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04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远古人类以渔猎、采集为生。相传神农氏教民制耒耕等农器,还发明了用烧山经营农作的方式,进行刀耕火种,故又被称“烈山氏”。亦有传说称,因为他用火兴邦安民,所以又被称“炎帝”。这些传说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 )
    A . 尊黄帝炎帝为华夏始祖 B . 旧石器时代农业经济迅速发展 C . 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 . 从采集渔猎向原始农业的演进
  • 2.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迁移民往“桂林、象郡、南海”,“取高阙、陶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这些移民活动意在( )
    A . 向全国推广郡县制 B . 改善边疆的民族关系 C . 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D . 扩大国家赋税的来源
  • 3. 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邪王氏当权,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七族相继掌权。材料反映了( )
    A . 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形成 B . 上族是东晋特有的阶层 C . 魏晋庶族丧失政治地位 D . 东晋时期皇权相对削弱
  • 4. (2020高二上·尚义期中)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 .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 .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 5. 如表所示为王安石变法中的相关内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王安石变法( )

    法案

    内容

    青苗法

    责成县令、县佐于借贷时亲自与者长、户长一道检视,防治“吏缘奸”

    方田均税法

    方田官员亲自检验之后,官府还得慕人复算,又立方帐、庄帐、甲帖、户帖,防止“隐户漏

    税”“产去税存”等弊端

    A . 注重变法措施的落实 B . 加强了三司的财政权 C . 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 D . 造成严重的冗官现象
  • 6. 金熙宗将融合女真之礼的礼制推行至金朝全境,并要求“四海之内,皆朕臣子,若分别待之,岂能致一”。金熙宗此举意在( )
    A . 完善金朝官僚体系 B . 构建统治合法性 C . 推动理学的世俗化 D . 促进女真族汉化
  • 7. 明末,传教士拉斯戈台斯神父感慨道:“每个中国人在购买东西时都会随身带着一把钢剪,根据货物的价格把银锭铰成大小不等的银块。人们在做这件事情时非常熟练,如果需要二钱或者五厘,他们往往一次就能凿下准确的重量。”材料所述现象( )
    A . 源自于西学东渐的推动 B .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表明货币具有多种形式 D . 体现了政府的财政信用
  • 8. 李贽认为商鞅、韩非,“皆有一定之学术,非苟苟者,各周于用,总足办事”。他赞颂“始皇出世,……掀翻一个世界”,而认为董仲舒、朱熹“虽名为学而不知学,往往学步失故,践迹而不能造其域”。这体现出李贽( )
    A . 否定儒学的存在价值 B . 对社会革新的期望 C .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 . 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 9. (2024高二下·邯郸月考) 中华文化中“中”的观念由来已久。史学家唐兰认为“中”最初为氏族时代议事场所居中之徽帜,群众望之而趋附,其所立之地恒为中央,“因更引申为一切之中”。商周以降,“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立宫,择宫之中立庙”成为重要的政治思想。这反映出( )
    A . 早期政治的中央集权特点 B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C . 古代建都以地理中心为主 D .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征
  • 10. 1929年,上海某书店采取兼营咖啡的模式,并在报上刊出广告表示“没有招待,不要小费”;1930年,上海某咖啡馆因与大戏院相邻,时常推出喝咖啡送电影票的活动。这反映出( )
    A . 咖啡获得上海主流饮品地位 B . 物种交流影响文化生活空间 C . 广告促销促成咖啡传入中国 D . 西方娱乐文化深受国人欢迎
  • 11. 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被阿卡德人接受,巴比伦人、亚述人先后采用。此外,埃兰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等也根据各自需要,对楔形文字加以改变并使用。1500年左右,埃及与西亚各国的交往书信也用楔形文字书写。这可用于说明( )
    A . 西亚和北非文明发展的趋同性 B . 文字的出现标志着文明高度发展 C . 苏美尔人为区域交往作出了贡献 D . 古巴比伦长期是区域的文化中心
  • 12. 据如表可以推断出玛雅人的多神崇拜主要源于( )

    玛雅主要神灵

    神灵

    职能

    天神

    赐给地球雨水,使土地适合种庄嫁,避免灾难

    太阳神

    健康、音乐、诗歌、书法(与羽蛇神相关)

    月亮神

    掌管各种水体、丰收、彩虹、分娩、纺织、洪水

    雨神

    掌管雨水充沛、避免干旱

    羽蛇神

    掌握雨季、播种、收获、五谷丰登,太阳神的化身

    A . 神灵职能的多元化 B . 各文明相对孤立 C . 农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D . 无文字,语言杂乱
  • 13. 374年,匈奴人渡过顿河,攻入东哥特,东哥特人被迫退至西哥特人境内。西哥特人在抵抗失败后,渡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地方官吏政策失误,激起了一场叛乱。378年,罗马皇帝亲率军队镇压,结果大败,随后,罗马帝国分裂。这说明匈奴人的迁徙( )
    A . 摧毁了罗马帝国的基础 B . 促进了东西文化的碰撞 C . 推动了欧洲的民族迁徙 D . 改变了欧亚的政治格局
  • 14. 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对移民进行文化测验的法案。雷蒙德·埃文斯就此事创作了漫画《美国城墙》(见如图)。该漫画反映出( )

