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文园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

更新时间:2024-05-14 浏览次数: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下列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
    A . 隋文帝、隋炀帝 B . 汉文帝、汉武帝 C . 唐太宗、唐玄宗 D . 唐太宗、武则天
  • 2. (2024七下·香洲期中)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下列属于“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的是( )
    A . 公平竞争 B . 以文治国 C . 分科考试 D . 学而优则仕
  • 3. (2024七下·张北期末) 在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所连接的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修成了直到今天我们都为之骄傲的大运河。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    )
    A . 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 B . 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C .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D .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 4.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唐代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同为中央机构,军政大事先由中书省起草诏令,通过门下省审核,经皇帝御批,然后交尚书省执行( )
    A . 杜绝了官员腐败 B . 明确了决策程序 C . 打击了贵族势力 D . 削弱了君主专制
  • 5. (2024七下·安庆期中)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但也有人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认为武则天“不是坏皇帝”的主要依据是( )
    A . 首创了选拔人才的科举制 B . 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 C .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 . 当政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 6. (2024七下·香洲期中) 根据《唐朝人口统计表》,分析人口数变化的主要原因,以下正确的是( )

    时间

    人口数

    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

    1900万人

    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4141万人

    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

    4531万人

    题6表

    A . 唐朝社会风气和对外政策开放 B . 唐玄宗重视并发展文教事业 C . 唐朝社会稳定及经济持续发展 D .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 7.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土贵要予赋水轮》中写道:“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汲取)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材料中的“物”指的是( )

    A

    B

    C

    D

    A . A B . B C . C D . D
  • 8. (2024七下·香洲期中) 观察下图唐朝墓葬出土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说明唐朝( )

    大食金币

    波斯金币

    东罗马金币

    开元通宝

    题8图

    A . 人们喜欢收集钱币 B . 随葬文物品种多样 C . 中外铸币技术高超 D . 中外经贸交流频繁
  • 9. (2024七下·道县月考)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代之以沉郁、悲怆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
    A . 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 . 科举制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C . 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D . 安史之乱导致唐诗的衰微
  • 10. (2024七下·香洲期中) 《续日本纪》卷二十四记载:“于时有敕校正一切经论,往往误字诸本皆同,莫之能正。和尚谙诵,多下雌黄。又以诸药物令名具伪。和尚一一以鼻别之,一无错失。”结合所学判断,材料中的“和尚”应该是( )
    A . 崔致远 B . 鉴真 C . 吴道子 D . 玄奘
  • 11.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学者吕思勉认为“唐代天宝之乱,原因孔多,边兵之重,要为其大者”。该学者认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 君主专制遭到严重削弱 B . 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C . 地方完全脱离中央管控 D . 边征军事防务所致
  • 12. (2024七下·香洲期中) 下图是哪一历史时期形势图( )

    题12图

    A . 春秋战国 B . 三国两晋南北朝 C . 五代十国 D . 金南宋西夏并立
  • 13.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在下列材料中,属于研究“古丝绸之路”第一手史料的是( )

    题13图

    A . 长篇历史小说《张骞大传》 B . 连环画《安西都护府》 C . 邮票《玄奘西行求法》 D . 丝绸之路上唐代遗址出土的罗马金币
  • 14.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表可知,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时间

    事件

    影响

    589年

    隋文帝灭掉陈朝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626年

    李世民即位

    开创了“贞观之治“

    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754年

    鉴真抵达日本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A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15. (2024七下·香洲期中) 欧阳修的《归田录》里讲了一则轶事:有一位姓昆的少卿,余杭人,很喜欢吃螃蟹。他曾请求外任,想到外州当个知州。有人问他希望到哪个州上任,他说“但得有蟹、无通判处,则可矣”,成为一时之笑谈。通判让人避之是因为( )
    A . 掌握地方军权 B . 控制地方财政大权 C . 负责考核知州 D . 监督并分知州权力
  • 16. (2024八上·岳阳开学考) 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 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 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
    A . 休养生息 B . 兵民合一 C . 重文轻武   D外重内轻
  • 17. (2024八上·潮阳开学考) 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说,我也从中国智慧中学到很多经验,比如1005年的澶渊之盟,交战双方提出,我们不能够打败对方,但可以商讨一个条约,形成对抗的伙伴关系,在一些领域里激烈敌对,但在另外一些领域内结为伙伴。艾利森对澶渊之盟的叙述( )
    A . 比较符合历史史实 B . 完全违背历史真相 C . 是研究澶渊之盟的重要史料 D . 属于恶意诋毁中国的言论
  • 18.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如下图①②③④代表的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并存的政权,它们之间关系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题17图

