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19*一棵小桃树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9课 一棵小桃树 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4-06-14 浏览次数:2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给下面加粗的字词注音。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明这次期中考试又是全班第一名,这都是他平时不断努力的结果,真是可歌可泣。 B . 真所谓祸不单行,他生日收到了父母的问候,回公司又收到了同事的祝福。 C . 他虽然正在血气方刚的年纪,却很沉得住气,从来不好勇斗狠。 D . 每次放假,我们学校都要开展一次轰轰烈烈的大扫除活动。
  • 3.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风雨里的小桃树,花瓣一片片落了,树瘦了许多,一副可怜的弱者模样,“我”目不忍视的同时,蓦然发现自己性格上的缺陷,看清自己不过是个不敢面对风雨的软弱无能之辈。 B . 爷爷喜欢服侍花,每天为他的花忙忙碌碌,却从来不照顾“我”的小桃树,与奶奶对桃树的照顾形成鲜明对照。爷爷的不好,反衬出奶奶的好来,成为“我”怀念奶奶的原因。 C . 小桃树的花,“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作者的流泪,固然与对小桃树的情感很特殊有关,同时,睹物生情,多愁善感,也算是文人情怀的一种体现。 D . 桃花遇上春雨,不想它却命薄,受不得这么大的福分,片片付给风雨,“我”于是“心里喊着我的奶奶”。“我”在可怜“我”的奶奶,命运如同这桃花,在日子愈来愈幸福的时候,却命薄而过早离开人世。 E . 作者将墙角孤零零地开着,没有一只蜜蜂、一只蝴蝶飞绕的桃花,比作“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结尾处,将那个留在枝上欲绽的花苞,仍然叫作“梦的精灵”。综合两处意思,作者的梦,当是朴实无华,纯粹本真的,能引领他在复杂的社会里继续奋斗。
  •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的一生,会碰上许多挡路的石头,比如灾祸、疾病等,____;而有些“石头”却是自己放的,比如名誉、面子、地位、身份等,____。当你将苦难当作人生的财富,____,你才能走出苦难的泥沼。

    ①而不仅仅是失败的结果时

    ②它们的出现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③它们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性

    A . ①②③ B . ②①③ C . ③②① D . ②③①
  • 5.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哪怕找不到大海,也要迈出寻觅的脚步;哪怕脚印被掩埋,也请珍惜走过的路。 B . 我市今年举办的旅游节,融文化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异彩纷呈。 C . 明天参观天津自然博物馆,你是打算自己去呢,还是和大家一起去? D . 英国诗人雪莱在他著名的《西风颂》里写道:“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宏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B . 成都市申办2025年世运会,无疑不是成都积极创建世界赛事名城的重要举措之一。 C . 青少年缺乏分辨力,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 D . 亲子运动会不仅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孩子们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 7. 请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

    示例:

    阳光:午后的阳光穿枝拂叶而来,温柔地亲吻着我的脸庞。

    备选事物:月亮    枯叶    小溪

    事物:

    仿写:

二、阅读理解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早晨起来,雨下得大了,一直下了一整天。我临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 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全都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里蓄着我的梦。

    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了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委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我渐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这时候,真是祸不单行,奶奶也去世了。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大家曾嫌它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如今,它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但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可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儿!

    雨还在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片片付给风了,雨了!我心里喊着我奶奶。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然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我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得是灼灼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

    1. (1)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②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2. (2) 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
    3. (3) 这篇文章主要的写作方法是什么?
    4. (4) 作者要给他的小桃树写一点文章,综合全文,你认为他要给小桃树写文章的原因是什么?
  • 9.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三角梅

    刘成章

    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⑧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⑨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1)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花怒放的生长经历。 B . 第①段交代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看到小院中的花。 C . 第④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D . 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2. (2) 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生长阶段第一年 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
      生长状态由毫无生机到开始抽枝,生长,开花
    3. (3)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
    4. (4) 文章第⑨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草    记

    贾平凹

    ①1982年10月,我去银川,过三边,一漠沙地;天地全然都空白了,几十里没有一座房,也没有一棵树,远远的地平线上,夕阳欲浮欲沉,像是妊娠,已经粘胶得成一个椭圆形。我默默地走着。先是并不留意,后来就发现眼前倏忽飘过一朵两朵白绒团儿,温温柔柔的,泛着银光,再往前走,白绒团儿竟多起来,一动脚,就绕着身子乱飞。疑心是柳絮,抬头搜索去,四周依旧空旷;急用手去捉,手一抬,那白绒团儿却顺手而上,才抓住一团要看时,一出气,又飞了。一时又起了风,沙尘并没有动,但白绒团儿越发纷纷,如千万只白色蝴蝶,升升浮浮,翩翩不能安静。定睛看去,那白绒团儿却原来都是从一棵一棵什么草中起身的:草高不盈尺,条叶,半绿半枯,结一串串果实,如豆荚,尽都干裂,有的已空壳,在风中铮铮颤着细音,有的半合半开,形如织布木梭,里边两排荚籽,每籽小如鸡眼,四周生满白绒,风吹绒毛如足如翅,就悠悠而去了。

    ②我不知此草为何名,站在那里,一直等远远的一队骆驼走来,问起驼峰间的牧人,回答说:这草叫佛手肿。草古怪,名字也古怪。我再问,回答是:“它怎么不长绒毛呢?要不,它怎么繁衍后代啊!”

