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4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24过零丁洋同步...

更新时间:2024-06-14 浏览次数:4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B . 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C . 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D . 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千古绝唱。
  • 2. 下面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B . 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四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后四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C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D .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是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 3.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 . 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 . 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
  • 4.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 . 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 . 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 5. 品读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题目“过零丁洋”,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B . 颔联运用比喻和对偶,写国势的危急和诗人身世的坎坷。 C .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D . 这首诗融叙事、说明、描写于一体,纵论古今,慷慨激昂,表现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
  • 6. 关于《过零丁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 . 颔联以比喻的方式写国事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涵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 C .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目前形势的险恶和情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绝望心情. D . 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于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 7.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中的“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汗青”指史册;“丹心”是指赤诚的心;干戈:泛指战争。 B . “惶恐”“零丁”用语双关,有两层含义,一指地名,二是形势的险恶境况的危苦。 C . 诗中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国家多难、个人浮沉的诗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 . 诗中表达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8. 对上面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回顾了诗人一生的主要经历,即科举入仕与勤王抗元,从纵向追述,起笔不凡。 B . 颔联以比喻的方式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从横向着笔,渲染气氛。 C . 颈联“惶恐滩”“零丁洋”对仗工整,以地势之险暗示诗人处境之艰,表现忧愤悲苦之情。 D . 尾联慷慨激昂,借景抒情,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气节。
  • 9.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 . 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 . 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 . 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 1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的作者是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B . 这是一首爱国诗,跟陆游的《示儿》一样。 C . “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中,两个“零丁”意思一样。 D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表现了诗人以死报国的决心。
  • 11. 对《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颔联先后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抒写遭遇,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感情挚烈。 B . 颈联巧用地名抒写自己忧虑不安的心情,显得生动,真切。 C . 尾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诗,表现出他的高尚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使全诗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D . 全诗将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表达了视死如归的决心和死得其所的意愿,反映了他崇高的以死报国的生死观。
  • 12. 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B . 用了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C . 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D . 这两句诗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自己深感孤苦无依而顿生哀怨。
  • 13.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时,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以此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 B . 颔联从横的方面渲染。作者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 C .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令诗人百感交集。 D . 前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激昂转为悲愤,由高亢转为压抑。
  • 14.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 . 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 . 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 15.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科举入仕和大战告捷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余。 B . 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C . 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D . 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 16. 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入仕途和起兵抗元。 B . 颔联极写山河破碎,局势危急,就如同“风飘絮”、“雨打萍”一般。 C . 颈联概写起兵抗元始末,诗人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 . 尾联直抒胸臆,“谁无死”一句表达了诗人以死殉国的忠贞气节,“照汗青”一句表达了诗人的高尚情操。
二、理解填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