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2024) /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科学试卷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单元卷

更新时间:2024-05-14 浏览次数:55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0年2月12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麦考瑞(Macquarie)港一场燃烧了210天的大火被宣告完全熄灭。这场大火始于2019年7月18日,燃烧了400公顷。下列说法不合理的( )
    A . 大火燃烧了大量的树木,产生了巨量二氧化碳,可能促使全球温室效应更加严重 B . 大火使得数以亿计的动物因此丧生,可能对当地的生态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C . 常见的森林火灾灭火手段是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能有效移开可燃物,防止火势蔓延 D . 用水灭火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
  • 2.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C .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3. 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 . 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 . 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 . 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 . 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 4. 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含空气的氧气,最合适的收集操作是( )
    A . 集气瓶中装入的水 B . 集气瓶中装入的水 C . 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 D . 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
  • 5. 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②试管外壁潮湿

    ③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 ④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  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  ⑦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

    A . 全部 B . 除④外 C . 除⑥⑦外 D . ①②③⑤
  • 6. 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d代表氯化钾 B . t2时刻O2开始产生 C . 从t1时刻起,KMnO4开始分解,从t2时刻起KClO3开始分解 D . KMnO4反应生成其中的一种物质可以作KClO3反应的催化剂
  • 7. 如图为水稻活细胞中葡萄糖通过呼吸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葡萄糖在条件X下进行的呼吸又称发酵 B . 利用酵母菌在条件Y下进行的呼吸可进行酿酒 C . 物质a是水,物质b是二氧化碳 D . 等量葡萄糖在条件X下比在条件Y下产生的能量多
  • 8. 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甜瓜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很大,详见下表,根据资料推理正确的选项是( )

    平均温度

    甲地

    乙地

    白天

    夜间

    A . 甲地夜间温度较低,甜瓜的呼吸作用弱,有机物的消耗少 B . 乙地夜间温度较高,甜瓜的呼吸作用弱,有机物的消耗多 C . 甲地夜间温度较低,甜瓜的呼吸作用强,有机物的消耗多 D . 乙地夜间温度较高,甜瓜的呼吸作用强,有机物的消耗少
  • 9. 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某小组设计如图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 . 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B . 实验前都不需要暗处理 C . 可用酒精溶解叶绿素 D . 可用碘液检测有无淀粉产生
  • 10.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紧密相关,若图中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 )

    A . 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B . 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C . 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D . 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 11. 如图表示农作物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强度均增强 B . 种植密度越大,农作物产量越高 C . 种植密度为m2时,有机物积累最多 D . 种植密度在m4之后,有机物积累继续增多
  • 12. 如图所示为密闭培养室中,放置秋海棠和无秋海棠情况下,一天中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图。为证明秋海棠能够提高室内氧气浓度,需要比较的两个时间点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3. 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 )
    A . 10g水变成10g水蒸气 B . 镁条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了 C . 湿衣服晒干后,质量减小 D . 100mL 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 14. 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混合制取氧气,下图表示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像的是(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 )
    A . B . C . D .
  • 15. 某化合物R在纯氧中充分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该化合物的组成中( )
    A . 只含有碳元素 B . 只含有氢元素 C . 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 16. 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种类

    ⑤原子的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⑦元素的化合价

    A .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 ①③⑤⑥ C . ①④⑥ D . ②③⑤
  • 17.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 掐断蚊香燃烧的一段可熄灭蚊香,原理是隔离了可燃物 C . 将煤加工成粉末状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加了氧气的浓度 D . 木材架空燃烧更旺,是因为空气流通增加氧气,氧气具有可燃性
  • 18. 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①②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 B . ①③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 C . 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 D . 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 19. 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每个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B . 在“”分子中,若“”元素化合价为+1,则“”元素的化合价为-2 C . 该图示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可分 D . 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为1 : 2
  • 20. (2024·浙江期末) 将25 g A物质和5 g B物质混合,加热后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反应后的混合物含10 g A和11 g C,同时还含有一种物质D。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则它们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能是( )
    A . A+B=C+D B . A+2B=2C+D C . 2A+B=2C+D D . 2A+B=C+2D
二、填空题
  • 21. 分别表示氧元素的两种原子,可简写为16O、18O。
    1. (1) 16O、18O两种原子中(填“质子”“中子”或“电子”)数目相等。

