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五四学制) /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素养提升练习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30 浏览次数: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题目
  •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shì____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xiū____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 )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 )了。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家     埋

      shì应 xiū

    2. (2) 文段中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蕴含“实践出真知”这一哲理的一项是( )
    A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D . 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使我领悟到了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B . 实验的过程不仅是消极的观察,而且是积极的探测。 C . 演讲者从科学发展历史的角度,重申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得到,而不是由自我探讨就可求到的。 D . 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匮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4. 参照下面的例句,自选内容仿写一句话。

    例句: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仿句:

  • 5.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适当运用古语,既简洁鲜明,又古朴典雅,但如果使用不当,反而贻笑大方 B . 千百年来,涪江川流不息 , 滋养着川中明珠——遂宁。 C . 自媒体时代,很多网红在社交媒体平台快速走红,又快速销声匿迹 D . 一个美好的社会,人民总是能够安居乐业、各得其所
  • 6.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____可以说,没有诗词韵律的音乐是苍白无力的,而缺乏音乐性的诗歌也必将在艺术上大为逊色。通过音乐和诗歌的完美结合使历代文化得以闪烁璀璨的光辉。

    1. (1) (★★☆)把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好诗的诞生又激发了音乐的多样化,它们就是这样相辅相成地陪伴着。

      ②音乐对诗歌内容、题材、形式和风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③从古至今,我国的音乐与诗歌总是紧密并存的。

      ④对诗歌的传播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A . ①④②③ B . ③②④① C . ②④①③ D . ③④①②
    2. (2) (★★☆)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 7.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善养“静气”

    傅凌艳

    ①《孟子·告子上》有一则“学弈”的故事:两个人师从著名棋手弈秋学习棋艺,其中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另一人表面上听讲,实则心猿意马,“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学习结束,两人棋艺相差甚大。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力有多大差别,而是因为学习时的态度不一样:前者保持了心态宁静,后者却没有做到。(a)____。

    ②我们常说,人得有才气、锐气等等,其实,涵养些“静气”,能让人更好地静心笃志、凝神聚力、专注精微,走上厚积薄发的成功之路。国画大师齐白石成名后,有人问他何以成为一代名家,他回答道:“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

    ③事实确实如此。无论是面对时代风浪,还是满目荣誉,陈景润始终沉迷于数学研究,“在喜马拉雅山巅行走”的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取得了令人惊羡的科研成果;黄旭华为研制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在惊涛骇浪中默默深潜,铸就了“赫赫而无名的一生”;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材生樊锦诗,告别优渥的城市生活,深居荒漠大半生,守护敦煌文明,被誉为“敦煌的女儿”……正因为他们始终葆有自身的“静气”,任外界如何纷扰,不随物流、不为境转,数十年如一日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最终成就了事业,成就了人生。(b)____。

    ④心静源于心定,心定则源于大志在胸。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群曾问陈景润:“你这样拼命到底为了什么?”陈景润答得很简单:“打倒维诺格拉朵夫。”这位维诺格拉朵夫就是世界著名数学家、哥德巴赫关于奇数猜想的证明者。13岁的黄旭华就已经开始思考“长大了,一定得为国家做点事情”。大学毕业后樊锦诗决定走向敦煌,后来面对一次次走留的选择,她最终都选择了留在敦煌,就是因为她老想着“为文物事业再出一点力”。

    ⑤志存高远,胸怀天下,就不会为一点成绩而骄傲、为一时挫折而沮丧,保持定力而不左右彷徨、矢志追求而不意志动摇,向着目标奋发进取。当一个人缺少大志向,剩下的就多是小情绪,外界的点点滴滴、风吹草动都会成为其心绪波动的干扰源。

    ⑥心静也在于淡泊名利。老英雄张富清,革命战争年代舍生忘死,英勇战斗,立下赫赫战功;建设时期,主动放弃安逸生活,到最偏远贫困的来凤县默默奉献。他坚守初心一辈子,始终朴实勤勉,深藏功名60余载,从未居功索取。“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老英雄张富清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⑦反观当下,有的人总是忙忙碌碌,热衷攀比,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人顺风顺水之时春风满面,一旦受挫就形神俱散;还有的人在被人阿谀奉承里迷失自我,在物欲横流中抛弃本心……他们处于“忙盲茫”的恶性循环中,丝毫静不下来,去认识自我、拂拭初心、沉思人生。

    ⑧清代学者王之春在《椒生随笔》中道:“天地间真滋味,唯静者能尝得出;人世间真机括,唯静者能参得透。”他认为,心守一个“静”字,人生能打开更为广阔的天地。“静气”,是内心和谐的胸怀气度,是修身养性的精神追求,是厚积薄发的成功之道 ,更是人生与事业的美丽风景。

    ⑨(c)____。与其将时间白白浪费于精神内耗上,不如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涵养“静气”,明志致远。“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学习重要性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把握“宁静致远”的真谛。

    ⑩多一些抱朴守静、少一些心浮气躁,人生必能进入另一重境界,不为外物所扰,不为世俗羁绊,在坚定目标中实现人生的志趣。

    (选自《解放军报》2023-05-22,有删改)

    1. (1) 请将下列语句分别放到文中最恰当的位置。

      A.而这种“静气”从何生发而来?

      B.“静气”也是“养”出来的。

      C.“学须静也”,这就是“静”的力量。

    2. (2) 有人认为第④段中的论据与第③段雷同,可以删掉,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3. (3) 请简要分析⑥⑦段的论证思路。
  • 8. 学习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后,年级要求开展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请你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完成下面的任务。
    1. (1) 请你为这一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 (2) 学校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行动起来,积极参加科学实践活动!而班上的陈芬却说:“科学实践活动太浪费时间,还不如在教室里多做几道题呢。”针对她的观点,请你以其同学的身份进行劝说。
    3. (3) 期末,你所在的班级将出一期主题为“科学实践活动心得”的黑板报。请你写出你的科学实践活动心得,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