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肇庆市2024年高考化学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试题

更新时间:2024-06-12 浏览次数:6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文物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是(  )

    A.青铜神兽

    B.成化鸡缸杯

    C.玛瑙玉璧

    D.东汉木简

    A . A B . B C . C D . D
  • 2. 广东美食享誉全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广州包点松软可口,制作包点所用面粉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B . 潮汕牛肉丸肉质饱满,蒸煮牛肉丸时蛋白质发生盐析 C . 客家酿豆腐鲜香滑嫩,烹饪豆腐所用的花生油属于酯类 D . 东莞烧鹅肥而不腻,涂在烧鹅表皮上的麦芽糖不能水解
  • 3. 科技乃兴国之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天问一号”实验舱所使用的铝合金熔点高于其各组分金属 B . 中国天眼望远镜所使用的高性能SiC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 . “歼-35”战斗机机翼所使用的“碳纤维布”(聚丙烯睛经碳化而成)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D . 港珠澳大桥使用环氧树脂作为防腐涂料,它可以减小海水与桥体金属间的腐蚀电流
  • 4. 化学符号诠释着物质组成的规律。下列化学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
    A . C2H4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B . CO2的电子式为 C . H2O的球棍模型为 D . 基态Fe3+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 5.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获取纯净的Cl2 , 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制备 B . 纯化 C . 收集 D . 吸收尾气
  • 6.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与所述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

    选项

    生产生活实例

    化学知识

    A

    补铁剂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效果更佳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B

    用小苏打作发泡剂烘焙面包

    NaHCO3可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C

    用Na2S标准液检测污水中Cu2+含量

    CuS属于难溶电解质

    D

    用聚乙烯塑料制作食品保鲜膜

    聚乙烯燃烧能生成CO2和H2O

    A . A B . B C . C D . D
  • 7. 葡醛内酯主要用于急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子式为C6H7O6 B . 碳原子均采用sp3杂化 C . 能与新制Cu(OH)2生成砖红色沉淀 D . 1mol葡醛内酯能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
  • 8. SO2-空气电池是一种新型环保电池,可在发电的同时制得硫酸,电池内部以稀硫酸为电解液。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SO2发生还原反应. B . H2SO4在电池的负极生成 C . 电子从负极通过电解液移向正极 D . 通入空气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
  • 9. 价类二维图是分析物质性质与转化的重要工具,有关N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可通过排水法收集c和d B . “雷雨发庄稼”涉及a→c→d→e的转化 C . 某种f可与碱反应生成b D . e可用于生产染料、农药以及炸药等
  • 10. 下列陈述I和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HCl的酸性强于CH3COOH

    盐酸的pH一定小于醋酸溶液

    B

    通过煤的干馏可获得苯、甲苯等化工原料

    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C

    将Cl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Cl2具有漂白性

    D

    将金属Na加入CuSO4溶液中,析出红色固体

    还原性:Na>Cu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化学助力蓝天保卫战。工业上可利用氨水吸收SO2尾气,生成NH4HSO3 , 再将其氧化得到(NH4)2SO4化肥。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2.4LNH3所含的分子数目为NA B . 64gSO2中所含的σ键数目为2NA C . 2mol完全氧化生成 , 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 D . 1L0.1mol/L(NH4)2SO4溶液中所含的数目为0.2NA
  • 12.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向左倾斜Y形试管使反应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装置Ⅱ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SO2具有氧化性 B . 装置Ⅲ中产生白色沉淀,其主要成分为CaCO3和CaSO3 C . 装置Ⅳ中无明显现象 D . 装置不变,仅将装置Ⅰ中的蔗糖换成木炭,也能出现相同的现象
  • 13.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占据三个不同的周期。X的一种简单氢化物常用作制冷剂,Y在地壳中的含量最高,Z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ns1 , Q的基态原子轨道中有2个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半径:Q>Z>Y B . 第一电离能:Y>X>W C . 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是强酸 D . XW3的空间结构名称均为三角锥形
  • 14.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将盛有NO2气体的玻璃球放入热水浴中

