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

更新时间:2024-05-25 浏览次数:7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4九下·永昌模拟) 很多古籍文献中都有张骞引入“胡种”的记录,如《西京杂记》载:“苜蓿原出大宛,汉使张骞带归中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胡瓜时也讲到:“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从材料可以看出张骞出使西域( )
    A . 建立了汉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B . 丰富了中原人物质生活 C . 密切了汉与西域各民族关系 D . 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 2. (2024九下·金川模拟) 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 )
    A . 加强了边疆管理 B . 促进了西域发展 C . 推动了物种交流 D . 完成了最初使命
  • 3. (2024九下·凉州模拟) “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传入中原。这反映出丝绸之路的开通(  )
    A . 导致了物资匮乏 B . 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C . 加剧了民族矛盾 D . 瓦解了匈奴势力
  • 4. (2023七上·长沙期末)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为丝路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A . 张骞 B . 班固 C . 秦始皇 D . 司马迁
  • 5. (2023七上·腾冲期末) 标志着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
    A . 班超出使西域 B . 昭君出塞 C . 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 . 东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 6. (2023七上·马关期末)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作为丝绸之路西方的终点,罗马帝国也通过丝绸之路不断尝试与中国的联系。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  )
    A . 洛阳 B . 长安 C . 玉门关 D . 楼兰
  • 7. (2024九下·开江模拟) 《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讲到: “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张骞通西域 B . 班超经营西域 C . 甘英出使大秦 D . 班勇出使西域
  • 8. (2024七下·雷州开学考) 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壮志,张骞“凿空”西域的勇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这反映出两汉时期(    )
    A . 儒学尊崇地位确立 B . 中外的交流日益密切 C . 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D . 责任与担当意识凸显
  • 9. (2024九下·伊春模拟) 从汉唐到明清,丝路沉浮几春秋。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设置( )
    A . 西域都护 B . 安西都护府 C . 北庭都元帅府 D . 伊犁将军
  • 10. (2024九下·兴宁模拟) 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器、瓷器、茶叶、桃、李、杏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材料说明丝绸之路是( )
    A . 外交之路 B . 文化之路 C . 科技之路 D . 商贸之路
  • 11. (2023七上·通道期末)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丝绸之路向中原输入的主要是丝绸 B . 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大贡献 C . 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D . 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 到欧洲
  • 12. (2023七上·衡阳期末) “一次次地回望,回望长安城内的万家灯火。......你为干戈而来,为凿空西域而来,匈奴虏你十年,你......却收获了一条灿烂千年的丝路。”材料中的“你”指的是( )
    A . 甘英 B . 张骞 C . 班勇 D . 班超
  • 13.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西汉两次遣使西域,《汉书》称此为“凿空”之举。 此举( )
    A .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往来 B . 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C . 解除了匈奴对西域的威胁 D . 建立了对新疆的有效管辖
  • 14.  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等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胡琴等乐器进入汉族的生活。上述现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
    A . 实行和亲政策 B . 班超出使西域 C . 张骞出使西域 D . 设置西域都护
  • 15. (2023七上·潮南期末) 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讲道:“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作者旨在说明丝绸之路( )
    A . 是一条完备的商业网络通道 B . 推动了佛教向中国传播 C . 起到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作用 D . 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管理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23七上·鹤城期末)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敦煌壁画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右图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

    材料二:下图为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三: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 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 (1) 结合材料一回答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起到了 什么作用?
    2. (2) 请写出材料二中的A (城市)名称,列举出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一种商品 或农作物。
    3. (3) 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国重 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