    2. (2) 若H216O2反应生成的水表示为H216O, 在方框中把电解水(H218O)反应的微观粒子模型补画完整。
  • 22. 根据表中五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





    密度 

    1.293

    0.771

    0.717

    1.629

    1.43

    溶解性

    -

    极易溶

    难溶

    极易溶

    难溶

    1. (1) 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
    2. (2) 用如图所示盛满水的集气瓶收集CH4 , 气体应从端进入。
  • 23. 研究燃烧的条件。

    步骤1:向C中加入少量白磷,再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导管口浸入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步骤2:打开K1 , 关闭K2 , 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实验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

  • 24. (2024八下·浙江期末)  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氧原子,“O”代表硫原子)。请回答:

    1. (1) 图一微观模型所表示的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 (2) 变化Ⅰ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写出一项即可)
    3. (3) 变化Ⅱ发生的是分解反应,请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
  • 25. (2024八下·浙江期末) 如图是某同学所做的测定昆虫呼吸作用强度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 (1) 此装置可直接测量昆虫在单位时间内(填“吸收O2的量”或“放出CO2的量”)。
    2. (2) 你觉得该同学在设计上还存在什么缺陷?
三、实验探究题
  • 26. (2024·浙江期末) 小柯用H2O2溶液制取氧气时,错将KMnO4固体当成二氧化锰放入了H2O2溶液中,结果也发现溶液中迅速产生气泡。他想: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吗?高锰酸钾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吗?
    1. (1) 小柯用试管再次进行实验并仔细观察,发现KMnO4固体刚放入H2O2溶液中时,溶液呈紫红色但迅速褪去,同时产生大量气泡,试管中出现大量白雾,待反应结束后,溶液为无色,同时可见黑色固体沉淀。

      ①他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为

      ②他认为KMnO4固体不是催化剂,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2. (2) 他继续按如图所示的流程进行实验。将实验中得到的黑色固体再放入另一支盛有2 mL 5%H2O2溶液的试管中,同样可以看到产生气泡,且黑色固体不变。根据实验现象,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推测该黑色固体是(填化学式)。

  • 27. 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未来科学家”小组同学取如图所示的银边天竺葵进行以下实验研究:

    步骤1:把一盆银边天竺葵放入不透光的黑纸箱中一昼夜。

    步骤2:选取生长旺盛的叶片M、N作如图处理。叶片M的部分绿色部分C处用圆黑纸片上下两面遮光处理。叶片N用放有固体氢氧化钠的透明塑料袋包裹严密。

    步骤3: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左右,取下叶片M和N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10分钟。

    步骤4:取出叶片M和N,用清水漂洗后放在白瓷盘中,将叶片展开铺平,用1:10的碘酒稀释液均匀地滴在两片叶片上。过一会儿可以观察到:

    ①叶片M的B处变蓝色,A、C处均不变蓝色;

    ②叶片N不变蓝色。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取材选用银边天竺葵是为了探究
    2. (2) 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3. (3) 实验中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的目的是
    4. (4) 叶片M的B处现象和叶片N的D处现象比较可以得出结论:
    5. (5) 本实验没有探究的光合作用中的问题是____。
      A . 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水 B .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 C .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D . 光合作用生成淀粉 E . 光合作用能制造氧气 F .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 28. (2024八下·浙江期末) 老师告诉小美:氯酸钾与氧化铜(CuO)、氧化铁(Fe2O3)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小美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氯酸钾的熔点为356℃,常温下稳定,在400℃以上则分解产生氧气。酒精灯加热温度为400- 500℃。