    探究2NO2(g)N2O4(g)的热效应

    B

    向各盛有5mLH2O2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0.1mol/L的FeCl3溶液和0.1mol/L的CuSO4溶液

    比较Fe3+与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

    C

    向盛有淀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再滴加几滴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证明淀粉已发生水解

    D

    向5mL0.1mol/LAgNO3溶液中滴加几滴0.1mol/L NaCl溶液,再滴加几滴0.1mol/LKI溶液

    验证Ksp(AgCl)>Ksp(AgI)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催化剂X和Y均能催化反应A(g)B(g),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表示反应物或生成物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使用催化剂X和Y,反应均分2步进行 B . 使用催化剂Y比使用催化剂X,反应更快达到平衡 C . 反应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B的浓度减小 D . 反应过程中A·Y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大于A·X
  • 16. 双极膜是一种复合膜,在直流电作用下,能把中间界面内的H2O解离为H+和OH- , 并使离子定向通过。

    以铅蓄电池为电源(放电时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利用双极膜电解获得NaOH与H3PO4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N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B . 产品室2中溶液pH逐渐增大 C . 产品室1中反应为+2OH-=+2H2O D . 双极膜共解离4molH2O时,理论上铅蓄电池中生成2molPbSO4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
  • 17. 二氧化硫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欲制备SO2并探究其相关反应。

     

    1. (1) Ⅰ.SO2的制备
      实验小组以亚硫酸钠(Na2SO3)粉末和70%的硫酸为原料制取SO2 , 并要求能够控制反应速率,下列可选用的仪器是(填标号)。

    2. (2) Ⅱ.SO2与FeCl3溶液相关反应的探究

      实验事实:小组同学向1mL0.5mol/LFeCl3溶液中通入SO2至饱和,溶液先变成红色,静置5min后溶液红色变浅,慢慢变为黄色,静置9h后溶液变为绿色。

      提出问题:溶液变为红色与什么微粒有关?

      查阅资料:①Fe3+易与阴离子形成配合物,且Fe(Ⅲ)配合物常呈现特殊颜色。

      ②SO2溶液中,存在的含有硫元素的微粒有SO2、H2SO3

      提出猜想:a.溶液变为红色与有关;

      b.溶液变为红色与有关。

      实验验证:为验证猜想,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1mL1mol/LFeCl3溶液于试管中,加入3mL1mol/LNa2SO3溶液,观察5min内的颜色变化

      溶液变为红色

      取1mL1mol/LFeCl3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观察5min内的颜色变化

      溶液变为红色

      完成表格:实验②中加入溶液。
    3. (3) 上述两个实验中溶液都变为红色,因此无法得出实验结论。

      进一步验证: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小组同学配制系列溶液并测量其吸光度,绘制出右图曲线。

      测量溶液:0.5mL1mol/LFeCl3溶液+amL1mol/LNa2SO3溶液+bmL1mol/LNaHSO3溶液

      参比溶液:0.5mL1mol/LFeCl3溶液+0.5mL1mol/LNa2SO3溶液+7mL蒸馏水

      图中A、B、C三点对应加入各试剂的体积如表所示。

      1mol/LFeCl3/mL

      1mol/LNa2SO3/mL

      1mol/LNaHSO3/mL

      A

      0.5

      4.0

      0.0

      B

      a

      b

      C

      0.0

      4.0

      说明:①已知吸光度大小与溶液中红色物质浓度成正比。②参比溶液的作用是空白对照,设定参比溶液的吸光度为0。

      补充上表中数值,其中a=,b=

    4. (4) 实验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可以推测:溶液变为红色与(填离子符号)有关。

    5. (5) 拓展探究

      将静置9h后变为绿色的溶液分为两份,向其中一份溶液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①写出溶液变为绿色所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试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溶液红色变浅直至消失的原因:

    6. (6) 写出二氧化硫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应用:
  • 18. 稀土金属(RE)属于战略性金属,我国的稀土提炼技术位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种从废旧磁性材料[主要成分为铈(Ce)、Al、Fe和少量不溶于酸的杂质]中回收稀土金属Ce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Ce(H2PO4)3难溶于水和稀酸。②常温下,Ksp[Fe(OH)2]=1.0×10-16.4 , Ksp[Al(OH)3]=1.0×10-32.9 , Ksp[Ce(OH)3]=1.0×10-20。③当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10-5mol/L时,可认为已沉淀完全。