    A . ③与④是和同为一京的关系,长期保持友好 B . ③向①称臣,每年提供岁币,双方以准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C . ①灭②和③,建立起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的国家 D . ③与①签订《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
  • 19. (2024七下·香洲期中) “绍兴和议”后,宋金在边界地区开设“榷场”作为贸易的场所,双方均设有专官监督贸易并征收榷税,榷场中主要允售商品及禁售商品如下表。这反映出( )

    政权

    主要允售商品

    禁售商品

    茶、粮米、丝织品、漆器、金银器、外洋船货等,茶、米、麦为大宗

    耕牛、兵器、书籍

    珍珠、人参、羊、猪、药材等,羊为大宗

    马匹、兵器

    题19表

    A . 榷场满足了南北贸易需求 B . 经济交流与政治对峙并存 C . 商业意识左右交易与管控 D . 外贸服务于对奢侈的追求
  • 20. (2024七下·香洲期中) 下面是辽墓壁画《备茶图》。该壁画真切地反映了辽代晚期的点茶用具和方式。该作品反映了( )

    20题图

    A . 南北文化交流交融 B . 民族政权形成对立 C . 边疆民族相对落后 D . 普通民众地位提高
  • 21.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宋史·食货志》中记载:“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早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材料反映出宋朝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是( )
    A . 社会相对安定 B . 生产工具先进 C . 自然条件优越 D . 政府重视生产
  • 22. (2024七下·香洲期中) 下面三幅图片所示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瓷器( )

      

    河南巩县窑白瓷 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 江西湖田窑青花瓷

    题22图

    A . 花纹精英、形式庄严 B . 风格迥异、极具美感 C . 种类单一、用途广泛 D . 技法繁多、远播海外
  • 23. (2024七下·香洲期中) 下表是北宋时期被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数统计表。该表说明( )

    北宋

    北方人数(个)

    北方所占比例

    南方人数(个)

    南方所占比例

    前期

    278

    84.5%

    51

    15.5%

    中期

    274

    63.9%

    155

    36.1%

    后期

    121

    40.3%

    179

    59.7%

    题23表

    A . 地域是官员选拔决定性因素 B . 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人才培养 C .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D . 正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士人
  • 24.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南宋《中兴礼书》记载:绍兴十三年,宋高宗举行郊祭,所用的一批陶瓷器交由“平江府烧变”,但“平江官窑”的具体位置长期悬而未决,直至2023年3月,经专家论证,确认苏州元和塘古窑址群为其所在地,从而解开了这一难题。该考古发现( )
    A . 可证明相关文献记载基本可信 B . 表明宋高宗对北方故土的怀念 C . 确证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说明苏州是南宋制瓷业的中心
  • 25. (2024七下·香洲期中)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当今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场景、物品、情节等“穿帮”镜头。若筹拍一部宋元时期的电视剧,下列属于“穿帮”镜头的是( )
    A . 辛弃疾在临安夜市观看歌舞表演 B . 桌子上有一首没有抄完的苏轼的诗 C . 忽必烈正在翻阅一本《资治通鉴》 D . 属下向成吉思汗汇报了灭金的喜讯
  • 26.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年代尺有助于厘清历史时序。与年代尺中①②③匹配正确的朝代是( )

    题26图

    A . 唐、北宋、元 B . 唐、元、北宋 C . 北宋、元、唐 D . 北宋、唐、元
  • 27. (2024七下·香洲期中) 下表所示为宋元时期契丹族使用的鸡冠壶,其形制的变化反映了( )

    早期的鸡冠壶。壶体扁圆,壶上的孔可交叉捆扎将壶体牢牢地固定在马身后侧。

    后期的鸡冠查。壶体为圆体,穿孔式逐渐转变为提梁式,方便农耕时使用。

    题27表

    A . 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B . 生活方式根本变化 C . 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D . 制瓷工艺高度发达
  • 28.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历史学家钱穆说:“(元)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钱穆的这一言论意在( )
    A . 说明行省制度的由来 B . 肯定行省制度的成效 C . 强调中央集权的弱化 D . 揭示行省制度的弊端
  • 29. (2024七下·香洲期中) 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 )