    [提出猜想]除MnO2、CuO外,Fe2O3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分解温度。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1

     氯酸钾

    2

     氯酸钾和  二氧化锰

    3

     氯酸钾和  氧化铜

    4

     氯酸钾和  氧化铁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 (1) 实验4中X的值应为。由实验与实验4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 (2) 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小美绘出了部分图(如图) ,请帮她完成该图

      [结论]通过该实验的探究,得到的结论有(填序号)。

      A.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温度

      B.催化剂可改变产物的质量

      C.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D.三种催化剂中,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催化效果最好

  • 29. 某款市售制氧杯具有供氧快、便携带﹑易操作、成本低的特点。图甲为制氧杯实物图,图乙为制氧杯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丙为制氧剂的相关信息。利用该制氧杯制氧,产生的氧气可以用于剧烈运动后及时补氧,也可以供老人、孕妇等在家中和户外急救补氧。

    【使用步骤】

    Ⅰ.取下杯盖,在甲杯中加入A、B两种制氧剂,再加入清水至相应水位。

    Ⅱ.取下与杯盖相连的乙杯,在乙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将乙杯装回杯盖的中央正下方。Ⅲ.将带有乙杯的杯盖和甲杯旋紧,形成一个如图甲所示的整体。

    Ⅳ.待出气孔②处有氧气逸出时,通过医用导气管供人呼吸补氧。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乙杯中加入清水的作用是
    2. (2) 在甲杯中加入清水至相应水位,清水除了溶解制氧剂A并使制氧反应发生以外,还具有的作用是
    3. (3) 请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以上信息,解释该制氧杯能快速产生氧气并能使氧气从出气孔②快速逸出的原因:
  • 30. 微观示意图能够直观地表示化学反应的本质,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 (1) 在图甲中将“反应中”的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 (2) 图甲所示的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在点燃的条件下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每1个氢原子和构成
    3. (3) 图乙中“反应后”的物质属于化合物中的(填物质分类)。
    4. (4) 对比图甲和图乙可以总结出,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____(填序号)。
      A . 一定改变 B . 可能改变 C . 一定不变
  • 31. 科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 (1) 图甲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2. (2) 图乙实验中,(填化学式)使紫色干花(用石落试液浸泡过)变红;
    3. (3) 图丙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填序号)。
      A . 试管内液体上升 B . 试管内液体变红 C . 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四、解答题
  • 32. 乐乐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的三个装置,这三个装置中的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完全相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了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前将植物放在黑暗处--昼夜的目的是什么?
    2. (2) 甲、乙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3. (3) 对甲、乙、丙装置中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入碘液,哪个装置中的叶片会变蓝?
  • 33. 为了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首先将甲、乙装置放在黑暗处24小时,目的是让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掉体内贮存的,然后再将两装置置于光照充足的环境条件下。
    2. (2)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CO2 , 其中甲装置制造了的环境条件。
    3. (3) 一段时间后,取甲、乙两装置中的叶片依次进行图丙、丁的操作,其中图丙操作的目的是
    4. (4) 实验中,甲装置中的叶片经丙、丁操作后,用清水冲掉碘液,叶片的颜色
  • 34. 臭氧层衰竭、酸雨和温室效应是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
    1. (1) 人为的大气污染物,使地球外层空间的臭氧层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减弱了臭氧层吸收的作用。
    2. (2) 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空气受SO2和氮氧化合物的污染。请举一例,说明酸雨可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3. (3) 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是 
    4. (4) 你对防止温室效应加剧的一点建议是
  • 35.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 (1) 产生CO2的总质量为g。
    2. (2) 求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36. “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是一种在缺氧环境中通过制氧剂临时供氧的装置。制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超氧化钾 , 其制氧的化学方程式为4____。制氧剂中其他成分不能生成氧气。
    1. (1) 化学方程式的待填处应填上的化学式为
    2. (2) 若该呼吸器需为使用者提供氧气,则至少需要含的制氧剂多少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