    1. (1) 为提高酸浸的速率,可采取的措施为(写一条即可)。
    2. (2) 常温下,“酸浸”后测得溶液中c(Fe2+)=1.0mol/L,c(Ce3+)=0.01mol/L,则“沉Ce”时,为了使Al3+完全沉淀,但不引人Fe(OH)2和Ce(OH)3 , 需要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
    3. (3) “碱转换”过程中Ce(H2PO4);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滤液2”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填化学式)。
    4. (4) “沉淀”后所得的固体为Ce2(C2O4)3●10H2O,将其煅烧可得Ce2O3和一种无毒的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5) 某稀土金属氧化物的立方晶胞如图所示,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距离RE原子最近的O原子有个。若M(晶胞)=Mg/mol,晶胞边长为an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晶胞的密度为g/cm3(列出计算式)。

  • 19. 酚类化合物在医疗、环保、工业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1. (1) 苯酚可用于外科器械消毒、皮肤杀菌与止痒,可通过磺化法制备。该工艺具体流程如下: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石油加工、造纸等企业易产生含有苯酚的工业废水,可通过O3-H2O2氧化法进行处理,其原理为C6H5OH+H2O2+O3→CO2+H2O(非可逆反应,反应未配平)。在T1℃和T2℃时,分别向含有苯酚的水样中加入等量的30%H2O2溶液,再以相同的流速向水样中通入O3 , 测得水样中苯酚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在T1℃时,0~10min内,C6H5OH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②请判断T1和T2的大小:T1(填“>”“<”或“=”)T2。T1℃时对工业废水中苯酚的去除率低于T2℃时的原因可能是(写一种即可)。

    3. (3) 利用FeCl3溶液与苯酚的显色反应,可定性检测工业废水中的苯酚,其反应原理为Fe3++6C6H5OH[Fe(C6H5O)6]3-(紫色)+6H+。反应到达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填标号)。
      A . 加水稀释,溶液pH减小 B . 滴入几滴浓盐酸,增大 C . 加入少量NaOH固体,反应平衡常数增大 D . 加入少量Cu粉,溶液紫色变浅
    4. (4) 邻苯二酚钠类配体(L)与金属离子(M)形成的配合物可应用于医药、水处理等领域。其溶液中存在平衡:

      M+LML  K1

      ML+LML2  K2

      某研究小组配制了M与L起始浓度比不同的系列溶液,其中L的起始浓度c0(L)=0.02mol/L。

      测得平衡时L、ML、ML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表示变化关系的曲线为(填“Ⅰ”或“Ⅱ”)。

      ②当=0.6时,c平(ML2)=,K1=

  • 20. PET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其合成的方法如图所示(反应所需的部分试剂与条件省略)。

    1. (1) 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化合物Ⅲ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可得到化合物Ⅳ,则化合物Ⅳ的名称为
    2. (2) 化合物Ⅴ是环状分子,与H2O加成可得到化合物Ⅵ,则化合物Ⅴ的结构简式为
    3. (3) 化合物Ⅶ是化合物Ⅱ与足量H2加成后所得产物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其核磁共振氢谱中峰面积比为3:1:3,请写出一种符合条件的化合物Ⅶ的结构简式:
    4. (4) 根据化合物Ⅲ的结构特征,分析预测其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并完成下表:

      序号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生成的新结构

      反应类型

      1

      2

      取代反应

    5. (5) 下列关于反应①②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填标号)。
      A . 反应①为加成反应 B . 化合物Ⅲ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C . 反应②过程中,有C-O键和C-H键的断裂 D . 化合物Ⅱ中,氧原子采取sp3杂化,且不含手性碳原子
    6. (6) 请以与丙烯为含碳原料,利用所学知识与上述合成路线的信息,合成化合物 , 并基于你的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a)从出发,第一步反应的产物为(写结构简式)。

      (b)相关步骤涉及酯化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