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兰溪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6-06 浏览次数: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15</span></strong>小题,共<strong><span>30.0</span></strong>分)
  • 1. 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热销的《昙花王朝一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 自然灾害严重 B . 暴虐无道的统治 C . 土地兼并严重 D . 外戚、宦官专权
  • 2.  包头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互助组同学在学习了隋唐历史后,提炼出隋唐史的主题,其中与历史比较吻合的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3.  “白蜡明经”、“大魁天下”、“一举成名”,这些成语都与以下哪种制度有关(  )
    A . 中央集权制 B . 郡县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科举制
  • 4.  唐太宗说:“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材料体现出唐太宗(  )
    A . 积极吸取前朝速亡的教训 B . 认识到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C . 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D . 善于谋略,敢于决断
  • 5.  “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唐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评述的是(  )
    A . 唐蕃和亲的意义 B . 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C . 宋夏议和的影响 D . 土尔扈特部回归的原因
  • 6.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此河”的中心是(  )
    A . 长安 B . 洛阳 C . 涿郡 D . 余杭
  • 7. (2020七下·船营期末) 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 . 藩镇割据的出现 B . 黄巢起义 C . 安史之乱 D . 雅克萨之战
  • 8.  “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与这一诗句内容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 杨坚 B . 李世民 C . 周世宗 D . 赵匡胤
  • 9.  宋代流行一句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导致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是宋朝实施了(  )
    A . 中央集权政策 B . 重文轻武政策 C . 废除武官政策 D . 降低进士科地位
  • 10. (2023·海阳期末) 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 ) 
    A . 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削弱 B . 社会经济持续繁荣局面 C . 宋辽维持了长久和平局面 D . 宋辽之间实现平等友好
  • 11.  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江西景德镇瓷窑逐渐成为瓷业中心•交子、会子等纸币与铜钱等并行使用•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定局
    A . 唐朝 B . 宋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12.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最终完成于(  )
    A . 隋唐时期 B . 五代十国 C . 南宋时期 D . 明清时期
  • 13.  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早在宋朝时期为了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  )
    A . 都护府 B . 市舶司 C . 宣政院 D . 理藩院
  • 14.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开创了蒙古帝国的基业,为元朝建立奠定基础的是(    )
    A . 成吉思汗 B . 阿保机 C . 忽必烈 D . 阿骨打
  • 15. (2021·昆明) 宋朝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这表明当时的宋朝(   )
    A . 制瓷技术先进 B . 边界贸易兴旺 C . 经济重心南移 D . 海外贸易发达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3</span></strong>小题,共<strong><span>30.0</span></strong>分)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材料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太宗“以古为镜”“以人为镜”分别指的是?他在位期间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

    1. (1)  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战乱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2. (2)  从唐朝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17.  唐、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商业繁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杜甫

    材料二:福建地区的海船制造尤为先进,“头尾尖高,当中平阔,冲波逆浪,都无畏惧”。出海贸易船只多为一二千科(即载重一二千石)的大船,合今60~120吨,更有大至5千科的“神舟”。泉州湾出土的宋代海船,长34.55公尺,宽9.9公尺,深3.27公尺不等,其特点为长宽比小、尖底、多隔舱、多重板及双桅等。横板匡隔的密封舱,增加了船只的抗沉性和横向强度。 

    ——选自《中国古代经济》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杜甫的这几句诗反映的是唐朝出现的哪种新农具?

    1. (1)  据材料二,三两则材料,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唐末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 1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古代万代王朝为此作出了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我,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联如父母。”材料二: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1. (1)  材料一反映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把哪位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2. (2) 元朝为加强边疆地区台湾和西藏的管辖,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
    3. (3)  结合上述历史发展的史实,请你谈谈对于当今我国的国家发展有何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