    题29图

    A . A地 B . B地 C . C地 D . D地
  • 30. (2024七下·香洲期中) 下表是从北魏到金朝对“中国”概念认知的变化。这反映出( )

    北魏

    推出“脱夷统华”理论。

    后唐、后晋、后汉

    沙陀人以“政治正统”观念进行正统建构。

    契丹人

    提出“北极之下为中国”、“大辽中国”的说法。

    金朝

    宣称“我本中国”。

    题30表

    A .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B . 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演进 C . 民族交融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扩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
  • 31. (2024七下·香洲期中) 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是社会面貌的展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

      唐代马球竞技图壁画局部(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

      马球在中国古代又称击鞠,曾风靡于中国古代贵族阶层,是中国马文化的缩影。马球最初可能作为军队练武之用,之后发展成流行于贵族间的体育活动。唐代女子打马球时穿上各样服饰,甚至作男子和胡人打扮。史载唐代君主热爱击球,并亲自上阵比赛。历史遗骸中依稀可见昔日皇家打马球的盛况。

      ——摘编自《唐代马球盛况》

      指出材料一中壁面的史料类型。归纳材料一反映出的唐朝时代风气。

    2. (2) 材料二 汉唐间丝绸之路的发展,使中国接触到不少来自波斯的物产与文化,唐朝流行的马球就是从波斯传入的。中国在借鉴波斯马球运动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创造,使马球运动兼具东西文化特色。在外来体育运动影响唐朝的同时,我国本土体育运动也向外传播,如唐朝时围棋传入印度和朝鲜半岛和日本。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学生博物之旅·古代中国》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体育交流的特点。

    3. (3) 材料三 文史作品中的体育活动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噪齐山岌嶪,气作水腾波。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意思是:希望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如同这欢乐的时刻一样)

      ——李隆基《观拔河俗戏》

      伊蹴鞠之戏者,益用兵之技也,武由是存,义不可舍,倾徒习于禁中,今将示于天下。

      ——阎宽《温汤御球赋》

      日本国王子入朝贡方物,王子善棋,帝令待诏顾师言与之对手。

      ——《旧唐书·宣宗本纪》

      任选两项材料三中所描述的体育活动,说明其所承载的社会功能。

  • 32. (2024七下·香洲期中) 中外友好交流与民族和睦促进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

      陕西乾县出土的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

      文物说明:此图展现了鸿胪寺的三名唐朝官员(左)接待外国使节的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拜占庭帝国、朝鲜和西伯利亚,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年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唐初设有专门机构(鸿胪寺、礼宾院)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提供各种便利。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波斯(伊朗)曾不断派遣使者前来长安……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

      教学用书·中国史·七年级·下册》

      提取材料一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2. (2) 材料二 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加速了民族交融。唐朝是民族交融的又一次高峰,而这首先表现为民族血缘的交融……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成为平常事。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列举材料二中“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的历史事件。指出其体现了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该政策的影响。

    3. (3) 材料三 两宋时期,若干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中央王朝长期并立。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关系的历史进程是在和战中交错的复杂场景中曲折发展。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各少数民族政权在建立之初,都主动接受中原封建文化,仿效中原实行汉制,加快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摘编自夜狼啸西风《中国历代战争之两宋烽烟》

      列举材料三中两宋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关系的历史进程是在和战交错的复杂场景中曲折发展”的两个具体事例。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请思考: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怎样做才能使中华文明更放异彩。
  • 33. (2024七下·香洲期中)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杜甫《忆昔》

      指出材料一反映哪一盛世景象,其出现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出现“公私仓廪俱丰实”景象的原因。

    2. (2) 材料二 宋神宗时大搞农田水利。北宋中期在南方修复并兴建了许多圩(围)田和其他水利设施。宋太宗曾令江南、两浙等诸州长吏,劝谕百姓种植北方的桑、麦、黍、豆等作物。宋真宗时,将从越南引进、原在福建种植的占城稻,下令推广到长江和淮河流域。南宋时,太湖地区便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根据材料二,归纳宋朝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3. (3) 材料三 入宋以后,各种商业气象扑面而来……乡村地区草市、墟集数量激增的第一个浪潮出现于宋代;交换手段的便利化即纸币的使用和贵金属白银货币化起源于宋代;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区间市场联系的加强亦在宋代;更不要说海外贸易的第一波大潮出现于宋代。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海上丝路勃兴》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经济发展呈现的新气象并简析其繁荣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