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南充市2024年语文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更新时间:2024-05-22 浏览次数:12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liáng 宽yòu    隙xià    舻相接zhóu B . 首qǐ     下huī    默jiān   然而止jiá C . 铢zī     养huàn   级shí 强不舍guō D . 言zhēn 拜yè     然mù 信手来niān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荣膺 轻觑 愧怍 挑拔离间 B . 狡黠 恣雎 闲暇 吹毛求疵 C . 国殇 褴褛 浮躁 鸠占鹊巢 D . 旁鹜 狼藉 秘诀 坦荡如砥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庆祝“五四”的晚会上,两位同学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B . 漫步在嘉陵江秀水之畔,徜徉在北湖公园亭阁之间,我们不得不赞叹设计师别具一格的构思和匠师们精妙的技艺。 C . 实验室里,同学们三人一组认真做实验,老师来回巡视指导,袖手旁观 D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全党全社会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
  • 4.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加冠”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黄发垂髫”中的“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 B . 成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教学相长”都出自《论语》。 C .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它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D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5分)
  • 5.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习精美笔记背后的宝贵品质

    卢瑞霞

    ①近日,浙江大学晒出了一批精美的学习笔记。这是浙江大学团委推出的“第五届最美学习笔记大赛”的参赛作品。很多网友感叹,看完这些笔记,才明白自己的差距在哪里。欣赏艳羡之外,我们更要关注精美笔记背后的学习品质。

    ②重视自律品格的塑造和养成。能写出精美学习笔记的学生不一定成绩遥遥领先,但一定极为自律。唯有自律,方能数年如一日,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认真研究、条分缕析,最终形成一本本如同艺术品一般的学习笔记。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也证明,有自控力的学生更愿意延迟满足感,无论是考试成绩、身体健康程度还是后来的工作成绩,都会更加优秀。

    ③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面对晒出的精美笔记,有人自愧弗如,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对知识的照搬照抄,不能活学活用。殊不知,所有活学活用的前提是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笔记上那些认真梳理的概念、定理、公式、知识精要,都是灵活运用知识的基本功。

    ④重视学术习惯的训练和养成。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本科生的学术训练及学术养成。我们可以通过读书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为学术研究作积累。如何有效地整理及利用所读书籍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读书笔记的撰写。养成认真做笔记的习惯,学会在笔记中梳理知识、搭建框架、整理要点,这既是学术训练,也是较好提升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方法。

    ⑤重视学习规律的运用。成绩优秀的学生未必就比别人聪明,但是他们一定掌握了学习知识的规律。例如,曾有学者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那就是“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后来这种方法也被称之为感官协同原理。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尤其在课堂上,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实则是眼耳口手并用,是对感官协同原理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⑥常怀对知识的敬畏之心。优秀学习笔记的背后有一颗对知识的敬畏之心。学生只有敬畏知识、敬畏课堂,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才能严谨治学、求真求实,不断攀登知识的高峰。

    ⑦重视学习方法的养成。高校晒出的精美学习笔记,一笔一画皆是手写,体现的不只是学习态度上的返璞归真,还有宝贵的学习方法。苏东坡曾用抄书的方法来帮助记忆,并且每一遍都制定了不同的目标。同时,他还注重实践,勤于研究问题,大胆提出见解,谢绝闭门造车。所以,抄书也好,做学习笔记也好,都不可生搬硬套,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规划学习,不断总结与提炼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选自2023年12月13日《中国教育报》)

    1. (1) 下列对文本中心论点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们要关注精美笔记背后的学习品质。 B . 我们要重视自律品格的塑造和养成。 C . 我们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D . 我们要重视学术习惯的训练和养成。
    2. (2) 下列对文本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引用“浙江大学晒出一批精美的学习笔记”的事例,既是为了引出中心论点,也是作为论据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B . 第②段引用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结果,证明具有自律品格的人会更加优秀。 C . 第③段驳斥精美笔记是对知识的照搬照抄,不能活学活用的错误观点,证明精美笔记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D . 第⑦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苏东坡用抄书的方法帮助记忆和注重实践的事例,证明我们要学习借鉴别人成功的学习方法。
    3.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能写出精美学习笔记的学生,虽然成绩不能遥遥领先,但一定是极为自律的学生。 B . 精美学习笔记里梳理的都是一些概念、定理、公式、知识精要等基础知识。 C . 在课堂做笔记和采用“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的原理是一致的。 D . 精美学习笔记体现出学生对知识和课堂怀有敬畏之心。
  • 6.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冻雨知多少

