) 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也就是文章诗歌应该为反映现实而写。请分析“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的写作特色和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