    注:漫画旗帜上的文字为“自由土地”,城墙上的文字为“文化测验”,漫画底端的文字为“由国会议员伯内特提出”“山姆大叔:欢迎你们一假如你们能够翻越的话”。

    A . 美国存在排外主义倾向 B . 欧亚移民的文化水平较为落后 C . 移民涌入阻碍美国发展 D . 美国科技落后急需高科技人才
  • 15. 公元前123年,汉武帝派遣四路秘密使者,分头探索通往身毒的道路,但都未获成功。直到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人归降,东汉王朝“始通博南山道,渡澜沧水”,并与缅甸的掸族有了经济文化来往,又通过缅甸经印度人大夏。据此可知,两汉政府( )
    A . 打通了中亚到南亚的通道 B . 使西南丝绸之路得以扩展 C . 首次全线贯通东西丝绸之路 D . 开辟了西南道的商贸生命线
  • 16. 欧洲历史上的某一时期“黄金和白银被赋予了无与伦比的神秘感。用金线织成的布匹和壁毯在光照下熠熠生辉,黄金和白银让雕像写油画大放光不,金银制成的徽章、珠宝和餐具述说着贵族与生俱来的美德“这历史现象(  )
    A . 刺激了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 B . 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 C . 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D .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高度发达的隋唐政治文明的出现和形成是诸多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不仅能够兼容并蓄,综采汉魏南北朝以来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制度文化并加以融通运用,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使之更加完善,更符合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而创造出了更为发达、灿烂的文明。

    材料二 唐初,面对各个部门之间出现严重分歧,政令难以得到顺利贯彻的问题,朝廷设立了政事堂制度,每遇到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后改为“中书门下”),并在政事堂后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各项行政事务。包括皇帝诏命在内的一切政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方能生效颁行。随着盛唐时代政事堂工作重心向分理行政倾斜,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正式在皇宫内设立了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主要负责起草任命将相大臣、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并承担起了参与决策机务的工作。此后,宋辽夏金元明清各朝都设有翰林学士或学士,在政治权力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政治制度创新的有利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中央决策机制调整的作用。
  •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对封闭且独立的宫城的出现和成熟,显示出这一时期(商周时期)王权在行政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在二里岗时期,以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为核心的王朝都邑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系列同时期城址,如垣曲商城、焦作府城、盘龙城等构成了一套整齐划一、等级严密的城市聚落体系。

    ——摘编自惠夕平《从商周都邑看早期城市功能的发展》

    材料二 《如梦录》详尽描述了明朝中后期的开封城。城内商业店铺林立,主要有四大类:一是日用百货类,如衣裳布匹、酒类、茶叶、各类食品等,应有尽有;二是文化用品类,如刻字、画馆、文房四宝等店铺,散居各处;三是各类手工业作坊,如丝织业、棉织业、鞋帽业等;四是专供文武官员所需的生产经营型部门,如专门制造朝靴、官帽等的店铺,设有多处。在开封城,鼓楼一带街市非常繁华,“此市有天下客商,堆积杂货等物,每日拥塞不断”。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

    有学者指出,社会经济发展是促使古代中原地区城市功能变化的主要因素。据材料一  、二、概括商周时期城市和明代中后期开封城主要功能的不同,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因素均可,并阐述理由)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五六千年前,地中海东部就已经出现埃及、巴比伦等古代帝国,它们的建立带来了东地中海地区最早的文化交融。希腊文明兴起之后,希腊人建立的殖民城邦遍布整个地中海沿岸,地中海的文化中心也由埃及转移到希腊。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与东方文明之间有了更密切的交流。公元前1世纪,罗马征服了整个地中海沿岸,将原本独立的各个文明纳入同一个政权治下,地中海文化圈最终形成。

    ——摘编自陈村富《地中海文化圈概念的界定及其意义》

    材料二 学术界往往将地中海文化圈一分为二、埃及、叙利亚等东地中海地区具有浓厚的东方文明特征,以意大利为代表的西地中海地区则别具一格。希腊文化源自埃及,同时希腊文化也为东方文明所吸收。而最终征服环地中海地区的罗马,在文化上展现了更多的开放与包容,不仅对希腊文化照单全收,对埃及等东方文明也多有吸收,成为地中海新的文化中心。而罗马的征服又将文明带到了原本落后的西欧地区。

    ——摘编自谌中和《地中海文化圈与西方文明独特性的根源——兼与陈村富教授商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中海文化圈形成的有利条件。
    2. (2)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地中海文化圈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中海文化圈形成的影响。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美国社会学家认为:人口迁移并非完全育目无序的流动,而是进循一定的规律的。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是指原居地(或者国家)不利于生存、发展的种种排斥力,它可以是战争、动乱、天灾、生态环境恶化等对某一地区具有普遍性影响的因素,也可以是某一小群体遭避的意外或不幸。拉力因素则是指移入地(或者国家)所具有的吸引力,它可以是大量呈现的新机会,也可以是仅仅对于某一小群体的特殊机遇。

    ——摘编自光持《“推—拉”合力:从社会结构视角看马来亚华人移民变迁》

    请以“人口迁移动力”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