    ①当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在暖空气的下方,近地层气温骤降到零度以下,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当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时,由于近地面的气温很低,在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会冻结上一层晶莹透亮的薄冰,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冻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又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区称它为“地油子”。这种雨从天空落下时是低于0℃的过冷水滴,在碰到树枝、电线、枯草或其他地上物,就会在这些物体上冻结成外表光滑、晶莹透明的一层冰壳,有时边冻边淌,象一条条冰柱。这种冰层在气象学上又称为“雨凇”或冰凌。冻雨是过冷雨滴或毛毛雨落到温度在冰点以下的地面上,水滴在地面和物体上迅速冻结而成的透明或半透明冰层。如遇毛毛雨时,则出现粒凇,粒凇表面粗糙,粒状结构清晰可辨;如遇较大雨滴或降雨强度较大时,往往形成明冰凇,明冰凇表面光滑,透明密实,常在电线、树枝或舰船上一边流一边冻,形成长长的冰挂。

    ②冻雨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时期。我国出现冻雨较多的地区是贵州省,其次是湖南省、江西省、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及山东省、河北省、陕西省、甘肃省、辽宁省南部等地,其中山区比平原多,高山最多。雨水从空中落下来结成冰,这种冰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仅有害,而且危害不浅。

    ③冻雨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冷空气比较强,致使地面温度达到0℃及其以下;其次,要有暖湿气流,只有具备了水汽,才能形成降雨的形式。就像一块夹心糖,上下冷,中间这层暖。但是贵州比较特殊,没有暖层的情况下照样可以下冻雨,因为它的海拔比较高,这是其特殊的原因。

    ④冻雨所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电线结冰后,遇冷收缩,加上冻雨重量的影响,就会绷断。有时,成排的电线杆被拉倒,使电讯和输电中断。公路交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交通事故也因此增多。大田结冰,会冻断返青的冬麦,或冻死早春播种的作物幼苗。另外,冻雨还能大面积地破坏幼林、冻伤果树等。冻雨厚度一般可达10~20毫米,最厚的有30~40毫米。所以冻雨对交通运输、电力、农业等,特别对通信和输电线路影响更大。

    1. (1) 下列对文本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冻雨,语言平实简洁准确。 B . 本文主要介绍了冻雨的概念、形成过程、发生的季节和地区、产生的条件、所造成的危害等。 C . 第②段采用了分类别、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D . 本文采用的是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顺序。
    2. (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我国南方地区把冻雨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区把冻雨叫作“地油子”。 B . 我国冻雨出现的地方,山区比平原多,高山最多。 C . 冻雨的产生,需要同时具备冷空气比较强和有暖湿气流两个条件。 D . 冻雨造成的危害包括造成电讯和输电中断、易发生交通事故、冻死农作物、破坏树木等。
    3. (3) 读了本文,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应该怎样防范冻雨危害?
  • 7.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日炒米香

    朱慧彬

    ①过了立冬日,便到了农家炒米季。

    ②从地里收上来的糯谷经过反复晾晒、脱粒后,白花花的糯米便进了米缸。择一吉日,母亲将糯米泡水、洗净、入笼,再一笼笼蒸出来。白花花的软与糯,在大白瓷碗里泛光。一碗糯米配什么菜都好吃——豆腐炒蒜苗、韭黄炒鸡蛋、莲藕烧猪排……若是糯米上再铺一层薄薄的五花肉或油菜蒸菜,那顿饭就会香甜得堪比过年。

    ③蒸出来的糯米抱着团,难储存,须先冷却阴干搓散,晾在日光下。几个太阳天,糯米便会失去水分变瘦变小,白嫩水润的皮肤一层层变干变淡。阳光一缕缕潜入,糯米一粒粒变得冷峻、坚硬,连枝头虎视眈眈的乌鸦、麻雀都会望而却步。此时年关就要到了。

    ④在冬月,豆饼与炒米是年货的一部分。糯米干燥后成为阴米,即可入缸。母亲一有闲暇,便会手制竹刷、采购黑沙。它们是制作炒米不可或缺的工具。

    ⑤母亲早早清扫厨房的灰尘,起锅除垢,备好食材。然后身着长衫,整理鬓发,手执竹刷,一如出征的女将。她意气风发地指挥帮厨将大铁锅烧热。等锅底泛红、黑沙出烟,火候到时,母亲便会撒入一把阴米,一把竹刷拂尘般不紧不慢地在沙海米阵里辗转腾挪。

