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

更新时间:2024-05-25 浏览次数:4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3七上·应城期末) 考古发现汉文帝霸陵(霸陵:汉文帝刘恒和窦皇后合葬的陵寝)的外葬坑没有太多的贵重物品,除了印章、陶俑之外,还有一些车马器,很少有金银器物。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汉文帝时期(    )
    A . 经济凋敝 B . 豪强乱政 C . 崇尚节俭 D . 奢侈享乐
  • 2. (2024九下·凉州模拟)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    )
    A . 重文轻武政策 B . 文化专制政策 C . 闭关锁国政策 D . 休养生息政策
  • 3. (2024七下·雷州开学考) 西汉文帝、景帝和东汉光武帝都调整了统治政策,使国家走向兴盛,出现了盛世局面。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
    A . 防止发生农民起义 B . 巩固皇权统治 C . 打击贵族的势力 D . 防止诸侯夺权
  • 4. (2024·) 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下图是秦末至西汉文帝时期的人口数量变化表。a 阶段人口数量下滑和 b 阶段人口数量迅速提升,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 .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 . 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C . 科技进步,人丁兴旺 D . 重视民生,以民为本
  • 5. (2022七上·龙岗期末) 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据此可知,汉初统治者( )
    A . 实行休养生息 B . 提倡勤俭治国 C . 重视以德化民 D . 打击土地兼并
  • 6. (2023七上·通道期末) 西汉初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统治局面,史称( )
    A . 休养生息 B . 文景之治 C . 光武中兴 D . 武帝中兴
  • 7. (2023七上·巴中期末) 据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记载,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这主要得益于汉初的统治者( )
    A . 重视“以德化民” B . 加紧了对农民的控制 C . 提倡勤俭治国 D .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 8. 下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

    第二章  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第三章  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第四章  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 . 蒙恬 B . 汉景帝 C . 汉高祖 D . 汉文帝
  • 9. (2023七上·满城期末) 汉文帝刚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汉文帝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   )
    A . 提倡节俭 B . 独尊儒术 C . 发展农业 D . 巩固统治
  • 10. (2023七上·成华期末) 要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就需要掌握正确年代换算方法。 “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其中“公元前202年”是( )
    A . 公元前3世纪初期 B . 公元前3世纪末期 C . 公元前2世纪初期 D . 公元前2世纪末期
  • 11. (2023七上·德庆期末)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这说明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
    A . 增加人口数量 B . 实现国家统一和稳定 C . 进行土地分配 D .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 12. (2023七上·梅县区期末) 据下表内容可知,汉初统治者(    )


    秦朝

    刘邦时期

    文景时期

    赋税

    约三分之二

    十五税一

    三十一

    徭役

    一年数次

    一年一次

    三年一次

    A . 轻徭薄赋 B . 重农抑商 C . 减免刑罚 D . 提倡节俭
  • 13. (2023七上·电白期末) 汉初的人口较秦代大为减少,许多大城市的人口只剩下十分之二三,如在秦代有三万户的曲逆县,到汉初只有五千余户,而这在当时已算得上是人口大县。这种状况可用于说明,汉初(    )
    A . 赋税负担过于沉重 B . 休养生息的必要性 C . 人口政策成效显著 D .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 14. (2023七上·海珠期末) 如图为“汉并天下”瓦当,出土于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是西汉的建筑材料。西汉制作和使用“汉并天下”瓦当( )

    A . 汉高祖统一全国,建立汉朝 B . 汉文帝以德化民,勤俭治国 C . 汉景帝实行削藩,平定叛乱 D . 汉武帝北击匈奴,南征百越
  • 15. (2023七上·期末) 下表是西汉时期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据。汉武帝时期郡级政区数量大大增加其结果是:(   )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行政区

    汉高祖十二年

    公元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公元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元六年

    公元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公元前106年

    108郡、国

    A . 郡国与朝廷矛盾的激化 B . 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 C . 中央集权得到有效加强 D . 中央与地方矛盾消失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24七下·雷州开学考) 农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境内的人类在农业未兴盛前,主要以采集为生,辅以渔猎。他们采集的植物大半以干果及水果为主,至于采集的是哪些种类,因为残留物难于在地下保存过久,所以我们很难知道具体的情况。至于渔猎的种类,因遗骨比较不易腐化,我们可以检验其品类,大致有所了解。……但当人口增加到采集、渔猎不足以供应足够的食物时,人们就得发展农业了。

    ——摘编自许进雄《中国古代社会:文字与人类学的透视》

    材料二

    耕者必有一来一耜一铫,若其事立。

    ——摘自《管子·海王》

    释义:每一耕者必须有一把犁、一个铧和一把大锄,然后才能够做他的事。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摘自《国语·晋语》

    释义:原来在宗庙中用于祭祀的牲口,现在已经成为田里工作的主要力量。

    材料三  九月,(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太宗孝文皇帝上》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摘编自班固《汉书·景帝纪》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农业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早期南北方最具代表性的农耕遗址。
    2. (2) 材料二反映的现象产生于哪一时期?这一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共同看法和采取的主要措施。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