    ③我不禁喟然长叹:哦,大凡尘世,任何地方都有生命的存在,漠漠边关沙地,也是如此;而万事万物既有存在的生命,又都有它赖以生存的手段,环境不同,手段也相异呀!遥想竹林中的蛇可以是青色,湖水里的鹅可以毛隔水,岸上的树可以叶子圆阔,高山的树可以叶子尖针,可见环境好的并不足夸,环境劣的更不应自弃。再想这佛手肿长在这里,它也开花,它也结籽,虽然没有一只蜂儿来传递花的爱情,没有一只鸟来遗播籽的繁衍,生活给了它瘠贫,也同时给了它奋斗,一结籽就生出绒的翅膀,自己去谋生路了。也正是环境太不好了,它并不去以色以香诱惑蜂儿鸟儿,它靠的是自己生的欲望,靠的是飞的力量,自然这样可能落地而生,也可能落地而亡,要不,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白绒团儿各自在寻找自己的归宿呢?

    ④“这草很多吗?”我问牧人。

    ⑤“当然很多,你再往北走,沙地上全是这种草呢。”

    ⑥“那走过的草坝子上怎么没这种草?”

    ⑦“它是苦命的,一旦绿了一片沙地,什么花草都来长了,有了蜂儿,有了鸟儿,它却就长不成了。”

    ⑧“它只能在沙地上长?”

    ⑨“要不怎么说是苦命的呢?”牧人赶着骆驼走远了,缓缓的步伐,摇奏着沉沉的铃声。几朵白绒团儿飘在骆驼的身上,落在牧人的帽子上,那深深的骆驼脚窝里,也满满地落下了一堆了。

    ⑩啊,荒凉的沙地上,有多少人来过,又有多少人能知道这草呢?知道的只有骆驼,只有牧人;但骆驼不懂人语,不能言语,牧人能言,但不能写出以示天下。只有我记下此草;草可悲,草亦可幸也。

    (选自《西安晚报》,有改动)

    1. (1)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2. (2) 作者认为“万事万物既有存在的生命,又都有它赖以生存的手段,环境不同,手段也相异”,请概括佛手肿生活的自然环境及它赖以生存的手段。
    3. (3) 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中的“草可悲,草亦可幸也”?
    4. (4) 为“草”作记,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5) 面对佛手肿,“牧人能言,但不能写出以示天下。只有我记下此草”,请谈谈这一现象对你写作的启示。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冬日的树

    ①伫立风中,我对冬天里的树有一种仰望。

    ②只有树,知道冬天走来的路。

    ③一场寒雨,一场霜降,在刚刚走过的季节,把一树的绿叶涮洗为殷红、残黄,叶儿在树梢哗啦啦地摇出喧哗,声音走出好远。霸道的风大手一挥,满树的缤纷和繁华旋转着下落,最终只剩下一树寂静。树像一道道满目疮痍的疤痕,孤单单地待在冬日寒冷荒凉的园子里,伸展开苍老遒劲的手臂,神情坦然又仿佛历尽沧桑。

    ④只有树,熟悉鸟儿的表情。

    ⑤那些习惯歌唱和恋爱的鸟儿,是这个季节的懦夫。习惯见异思迁的长翅膀,在风的声音到达之前,早已匆匆地寻觅远距离的温暖。习惯随遇而安的短翅膀,在丰腴的秋季养肥自己,只在阳光和薄厚雪之上觅食,叽叽喳喳着短暂的爱情和寥寥的口粮。阳光从树的头顶上移过去,风从树间漏过去,衔着坚果的鸟儿在侧枝上左顾右盼着飞走了。夜晚降临,裸露出真实的树,仍将删除浮华的枝,直直地伸向天空,直直地,保持着向上的姿态,在飒飒的风中。

    ⑥只有树,能感受雪的温度。

    ⑦气温越来越低,贴近真实的泥土。越来越空荡无边的田畴,在冬天棋盘般延伸。在风的挤压下,变瘦的草在瑟瑟发抖,村舍前后的草垛们渐渐变成萎蔫的蘑菇,急切地盼着冬日的暖。雪是冬日受宠的孩子,肆意地使着自己的性子,在人们空灵的想象中浮动如浅池的鹅群。只有冬日的雪,能让树感受到暖的温度。暖的雪,一层一层把冬日的树装扮起来,回归旧日的繁华,让树在期待中感觉日子不再漫长。冷的雪,暖的雪,在平静的交谈中与树达成默契。此时此刻,静止般的画面中,树粗陋的表皮下,流动的是热情和新鲜的汁液。

    ⑧只有冬天的树,知道春天的方向。

    ⑨落掉所有的叶子,冬天的树只剩下赤裸粗糙的枝茎,灰褐色的树皮包住节节骨骼,凹凸的褶皱是岁月刻下的痕迹。她的枯枝伸在萧索的天际,隐忍而坚定,守着一季的孤独。每一根枝杈向着更广阔的天空推进,每走一步,就多一块属于自己的天空。深藏在其背后的是树根无数次的探索和激情汁液的快速奔腾,每一步都走得艰辛而义无反顾。冬天里的树,心里藏着信念;坚持生命的信仰,就有抗争寒冷的力量,只要自己的汁液还能流动,就仍然会有拓宽天地的未来。

    ⑩冬天里的树,风吹着,雨打着,霜冻着……骨子里的血液在层层包裹之下不着痕迹地流动,缓缓地却日渐热情澎湃地流,直至汹涌起来,在初春的某个清晨突然迸发,挤破皮肉生出一树不会凝固的花……_

    1. (1) 第⑦段主要写冬天里的树能感受雪的温度,起首却先描述“草”及“草垛们”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2. (2) 试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3) 请根据所提供的语境,仿写第⑦段画线的句子。

      在风的挤压下,变瘦的草在瑟瑟发抖,村舍前后的草垛们渐渐变成萎蔫的蘑菇,急切地盼着冬日的暖。

      在春雨的滋润下,

    4. (4) 作者在第⑨段说“坚持生命的信仰,就有抗争寒冷的力量”,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