    ⑥母亲的手法是轻盈的,竹刷与糯米的互动,像一幕点石成金的神秘仪式,又如一支编排好的喜庆舞蹈。一双云手起承转合,一对眸子涡流暗涌。光影聚集的锅底,阴米一分一分地由灰变黄,由黄变白,变回从前的模样。紧接着,一声声轻微的爆响,米粒一点点变长变粗,身子渐渐膨胀隆起,最终蜕变成白胖胖的“蚕宝宝”。一锅“蚕宝宝”出炉,母亲便迅速捞起,滤掉黑沙与残粒,存入筐中。

    ⑦这一流程,母亲每年都要演练千百遍。有时疲惫的母亲也会打盹。听到我们“糊了糊了”的提醒和一阵哄笑时,母亲才猛然惊醒,一边手忙脚乱,一边“哎哟,哎哟”地自责。

    ⑧炒米是一个村庄年庆的前奏。领头的先是一户两户,然后是整个村庄。炒米的香钻出厨房,挤出门窗,浮在村庄空气里。那气味穿堂过户,传递着入冬进腊的消息。而屋外村道上,赶集办年货的车铃声、脚步声也越来越近,越来越紧。

    ⑨在故乡,炒米是农人饱腹的冬粮,是孩子放学回家解馋的零嘴儿。抓一把炒米入口嚼一嚼,身体便热乎起来。炒米和着白面或者豆饼,就盘酸菜,晒着冬阳,那种舌尖上的软、口鼻里的香让人无法忘怀。故乡的炒米将农家的年味炒浓炒香、拉长拉远,到春暖花开,犁耙声响;到春播夏种,福满人间。

    (选自2024年1月6日《人民日报》)

    1. (1) 联系全文,说说以“冬日炒米香”为标题的作用。
    2. (2) 请根据指定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⑴竹刷与糯米的互动,像一幕点石成金的神秘仪式,又如一支编排好的喜庆舞蹈。(修辞的角度)

      ⑵炒米的香钻出厨房,挤出门窗,浮在村庄空气里。(词语运用的角度)

    3. (3) 请结合文本中的具体内容概括母亲这个人物的形象。
    4. (4) “故乡的炒米将农家的年味炒浓炒香、拉长拉远,到春暖花开,犁耙声响;到春播夏种,福满人间。”说说你对文章结尾的含义的理解,并说说这样结尾的妙处。
三、古诗文阅读(共29分)
  • 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 , 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 , 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1.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上下白        一:一片。 B . 饮三大白而别        强:尽力。 C . 为雨雪所阻        竟:竟然,居然。 D . 辄复不        遂:成功,实现。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是日定矣        湖中焉得有此人 B . 余强饮三大白别        自钱孔入,钱不湿 C . 而已        无丝竹乱耳 D . 雨雪所阻        其印予群从所得
    3. (3)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B . 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视觉角度,反衬夜的寂静。 C . 甲文趣在夜半独往湖心亭赏雪和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 D . 乙文趣在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和悠闲自得地读书。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叙述诗人在长沙谪居三年,而今一切已风逝云散,只留下万古不变的悲哀。 B . 颔联即景生情,由斜阳衰草、寒林空寂而生惆怅伤感之情,下文感慨作铺垫。 C . 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处境,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 D . 全诗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溯古思今,深化了怀古咏叹的主题。
    2. (2)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表达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 10.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2. (2) 溪云初起日沉阁,。(许浑《咸阳城东楼》)
    3. (3)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关雎》)
    4. (4) 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5. (5) 南宋诗人赵师秀在《约客》中表现作者独坐灯下的寂寞心情的诗句是:
    6. (6)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四、名著阅读(共6分)
  • 11. 名著导读

    【文段一】

    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来解释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

    【文段二】

    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郑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有时也采取别家的解说;不过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

    1. (1) 【文段一】中的“他”是(填人名);毛氏给《诗经》做的注解书是《》。
    2. (2) 为什么说“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
五、语言运用(共8分)
  • 1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寒食、中元、冬至、腊八……据资料记载,传统节日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纽约帝国大厦从2001年开始,连续23年为庆祝中国农历新年亮灯……日本、韩国在端午节当日也会举办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活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都有中秋节的庆祝活动。(摘自《参考消息·2023年新春特刊》)

    材料三:清明时节知多少:①踏青、植树、扫墓、插柳……②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③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促进凝聚力和认同感。

    材料四:课本中写到传统节日的诗词:①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③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1. (1) 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探究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用四字短语概括)
    2. (2) 请在材料四所列举的三个选项中任选一项,结合诗意,仿照示例,写出恰当的句子,以揭示诗词中节日的风俗意义。

      示例:陆游《游山西村》:春社日,备腊酒供鸡豚;丰年里,留访客谈人生。

六、写作(60分,含书写5分)
  • 13.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⑴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情分,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耳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⑵文题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②内容具体充实,不少于600字;③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抄袭;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